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清華紫光集團破產 趙偉國的是與非


2021年7月,一度被稱為承載了「中國芯片自主夢」的清華紫光集團,因無力償還鉅額債務,被法庭宣布接受債權人的破產重組。(大紀元資料室)

2021年7月,一度被稱為承載了「中國芯片自主夢」的清華紫光集團, 因無力償還鉅額債務,被法庭宣布接受債權人的破產重組。 曾揚言要「買下台積電」的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是半導體土豪?讓國有資產流失? 本文來了解真實的趙偉國,以及中國芯片業的真實現狀。

文 :王淨文

2021年7月,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企業、一度被稱為承載了「中國芯片自主夢」的清華紫光集團,因無力償還鉅額債務,被法庭宣布接受債權人的破產重組。這是繼2020年2月分北大方正宣布破產重整之後,又一家步其後塵的中國知名校辦企業。

七年前,紫光集團的董事長趙偉國,曾經豪邁提出要「買下台積電」、「合併聯發科」,而如今卻成了網民攻擊對象。有人說,沒有趙偉國,就沒有紫光今日全球最大芯片生產企業的榮耀,也有人說,沒有他,紫光不至於破產。

有人說趙偉國是芯片狂人、半導體土豪,他也曾激動地說,這一生就是為了芯片而來,但是,西方人介紹他的頭銜卻是「房地產大亨」、「一個炒股者」,而且他投資的企業中,半導體行業只占一小部分。他自認為是資本家而不是企業家,紫光到底失敗在哪呢?

有人說,紫光集團是國家隊,但真實情況卻相反,有人說,紫光破產了,趙偉國卻發財了。下面來講述真實的趙偉國,以及中國芯片業的真實現狀。

兩年從集成電路門外漢到龍頭


2013年,趙偉國開始瞄準芯片、半導體等一系列領域,看到合適的就迅速併購,從集成電路門外漢到龍頭,坐上了中國手機芯片公司第一把交椅。(大紀元資料室)

接觸過趙偉國的人都一致認同,他最大的本事是整合資源,以及能結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來成事。如同做一桌菜,他很清楚,提供材料的人希望得到什麼,付出勞動的大廚又有什麼期望,他能把這些資源及大家的需求整合起來,讓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合作,最後端出一桌美味的菜肴。

2013年,趙偉國看到芯片設計研發、半導體製造產業整合等一系列符合國家戰略意義的領域,開始瞄準這些領域。他曾說,投資就像女人逛街,要不厭其煩一直看下去,直到看到合適的,認定後就像餓虎撲食般迅速出擊。

據《財經周刊》2016年1月的封面故事〈趙偉國的煉金術〉介紹,2012年秋天的一個晚上,趙偉國偶爾看到展訊通信(NASDAQ:SPRD),「那一瞬間,我知道展訊是可以收購的。」

他有五條理由:一是展訊的大股東待了八年了,股東有退出要求;二是展訊的創始人已經離開公司,一般而言,創始人還在的公司很難被收購;三是展訊管理層持股比例很低;四是展訊只有十幾倍的PE(股票的市盈率、本益比),比國內市場一般的PE低得多;最重要的是,智能手機還在增長。

直到半年後,趙偉國才找到一個合適的中間人,他和展訊現任CEO李力游私交不錯,「見了一面,我們就談成了。」趙偉國還說,「這就是為什麼商場如戰場,併購是最接近戰場的一部分,你必須找對人。」「併購就像是狩獵,如果你開槍太早就把獵物嚇跑了。」

2013年7月,趙偉國帶領紫光以17億8000萬美元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展訊通信。就在收購展訊的同時,趙偉國又瞄上了展訊的對手銳迪科微電子(NASDAQ:RDA),它也是國內三大芯片設計製造商之一。2013年11月11日,紫光與銳迪科達成私有化協議,紫光集團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18.5美元的價格收購銳迪科,交易總額約9億700萬美元。

當時上海國資委旗下的浦東科投已經拿到發改委「小路條」,準備阻止這次收購,但趙偉國繞道海外成立紫光集團國際有限公司,利用境外資金順利「搶」到銳迪科。

至此,紫光集團坐上了中國手機芯片公司第一把交椅,同時成了世界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趙偉國也兩戰成名。

2014年4月,著名的英特爾CEO 科再奇(Brian Krzanich)造訪清華科技園,在會談中突然提出要收購展訊,還給出了報價,趙偉國回道,等收購完銳迪科再談,到8月分科再奇再次來清華科技園,就已經決定要入股。

2014年9月26日,英特爾宣布斥資90億元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獲得紫光集團旗下北京展銳20%的股權。北京展銳是展訊、銳迪科的控股公司,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展訊、銳迪科整體估值達到75億美元,比紫光集團26億8700萬美元的收購總價溢價279% 。

香港證券市場有人評論說,趙偉國「這兩筆交易做得漂亮,它就像推倒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隨後旋風般地快速併購。

一個星期後,紫光宣布再斥資37億7500萬美元,收購全球領先硬盤生產商美國西部數據15% 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緊接著,紫光主導西數,以190億美元(約合1200億人民幣)的天價收購了閃存芯片廠商閃迪(SanDisk)。

國外攻城略地,國內的擴張也沒有片刻停歇。2015年,紫光宣布斥資25億美元收購原惠普旗下新華三集團51% 股權,成為中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網路產品與服務領軍企業;在臺灣,紫光宣布出資6億美元獲得臺灣力成25% 股份,成為這家全球最大記憶體封測廠的最大股東。

趙偉國還隔空喊話,希望「展訊、銳迪科與臺灣的聯發科合併,攜手超越高通」。

一路買進,從IC設計(展訊、銳迪科)、內存(西部數據、閃迪),到系統終端(惠普華三),紫光用暴發戶的姿態成功買下了一整條產業內鏈。從門外漢到集成電路的行業龍頭,「門口的野蠻人」趙偉國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瘋狂吞併的趙偉國迅速進入了華爾街的視野,並被稱為「中國餓狼」。那時臺灣的財經媒體更是將「趙偉國」三個大字變成頭條標題必備,還請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等財經大佬來做解讀、分析、點評。

紫光不屬於芯片的國家隊


紫光集團並不是國家大基金認定的「國家隊」,在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劃上,國家大基金、亦莊國投、武漢等地方政府是一條線。(STR∕AFP)

很多人以為趙偉國之所以敢如此大撒幣,是因為他們是國家隊,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不過真實情況是,中國選中的芯片國家隊在武漢,而不在北京。

根據工商資料,2014年9月24日,由工信部、財政部指導下成立的國家大基金,註冊資本987億2000萬元,財政部出資360億元,占股36.5% ,為控股大股東,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出資220億元、100億元,其餘包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均出資不菲。紫光通信也是國家大基金的股東,出資1億元。

一位半導體產業資深人士也告訴財新記者,紫光集團並不是國家大基金認定的「國家隊」,「在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劃上,國家大基金、亦莊國投、武漢等地方政府是一條線。」

他表示,趙偉國的一系列收購實際打亂了政府的安排,「根據之前政府規劃,在存儲領域,將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等企業為核心,重點給予資金支持。」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也表示,國家大基金由財政部、地方政府及大國企出資,真正的管理交由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芯投資)。「若說國家隊,華芯投資才是真正的國家隊。華芯投資會在考慮國家大戰略方向的前提下盡量尋找投資項目,某種程度上與紫光集團也有競爭關係。」

臺灣企業家也表示,紫光確實有別於僵化的國企,對半導體業界來說,紫光就像是石頭蹦出來的孫悟空一樣,手法靈活地令人看不透。紫光這種國、民混合型企業,加大了企業經營的彈性。

趙偉國也說:「紫光確實與政府關係密切,但又不是像央企一樣完全代表政府意志的行為,我們完全是商業化、市場化的行為。」

6年60多次併購 花光1000億


有媒體統計,從芯片到雲儲存,為了讓清華紫光成為中國的三星,趙偉國在6年的時間裡,進行了60多次併購,花掉了近1000億人民幣。(大紀元資料室)

有媒體統計,從芯片到雲儲存,為了讓清華紫光成為中國的三星,趙偉國在6年的時間裡,進行了60多次併購,花掉了近1000億人民幣。其中,2013 年,紫光集團貸了 9 億美元的款,以17億8000萬美元收購手機芯片公司「展訊」;2014年,又砸了9億1000萬美元收購銳迪科微電子,和之前的展訊整合為「紫光展銳」;2015年,紫光集團又狂撒25億美元收購「新華三」51% 股權;2019年,又花了5500萬美元,發展包括固態硬盤在內的存儲產品。

在這期間,紫光集團開始在全球買買買,誰做得好就直接花錢買過來,比如法國微連接器、RFID嵌體及天線龍頭公司Linxens(立聯信);買下全球第二大DRAM公司、歐洲的內存芯片之光奇夢達改名為紫光國微。最狂的時候,清華紫光甚至想買下聯發科、並且控股台積電。

不過,外界也發現,趙偉國一邊坐在惠普談判桌上想收購新華三,一邊完成了另外幾筆與「芯+雲」毫不相干的股權交易:如投資瀋陽機床廠,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花6億元,成為銀潤投資的第一大股東;以1億2400萬美元買入國內互聯網彩票龍頭500彩票網(NYSE:WBAI)15.2% 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等。

有報導說,趙偉國曾在71家公司當過法人代表,在116家公司擔任高管,還是臭名昭著的小罐茶的投資人,他對資本市場有種狂熱的情節。

紫光集團破產時,根據《21世紀經濟報》統計,紫光集團直接和間接持股的A股公司覆蓋了通信電子、醫藥、教育、電氣機械、金融等多個領域。所以,稱趙偉國是「芯片狂人」、「半導體土豪」都不準確,就如郭台銘所說,他就是個股市的「炒股者」。

紫光集團的債務 一直在70%左右


紫光集團一直是高負債經營,在趙偉國收購之前就很高。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是一直在70%左右。(Nicolas Asfousfouri∕AFP)

紫光集團一直是高負債經營,在趙偉國收購之前就很高。

2012年,紫光集團的總資產66.63億元,總負債46.47億元,資產負債率69.74% 。從2017年到2019年,公司合併報表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62.09% 、73.42% 、73.46% ,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紫光集團總資產3007.53億元,總負債2106.86億元,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10.12億元,貨幣資金505.55億元,短期借款357.9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88.83億元。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末的73.46% 降至70.05%

然而,芯片行業是一個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行業,紫光集團還沒有從這些項目中獲得回報,當初高槓桿的資本就出了問題。而且紫光的負債期限多是「短貸長投」,流動資金嚴重吃緊。

從2019年開始,外部融資環境趨緊,債不好發了,錢也不好融了,紫光集團在2019年一季度發行了兩支境內債之後,就沒有再發行新債。再加上投資回報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債務危機就此引爆。

不過在這之前的一年,從2018年開始,趙偉國就開始不斷卸任紫光集團的重要職務。2018年4月8日,紫光股份和紫光國微紛紛公告表示,趙偉國因工作繁忙辭去兩家上市公司董事及董事長職務。

辭職後,趙偉國公開表示,「我們這些年很多企業出問題,是因為野心過度膨脹,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且相信運氣會再次發生。其實你的能力、邊界沒那麼遠,你的運氣也沒有那麼好,所以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運氣。」

不知這是他對自己激進併購風格的反思呢?還是他在暗示紫光出事。企業背後有人野心膨脹,到底是誰?是趙偉國,還是清華控股,或者是更高的人?這還是個謎。

其作為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趙偉國利用自己是紫光集團董事長的權力,不斷給自己私人企業謀福利,趙讓旗下上市子公司花巨資收購的資產,其中近八成是虛的商譽。紫光破產了,而趙偉國發財了。(大紀元製圖)

趙偉國曾公開表示要把他自己70% 的財產捐給清華,不過等到清華紫光面臨破產重組時,卻看不到他的任何捐贈,相反有人卻發現,趙偉國利用自己是紫光集團董事長的權力,不斷給自己私人企業謀福利,紫光破產了,而趙偉國發財了。

據《野馬財經》的武占國2020年6月8日披露,當時趙偉國的身價已經250億人民幣。紫光國微(002049.SZ)公告稱,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紫光聯盛資產未獲證監會通過,理由是:標的資產存在瑕疵,資產商譽金額占比較大。

據此前文件顯示,紫光聯盛的核心資產是Linxens,截至2019年末,紫光聯盛的商譽金額為143億7100萬元,相對於184億6800萬元的收購估值,占比高達77.82% 。

也就是說,趙偉國讓旗下上市子公司花180億收購的資產,其中近八成是虛的商譽。而且紫光聯盛的股東有五個,包括紫光神彩、紫錦海闊、紫錦海躍、紅楓資本和鑫鏵投資,其中四位都與趙偉國有關。

也就是說,在一系列複雜的股權關係背後,主要操盤人都指向了趙偉國,如果交易最終完成,趙偉國自然會大賺一筆,而相應的就是紫光集團的變相虧損。內部併購的失敗,似乎預示著趙偉國的「運氣」沒有那麼好了,四個月後的2020年10月29日,紫光集團決定不行使「15紫光PPN006」永續債的贖回權。這一公告,正式引發了紫光集團債務危機的「黑洞」。

另一個指向趙偉國侵吞國有資產的案例是紫光的房地產開發。趙偉國2016年把紫光全部房產項目集中於北京紫光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但等到後來,他讓自己在新疆時的女祕書李祿媛掌控了紫光科服,並把股權便宜地出售給了趙偉國的公司。

紫光集團取得的成績與差距


2021年,紫光的手機芯片出貨量迅速增長,以80萬片的當月手機芯片出貨量躋身前五。看似亮麗的成績單,卻只是臺灣的聯發科和美國的高通的產量零頭。圖為清華紫光的芯片在南京2020半導體會議會展上的展位。(STR ∕AFP)

2020年初,席捲全球的疫情把智能化、數字化重新送至風口浪尖,這使得備受關注的紫光股份大漲,市值首次突破1000億人民幣大關,市場連連叫好。

早在2018年,趙偉國公布紫光集團的業績時稱,2017年紫光總共提供了34億顆芯片,其中包括手機芯片,從數量上看已經是全球第三。

尤其是2021年,紫光的手機芯片出貨量迅速增長。《中國手機通信產業數據觀察報告》中,紫光展銳成了最大黑馬,以80萬片的當月手機芯片出貨量躋身前五,同比增長了63倍。而且最大的變化是展銳合作的手機廠商除了海信、中國電信、AGM等,還新加入了榮耀、中興、摩托羅拉等主流品牌。

不過,這個看似亮麗的成績單,卻只是臺灣的聯發科和美國的高通的產量零頭。其實,這種尷尬在整個紫光集團多有顯現,一面是接連不斷的技術和產品突破,另一面則是鮮為人用的現實。

當初,紫光集團對國產芯片崛起野心勃勃,趙偉國多年來也給企業定下諸多宏大的目標:2015年,他的目標是未來五年把紫光打造成全球第三大芯片製造商;2017年,他又表示,十年內紫光要躍身成為全球前五大存儲器製造商;5G時代來臨,他篤定展訊有機會趕上高通和聯發科。

從體量上講,這些目標看似實現了,然而在芯片產業,能夠說服市場的,不是百萬千萬的出貨量,而是一顆芯片的技術含量。

失敗主要原因 製造芯片太難


紫光集團失敗的原因:高價買回的金母雞卻不能下金蛋,最後卻是一個燒錢的空殼公司,欠下一屁股債。紫光沒做好,而中國在武漢成都的國家隊幹得更差。(Sam Yeh∕AFP)

紫光集團失敗的原因,也許可以簡單地說:高價買回的金母雞,卻不能下金蛋,最後不得不把金母雞賠給債主。

早在趙偉國收購展訊時他就給自己定位:「我們管戰略,管審計,不管業務。」就像他自己說的,「我是資本家,而不是企業家。」

公正的說,趙偉國也給買回的金母雞配備了最好的條件,比如,他給紫光展銳找的掌門人、中國IC設計領域最牛的李力游,給新華三招的于英濤,為存儲業務找的掌舵者是在臺灣有「Dram教父」之稱的高啟全等,都是最佳人選。

而且為了調動每個職工的積極性,趙偉國還給收購回來的公司職工很高的股權激勵。比如收購展訊之後,紫光集團向展訊約4000名員工發放了價值40億元人民幣的股權,且屬於無償贈予。從惠普手中拿到新華三,紫光集團也給了員工持股計畫募集了180億人民幣。

如此大規模的股權激勵計畫,特別是展訊贈送出去價值40億元的股權,在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裡實屬罕見。尤其是2006年國資委下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股權激勵試行辦法》之後。

趙偉國當時的作法是,把健坤投資持有的股權拿出去做股權激勵。「那是我個人的,我私人送的。」趙偉國還說,「送這點算什麼?任正非在華為也才只有1.4% 。一切只為成大事。」

的確,芯片是件大事,中國人最大的事。韓國為了趕上日本和美國,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而紫光才幾年時間,結果就被趕出賽場了。

外界注意到,紫光集團儘管背靠清華大學這個最高學府,但紫光卻從來沒有把清華的科研實力與紫光的商業能力結合起來,這其中到底是為什麼,外界很難猜測。

中國政府沒有出手來救紫光,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紫光不是國家隊。值得對比的是,紫光沒做好,而中國真正的國家隊、在武漢成都的國家隊,幹得更差。

2019年5月,擬投資100億美元的芯片製造大廠「成都格芯」,僅僅堅持了19個月,就正式宣告徹底關停。2019年7月,號稱投資30億美元的南京德科碼芯片項目,最後淪為欠薪、欠款、欠稅的「三欠公司」。

中國芯片界的網紅「武漢弘芯」,從金錢到人才、設備,中國全方位武裝,金錢上預計投資1280億元,人才上有台積電張忠謀的左膀右臂蔣尚義坐鎮,還挖到了50多個台積電的人才;在設備上武漢弘芯還搞到了光刻機。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最後卻發現只是一個燒政府錢、騙銀行錢的空殼公司,給銀行、政府、供應商留下一屁股債。

相比之下,中國似乎還應該感謝趙偉國,至少他手下的企業還讓中國的芯片產量站到全球第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趙偉國是英雄還是梟雄,只能留給後人評說。◇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