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視角聽新聞 #1463】前五角大樓官員 美軍需警惕中共AI武器

【新視角聽新聞】中共正在大規模投資人工智能武器。美國如不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將處於風險之中。

歡迎收聽新視角聽新聞。

近日,美國空軍和太空部隊前首席軟件官尼古拉斯‧查蘭(Nicolas Chaillan)接受新唐人電視台「國會報導」(Capitol Report)節目專訪,陳述了以上觀點。

1、官僚主義、孤島狀態、自負心理拖美後腿

為了抗議美軍在科技革新上進程緩慢,查蘭十月初從國防部離職。他表示,美國各政府部門在過去三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五角大樓領導人的行動沒能跟上他們的說辭。

查蘭說,「我們現在想看到的是行動,並確保這種緊迫感被認真對待。我們想具體看到,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增強空軍士兵的作戰能力,使他們有機會在往後15到20年裡與中國(中共)競爭。」

「我們通常缺乏敏捷性,22年來沒有提供任何培訓,偏離了傳統的『瀑布流程』——那是為五年的需求周期而打造的。」

查蘭認為,美軍科技轉型慢,與政府的官僚主義有直接關係。

他指出,美國軍事力量的交付過程十分緩慢;經常花很多時間嘗試去解決問題,最後卻沒得到任何想要的結果;無法以一種持續方式向作戰人員提供軍力,並從他們那裡獲得反饋,從而加快軍力部署。

同時,孤島狀態和自負心理也在政府中作祟。比如,陸軍領導層拒絕與空軍在雲計算能力等方面進行合作。他們在「真空」中創建自己的雲,這不僅加劇了人才方面的問題,也惡化了缺乏從商業方面獲取資源的情況。

2、中共大力打造人工智能武器 美需警惕

查蘭還認為,在人工智能(AI)和網絡安全方面,中國正在取代美國。中國有龐大的人口規模,這使問題更加複雜化。

對人工智能而言,在生產中轉化研究成果的速度越快,得到訓練人工智能能力的數據越多,產品就會越好,而且這個效應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疊加。

查蘭表示,留給美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首先,美國可獲得並利用的數據少;其次,政府辦事效率低,導致在生產中持續部署的能力不足。這兩點一結合,加上來自中共的威脅,美國必須積極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

查蘭說,「我們在五角大樓聽到許多人工智能領導人說,『我們不應該有人工智能武器。』與此同時,你看到中國(中共)積極地投資於他們的武器,大量使用人工智能能力。」「所以,如果認為只要美國不投資人工智能、不先做這個動作,中國(中共)就不會那麼做,那實在太愚蠢了。」

他警告,如果美軍連有關人工智能的道德討論都不願進行,也不願與北約夥伴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那只會將自己國家置於風險之中。

3、中共是美國敵手 台灣是下一個大問題

查蘭還指出,中共毫無疑問是美國的敵手,而不是競爭對手。中共的價值觀與美國相悖,且他們大規模投資作戰能力,這麼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威脅。

他還提到,美國面臨的下一個大問題是台灣。台灣是主要的芯片生產地,當涉及到人工智能之戰,芯片就變得尤為關鍵,中共也會因此針對台灣。

延伸收聽一則《時事軍事》AI競爭 美國是否會輸給中共

在美國及其盟友全力打擊中共的大局勢下,人們擔心與毫無倫理道德可言的中共相比,美國會失去其原有的優勢。

10月10日,有消息說,曾擔任空軍首席軟件官的尼古拉.查蘭(Nicolas Chaillan)上個月卸任後,抨擊五角大樓未能跟上其競爭對手中共的步伐。他認為美國和中共在網絡能力、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競爭是一場失敗的戰鬥,使一種悲觀的情緒開始蔓延。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的確,人工智能正在對世界的經濟和安全產生變革性的影響,就像電腦和網絡在過去25年裡所產生的影響一樣。然而,中共出於稱霸全球的野心,在人工智能的商業及應用方面,已經成為一個全方位的競爭者。中共認識到,對14億人實施專制統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中共正在利用技術來完善獨裁統治。

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說過,「如果蘇聯能夠利用今天亞馬遜領導人所採用的那種複雜的數據觀察、收集和分析,它很可能已經贏得了冷戰。」

中共在大規模數據收集方面的優勢使其在過去十年中縮小了與美國同行的差距。從面部識別、無人機到5G,中共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對社會大眾監控等方面的力度恐怕無人能比。

在2020年的面部識別國際競賽中,中共團隊包攬了前五名。中國公司如海康威視和大華技術,它們控制著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攝像機市場。

2017年,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出一種人工智能算法,僅通過掃描一張照片就能以驚人的準確度檢測出個人的性取向,使西方人感到震驚,最近加州政府禁止了面部識別技術。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判斷中共政權將如何應用這項技術。中共四大面部識別公司已經獲得了超過14億張公民照片的數據庫。一位在這一領域消息靈通的風險投資家估計,中共的面部識別公司擁有的圖像是美國同行的一百萬倍。

在中共治理下的社會中,政府、法律和公眾對隱私的態度,都為中共的人工智能發展開了綠燈。中國15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和100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中部署傳感器,在「銳眼」計劃中部署攝像頭,監視公共和私人財產,以及一系列類似的信息採集技術,打造所謂智慧城市。

西方文明社會的普世價值與中共的做法完全相悖。由於個人隱私問題、對這一技術的使用受到道德、法律和價值觀的約束,所以美國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在這個領域中與中共的競爭。

中共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控制方面大力度投入所形成的能力,並不代表在軍事領域同樣擁有優勢,更不意味著中共一定有機會在這一技術領域全面超越美國。在美國認識到這一挑戰的情況下,可以製定並執行能夠輕鬆取勝的戰略。

本文前部份由大紀元記者張北編譯報導,後半部由<時事軍事》節目提供內容。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1660)

剪輯:Rm

配音:Mindy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