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視角聽新聞 #748】美航母突入南海 中共震驚:實戰味濃

【新視角聽新聞】4日,美軍「羅斯福號」打擊群突然進入南海,引發中共智庫震驚,認為美航母實戰部署的意味顯著加強。

歡迎收聽新視角聽新聞。

中共半官方機構、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4日發微博稱,根據AIS信號(自動識別系統)顯示,美軍「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打擊群當天早上8點多經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活動。

打擊群包含「羅斯福號」航艦、「拉塞爾號」驅逐艦、「碉堡山號」巡洋艦等軍艦,這也是「羅斯福號」航艦今年第三次在南海活動。

今年1月23日,美海軍「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進入南海。該航母在南海活動期間,美軍各類軍機活動持續走強。就在當天,包括5架P-8A反潛巡邏機、1架EP-3E電子偵察機、1架E-2C艦載預警機在內的7架偵察機也在南海開展行動。

次日美軍累計至少9架軍機位南海活動:P-8A反潛巡邏機4架、P-3C反潛巡邏機1架、E-2C艦載預警機1架、CL-604偵察機1架及KC-135R空中加油機2架。

2月9日,不僅「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來了南海,「尼米茲號」航母也到了南海,當天在南海進行了多項演練,旨在提高海軍各項資源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以及指揮和控制能力。

太平洋艦隊指,兩個打擊群的艦艇和飛機在交通繁忙的地區協調行動,展示了美國海軍在挑戰性環境下的行動能力。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主任胡波,曾就美航艦南海行動的新特點分析說:最近,美軍航母的行動變得突然而規律性降低,實戰部署的意味顯著加強……如果持續這種思路,將會看到美航母進出南海的頻次大幅攀升,也許每年會達到數十次。

2021年以來,中共軍方不斷在台海、東海、南海挑釁。面對中共日益嚴重的海上威脅,美軍動作頻頻。

2月4日,美軍一艘作戰艦由北向南通過台灣海峽後,繼續往南行駛。

美國印太司令部表示,美軍神盾巡洋艦「邦克山號」3月10日在印度洋,與「澳新軍團號」完成一次通行演習,展示美澳兩軍的互操作性,以及兩國關係的實例。

2月8日晚,法國國防部長帕利(Florence Parly)在推特上表示,法國核動力潛艦「翡翠號」(SNA Emeraude)在「塞納號」支援艦(BSAM Seine)相伴下穿過南海海域,還附上兩艘船艦在海上的照片。

2月17日,美軍驅逐艦拉賽爾號(DDG59)進入中共在南沙群島劃定的領海範圍;2月25日,美軍驅逐艦穿越台海;3月11日,美驅逐艦乙艘,航經台灣海峽由北向南行駛。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於3月10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阿利·伯克級「約翰·菲恩號」導彈驅逐艦,當天執行預定的軍事任務,並通過了台灣海峽。

聲明說,作為美國海軍最大的一支前沿部署艦隊,第七艦隊經常與地區35個海洋國家互動,以維護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

3月15日,美國國防部公開發表一則聲明,《國防部官員描述印太情勢》直接指向了中共,並向中共領導人發出了警告。

軍事評論員沈舟說,美國國軍隊發出的聲明,直接警告對手,接下去就差不多要宣戰了。而美國國防部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上任後,迅速要求對印太地區做出評估并發出這樣的聲明相當不一般,一場新太平洋戰爭可能在所難免。

同時美國正在加緊與盟國合作,形成新的防衛體系。英國、法國、德國日前已經先後宣布派艦艇通過南海,行使「航行自由」的權利。美國、加拿大的戰艦也已經在南海航行。

加拿大海軍軍艦在1月份途經台灣海峽,加入正在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演習的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海上力量。

法國國防部長帕爾麗(Florence Parly)也宣布,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翡翠號」和「塞納號」支援艦近期通過南海海域。

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在下議院宣布,派出航母「伊麗莎白女皇號」長駐南海。

德國政府官員表示,該國的一艘護衛艦8月份將前往亞洲,回程時將通過具有爭議的南海海域,成為2002年以來,第一艘通過南海的德國軍艦。

澳洲海軍3月25日上載的照片顯示,護衛艦澳新軍團號與補給艦天狼星號在南海展開通行演習,並將參與多場雙邊及多邊活動,包括法國領導的在北印度洋演習。

美國國安團隊也與北約密切聯繫,共同應對印太地區以及其它區域的更多挑戰。3月23日,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共同出席一個論壇時多次提到中共的挑戰。

從4月5日開始,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四方同盟」將參加由法國主導的在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舉行的2021年「拉佩魯茲」聯合軍演。

法國駐新德里大使館此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次軍演將為這五國志同道合的高端海軍部隊提供一個機會,以發展更緊密的聯繫,磨練它們的技能,並在整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促進海上合作。

《日經亞洲評論》稱,這是五國抗議中共在南中國海「非法」海洋領土主張的委婉表達方式。

評論人王赫說,針對中共的軍事包圍圈正在展開;中共的戰狼外交和軍事擴張,是這個軍事包圍圈的形成速度和如何定型的決定性因素。

軍事專家黃東對《蘋果日報》分析說,這反映整個西方世界團結針對中共,形成冷戰氛圍。部分東盟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在南沙或西沙群島的主權問題上都與中共有糾紛。他們也都在觀望,一旦察覺中共被圍堵,隨時牆倒眾人推。

*導彈都追不上!美軍黑鳥偵察機一生躲過4千枚飛彈

SR-71「黑鳥」是美國空軍所使用的一款三倍音速長程戰略偵察機。近日,美媒透露,「黑鳥」在30多年的偵察任務中從未被擊落過,一生約躲過4000枚左右的防空飛彈攻擊。

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4月1日稱,SR-71「黑鳥」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性能最高的軍用噴氣式飛機。從20世紀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這種間諜機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快。

儘管這些危險的偵查任務通常都是飛越敵方的領空,但仍讓敵方導彈望空興嘆。事實上,SR-71「黑鳥」在30多年的偵察任務中從未被擊落過。

報導說,根據《飛行員(Airman)》雜誌2017年的報導,「SR-71「黑鳥」躲過了所有射向它的4000枚導彈,直到今天無論是在空中還是在地面,仍然是唯一的一架沒有失去機組成員的空軍飛機。」

SR71「黑鳥」知名飛行員布萊恩·舒爾(Brian Shul)也曾在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in》上寫道,「黑鳥」退役時已經逃過了近4000枚導彈,一次也沒有被敵人的火力劃傷過。

前美國中央情報收集助理總監查理·艾倫也曾表示:我們都夢想著SR-71的時代,在中央情報局執行偵察任務時,北越向SR-71發射了800枚左右的SAM導彈,從來沒有碰到過它。

美國空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裝備技術最為先進的代表,不但早早就具備了第四代重型機,就算隱形戰機、隱身轟炸機也早於其他國家列裝十幾年。

SR71「黑鳥」偵察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於60年代,首飛1964年,1966年開始服役,於1998年退役,建造數量32架。

「黑鳥」因幾十年前就可以達到3馬赫的飛行速度而名噪全球,此外「黑鳥」航程也達到了了5200km。美國因此稱SR71「黑鳥」為戰略偵察機。

「黑鳥」雖然在1960年代服役,但設計時已經搭載了大量當時的先進技術,如半衝壓引擎、鈦合金機體等,成為當時最尖端軍用飛機。由於採取了低雷達截面設計再配合其高速飛行的特性,地面雷達難以捕捉和追蹤。

「黑鳥」曾多次深入中國領空並絕塵而去,前蘇聯的任何戰鬥機(包括所有高速攔截機)均無法超過其飛行高度與速度。

據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研發下一代戰略偵察機SR-72,有望2025年前後問世,並從有人駕駛改為無人駕駛。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22111)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