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豬肉價為何逆勢下跌?中國土豬面臨絕種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一年要吃掉近7億頭豬,占了全球的一半。圖為一位農民在農村集市上給仔豬秤重。(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專家認為,今年豬肉下跌,是因為「豬周期」進入了低價位, 「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的怪圈。 「豬周期」是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 而中國豬面臨進口豬的迅速壯大,也面臨著絕種危機。

文:蔡樂

俗話說「豬糧安天下」,中國三分之二的肉類消費來自豬肉。從豬頭、豬身到豬蹄,豬尾、豬皮到豬內臟、豬肉,中國人可以把一頭豬吃到「骨頭不都剩一根」。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一年要吃掉近7億頭豬,占了全球的一半。

2021年過年前夕,豬肉價格連漲八周,一度逼近每公斤50元,甚至有網民吐槽「過年都不能安心吃上一頓紅燒肉」。然而,過年後的豬肉價格,卻彷彿坐上了溜滑梯「跌跌不休」。

豬肉價格2月來逆勢下跌

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5月21日報導,今年以來,國際及中國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瘋漲,主要工業原材料螺紋、熱捲、銅等,自年初以來漲約30%。過去一年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100%,銅價一度飆升130%。

大宗商品的漲價,幾個月後都會轉架到日常消費品上,就在百姓擔心物價要上漲的時候,直接影響菜籃子價格的豬肉,卻從2月中國新年過後,價格不斷下跌,部分地區甚至跌破每公斤(2.2磅)20元人民幣(約合3美元),約為2020年9月分的價格的一半。


2021年過年前夕,中國豬肉價連漲八周,一度逼近每公斤50元,有網民吐槽「過年都不能安心吃上一頓紅燒肉」。但過年後,價格就不斷下跌,部分地區甚至跌破每公斤20元。(Teh Eng Koon/AFP)

中共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近期中國的生豬和豬肉價格均呈現持續回落態勢。截至5月21日,中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零售價格為每公斤21.26元(約合3.3美元),比年初下降27%。

中共官方對豬肉價格下跌原因的解釋有三。一、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存欄量持續增加;二、今年3、4月分,養殖戶大都在觀望,部分養殖戶選擇壓欄惜售,如今面對豬肉價格下降的行情,養殖的空間又明顯減少,養殖企業不得不急於讓生豬出欄,因此生豬供應量增加,價格下跌;三、隨著天氣轉熱,目前正處於消費淡季,市場需求相對疲軟。

利潤驟降 養豬戶虧損巨大

豬肉價格下降,雖然對消費者利好,養殖戶卻損失很大。

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一名養豬戶表示,當時買仔豬時1500多元一頭,現在賣一頭豬要賠600至700元,多則上千元,「我是左右為難,不賣吧,豬又很能吃,豬食料漲價,不餵飽牠又怕瘦了,現在是豬長得很大,可是賣不上價格了,我家裡這批豬出欄就不再養了。」

據中國豬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豬好多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5月30日的一周內,中國外三元生豬(即三個外來品種的雜交豬)自繁自養頭的均盈利只有127元/頭,比上一周減少30.2%,同比減少92.8%,與2019年盈利最高峰的利潤相比縮水96%。

中國的「豬周期」最嚴重

專家認為,今年豬肉下跌,是因為「豬周期」進入了低價位,「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的怪圈。

「豬周期」是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其軌跡是:肉價高時—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於是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從而令生豬供應減少—肉價再度上漲。

美國和日本也有「豬周期」,但中國豬價漲跌幅度明顯過大。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豬肉養殖業的行業規模、集約化程度比較低。

數據顯示,中國的生豬散養比例占80%,造成中國生豬生產、加工與銷售的脫節,絕大多數散養戶並不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再加上盲目的追漲惜售與恐跌濫殺,從而導致養殖戶始終處於受損最大的弱勢。同時,供需失衡就會導致游資介入,從而加劇市場波動。

另外,中共官方不恰當的補貼政策,也加劇了生產的波動性。豬肉價格高時,官方為了增加市場供應量,就出臺各項促進生豬生產的政策,比如實施能繁母豬補貼等。但實際上,這時候價格已經給養豬戶發出了收益趨增的信號,再給予補貼,只會使擴大生產的信號更強,導致下一輪供應量過多,反而增大了生產的波動性。

此外,今年官方增加豬肉進口,並持續大量投放儲備凍豬肉,也令市場供應充足。海關數據顯示,僅2021年1至2月分豬肉及豬副產品進口總量就有90萬噸,同比增長25.2%。

中國土豬面臨絕種

令人擔憂的是,除了豬周期對養殖戶的傷害,還有中國自己的種豬消失。前不久,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到中國面臨種子危機,很多蔬菜糧食的種子靠國外進口,一旦被「卡脖子」、停止供應時,中國就會出現種子荒。

體現在豬的養殖業上,種子就是種豬,好的種豬生下的小豬才能更有價值。

「中安在線」有篇文章「當最後一頭皖北豬,從地球消失」介紹了安徽曾經有的八類土豬:皖北豬、定遠豬、霍壽黑豬、圩豬、安慶六白豬、樅陽黑豬、皖南黑豬、皖南花豬。

據專家介紹,土豬肉之所以好吃,主要是因為瘦肉的肌間脂肪含量高。拿牛肉打比方,肌間脂肪豐富的牛肉稱雪花牛肉,其複雜美妙的口味和香氣,主要來自這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五花肉」。

豬也一樣。土豬們大多屬於脂肪型品種,它們生長緩慢,瘦肉少,但瘦肉中間沉積的脂肪含量高,香嫩可口。

一般土豬11個月左右長到100公斤,大概4斤料能長1斤肉;而現在的豬只需要6個月,2.5公斤飼料換一斤肉。

如何辨別出真正的土豬肉可從三方面看。一是肉皮厚,土豬肉皮在0.4至0.5釐米間,雜交飼料豬皮多在0.3釐米內;二是肉色深,土豬的瘦肉色彩鮮紅,雜交飼料豬的瘦肉顏色較淡甚至發白;三是皮下脂肪厚,土豬皮下肥膘一般在4至5釐米間,而雜交飼料豬一般只有1至2釐米。

在1994年以前,人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豬肉有90%是土豬,到了2007年,這個占比只有2%,那些原產於丹麥的長白豬、英國的大約克夏豬和來自美國的杜洛克豬等品種迅速壯大。

這些品種一進入中國,經過與本地豬的雜交後,迅速推廣開來,將土豬打得落花流水。提起瀕危物種保護,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珍禽異獸,殊不知司空見慣的豬也有部分品種處在滅種的危險中。

2007年的調查顯示,安慶六白豬只有公豬20頭,皖南黑豬僅有60頭公豬,群體岌岌可危,如今土豬數量更少了。

保護好土豬品種,就是保護好生豬產業的「芯片」,保護好中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