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視角聽新聞 #1426】通膨已成全球迫切課題

 

【新視角聽新聞】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面書發文《通膨已成全球迫切的課題》表示,10月13日看了外電報導,浮現最多的關鍵字是「Inflation(通膨)」。

歡迎收聽新視角聽新聞。

謝金河說,台灣國內經濟性報紙出現的也是物價飆漲的報導,包括美國9月CPI5.4%,台灣的央行副總裁陳南光也跳出來示警,穆迪也警告全球供應鏈危機恐惡化。所有的報導都指向通膨降臨,這是全球經濟最迫切的課題。

「過去卅年,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他說,任何工業產品只要是中國製造就會變成很廉價,在全球化大旗下,跨國企業都努力尋找廉價的最適生產基地,於是從中國到東協、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到非洲……。

謝金河表示,過去的卅年,很多國家不是害怕通膨,而是通縮,像日本的失落卅年,所有貨幣政策都用上,日本卻持續走向通縮;美國聯準會把通脹目標值訂在2%,也從來沒有觸及。

謝金河說,這卅年間,只有2007年全球原物料價格大漲,像油價漲到147美元,鎳價到51,800美元,銅價創下10,680美元紀錄,通膨的火即將燒起來,卻被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澆熄。

「這十幾年來,大家已習慣沒有通膨的日子」,謝金河舉例,像貨櫃運輸價格慘跌,在2015年韓進海運破產,散裝航運虧損累累,電子產業只有跌價,沒有漲價。

謝金河指出,今年疫情擴散改變全世界供應鏈,加上美中貿易戰,到了這次中國拉閘限電危機,動力煤,歐洲天然氣價格迭創新高,最驚人的是矽原料兩個月漲三倍,油價又漲到80美元以上,農產品價格上漲,台灣8月的CPI已上升至2.63%,核心CPI也到1.74%,台灣央行示警,接下來可能是升息……。

他說,中國不再是廉價生產基地,這是個大題目,全球供應鏈重建需要時間,疫情造成的斷鏈也有待紓解,接下來是通膨帶給全球新課題,稍不小心就會變成停滯性膨脹,像中國的生產者物價PPI到9.5,CPI0.8%,這個「剪刀差」(PPI減CPI的值)太大,這是停滯性膨脹的顯例,美國PPI8.3%,CPI5.4%,顯示終端產品可以適度反應成本,狀況比中國好一些。

**陳南光示警:央行應對通膨躊躇不前恐成隱憂

通貨膨脹議題近期已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重點。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10月13日指出,台灣長期處於低通膨,但全球通膨已然有上揚的態勢,原先各國央行祭出貨幣政策為「通膨預期」定錨,如今穩定通膨的結構發生鬆動,央行不應輕易解讀為短暫性現象,若引發高通膨預期,台灣以往的寬鬆貨幣政策,恐將造成更大的危機。

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13日共同舉辦「疫後大通膨時代即將來臨?」研討會,並邀請陳南光進行「消失的通膨何時再現?」主題演講。

陳南光指出,過去維持全球性通膨及通膨預期穩定的因素,可能已有質變的跡象,美國聯準會(Fed)及台灣央行均強調,長期通膨預期的定錨相當穩定,但民眾通膨預期不僅會改變消費行為,甚至具有自我實現的特質。

陳南光分析,除了過去全球性通膨與通膨預期穩定外,國內長期也一直維持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房租設算因租屋市場地下化、房東未確實申報租金收入等,使台灣長期處於低通膨的狀態;一旦民眾的長期通膨定錨開始鬆動,就會引發高通膨預期,透過各種管道帶動實際通膨走升。

根據調查超過9萬個美國家庭的一份資料顯示,生活雜貨的價格波動即是影響消費者通膨預期形成的主要推手,其次才是媒體與官方統計數字。

陳南光提醒,若生活雜貨是形成通膨預期的主要來源,資料識別就需加注意。他認為,央行目前對於通膨預期的形成、觸發機制的轉變等瞭解仍然有限。

「央行不應輕易將通膨定錨可能流失的跡象,視為短暫性的干擾。」陳南光指出,央行應釐清台灣民眾如何形成通膨預期,並密切關注通膨預期的變化。

此外,陳南光也點出,未來擔憂央行該如何面對通膨預期上升的問題,目前由於央行涉入金融市場運作已深,以及累積龐大的政府與民間負債,央行政策的回應顯得躊躇不前。

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董事長、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聯接受訪時表示,央行重貼現利率及市場利率脫節,造成市場上游資過多,使貨幣政策無法發揮功效。他指出,台灣若預期未來通膨將會走升,「央行緊縮可能現在就得分批的做,不然動作就太慢了」。

本文由大紀元記者鍾元、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1045)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10/14/n13304160.htm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10/13/n13302051.htm

剪輯:Rm

配音:Mindy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