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聽新聞 #832】習近平表情凝重透露「不惜血戰」
【新視角聽新聞】習近平25日突訪廣西桂林。期間,習透露「不惜血戰一場」擺脫困境。有法媒稱,習頭髮花白,表情凝重,似乎有一絲不祥的感覺。
歡迎收聽新視角聽新聞。
中共新華網官方微博4月26日介紹,習近平在桂林全州縣才灣鎮紅軍「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期間,習以這場戰役折損超過一半以上軍力為例,宣稱「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這樣才能不斷取得「奇蹟般的勝利」。
習近平又稱,困難再大,「就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
法廣評論說,習近平此番話被認為可能透露習近平眼下陷入困境的心情。習通過緬懷過去,透露「不惜血戰一場」擺脫困境的決心,和對取得「奇蹟般勝利」的憧憬。局外人好奇:他向誰釋放這個信息?要跟誰血戰?
習近平提到的湘江血戰,即湘江戰役,發生於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是第一次國共內戰中的一次重要戰爭。
中央社介紹這場戰役說,當時共軍遭到國民政府圍剿後,突破包圍向中國西部轉移陣地,中共將這段逃竄的過程稱為「長征」。
途中因行囊眾多,行軍速度緩慢,遭到國軍追擊,兩軍在廣西湘江沿岸交戰。最終共軍雖然逃離戰場,但原本近10萬人的軍隊折損超過一半,僅剩約4萬人,被中共認定為共軍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
報導也提到,這場戰役也使當時中共內部路線的分歧、對於領導層的不滿加劇,間接促成「遵義會議」的舉行。毛澤東就是在這次會議中,增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決策圈,自此掌握中共大權,直到1976年去世。
而中共宣稱的1934年開始的中共紅軍長征,被中共宣傳為北上抗日,卻早已淪為民間笑柄。由於紅軍的路線是從贛南等一帶的中共「蘇區」跑到陝北。而日軍當時侵占的是長城一線,在東北邊。民間揭露真相是,紅軍遭國軍圍剿,被迫北上大逃亡。
對於習近平突訪廣西紀念「湘江血戰」,中共新華社發布了一張習表情凝重,頭髮發白的照片。法廣說,這張照片令觀察者有一絲不祥的感覺。習的相關表述似乎更加重了這種不祥的感覺。
4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海軍成立70周年紀念日,為南海艦隊的三艘大型主戰艦艇入列授旗,並於25日在廣西參觀湘江戰役紀念園,傳達「準備打仗」信息。
報導稱,如果說,三艘新艦同時下水,近指台灣,遠指日美,多少有耀武揚威的意思,而接下來習在廣西借紅軍逃亡過程與國軍作戰的湘江戰役說事,氣氛就頗有點詭異。
親北京的多維網解釋習近平的寓意說,中國將面臨來自美國及其盟友所帶來的「最困難時期」,習近平廣西視察似乎給出應對答案,「一是藉助物質力量來提升自身防衛能力,二是藉助精神力量來強化戰勝困難的決心。」
但是這是一個什麼時代?雖然瘟疫還在肆虐,卻是全世界都嚮往和平,習近平為什麼一面顯得殺氣騰騰,一面卻說面臨最困難時刻?
報導說,一種分析認為,習近平近年來一直有一種很強烈的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的驅動下,他的表述有某種分裂的特徵。比如他一方面指美國是中國最危險的敵人,另一方面卻說「東升西降」、「機遇在我」。他一方面慶祝脫貧全面勝利、抗疫決定性勝利,另一方面卻警告中共高層警惕黑天鵝、灰犀牛等突發事件。
分析認為,似乎從對美貿易戰爆發來,習氏話語一直在缺乏安全感和「機遇在我一邊」之間徘徊。這次去海南、廣西,在海南同時下水三艦,三艦凶猛,「憂思難忘」,冒出一個「最困難時刻」。
分析又質疑說,習近平在說什麼?暗示在中國和在中國周邊到處是敵人?在國內,習近平似乎可以一手遮天,但也恐暗湧起伏。
外界觀察習近平的困難,除美國壓力外,近期對他的最大挑戰,應該是今秋可能舉行的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如果這個會議能夠召開,按照中共的慣例,應該在會上敲定中共二十大的領導人選。
中共元老鄧小平與其同輩曾立下「黨規」,要求中共最高領導人10年一換屆,以防重演毛澤東終身獨裁。而掌握軍權的習近平,近年來通過「打貪」和「修憲」已為連任鋪平道路,但中共黨內權鬥洶湧之下,未來不排除仍有變數。
時事評論員司徒劍分析說,習近平自感中共面臨國際圍堵,陷於孤立,特別是在南海擴張,戰爭恐一觸即發。習在廣西重提「長征」,表明不惜要人民陪上性命血戰,這與近年頻頻對外宣示的備戰打仗有所呼應。
不過司徒劍認為,習近平更多是想靠鼓動民族主義,轉移國內重重危機,包括中共黨內路線分歧的壓力,以便在二十大順利連任。這和毛澤東當年藉「長征」最終鞏固權位是一樣的道理。
*巧合?習近平講紅軍逃竄 與崇禎帝自盡同一天
習近平4月25日在廣西參觀湘江戰役紀念園,講到當年中共紅軍被國軍圍剿,向延安逃竄的經歷。巧合的是,在300多年前的這一天,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盡,大明王朝覆滅。
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25日到訪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參觀了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習近平說,「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的關鍵一戰,也是決定中共生死存亡的重要歷史事件。
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所謂的民族復興,稱「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
根據史料記載,湘江戰役發生於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當時被國民政府圍剿的共軍,為了活命向中國西部逃竄,中共稱之為「長征」。
國共雙方在廣西湘江沿岸交火,紅軍雖然僥倖逃脫,但兵力折損大半,由10萬人,銳減到僅4萬。
時事評論人士鍾原在大紀元撰文稱,習近平應該是有感而發,把當前的大困局與當年的湘江血戰相比,可見習心中的壓力有多大。
巧合的是,在三百多年前,1644年4月25日(黃曆三月十九日),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在煤山的一顆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立國277年的大明朝正式滅亡。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在這一天提及決定中共生死存亡的湘江血戰,似乎預示中共也面臨覆滅的命運。當前,中共政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被美國和西方盟友圍剿,內外交困無解,走投無路。
此外,當年紅軍慘敗後,最終被迫更換了中共領導人。如今習近平對國際形勢一連串的誤判,以及實施的左轉路線,使中共政權陷入危機,中共內部對習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多。
鍾原猜測,中共內部應該也有不少私下爭論,會不會也在醞釀領導人的更迭呢?習近平參觀時的論述,是不是也透露了類似的擔心呢?
目前,習近平最關心的應是中共二十大,他能否順利進入第三任期。今年又是地方政府官員換屆年,黨內各派系人事卡位站已經開打。中共內鬥永遠不會停止,越是在中共政權不斷虛弱之時,內鬥反而會更激烈。
鍾原認為,習近平為了保位或者說為了保命,幾乎毫無退路地要爭取終身制。習對內對外都沒法放軟,只能駕駛著中共這輛破車繼續加速衝向深淵。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23222)
剪輯:Rm
配音:Mindy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