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莊子寓言的啟示 抗疫有辦法


莊子著作之《莊子.天地》中,「赤水遺珠」寓言如醍醐灌頂,為抗疫指明了方向。如能讀懂這則寓言並及時行動,就可最大限度避免染疫死亡的不幸(大紀元)

中共病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兩年,由於認知不足和處理不當,很多人枉死於這場瘟疫。 莊子「赤水遺珠」寓言如醍醐灌頂,為抗疫指明了方向。 如能讀懂這則寓言並及時行動,就可最大限度避免染疫死亡的不幸。

文:舒榮(榮大夫診所院長)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為「老莊」。莊子善於用淺顯的寓言揭示深刻的道理。中共病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經兩年,每天染疫者無數,死亡人數不斷增加。人們曾經把希望寄託在疫苗身上,但是疫苗的副作用越來越多的顯露出來;再把希望投向舊藥新用或者是新藥開發,但舊藥的療效有限,新藥也遙遙無期,遠水救不了近火。

由於對中共病毒的認知不足和處理不當,使很多人枉死於這場瘟疫。莊子關於「赤水遺珠」的寓言不僅與當前的抗疫有很大的關聯,而且如醍醐灌頂,為抗疫指明了方向。如果我們能夠讀懂這則寓言並及時行動,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未來人染疫死亡的不幸,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莊子寓言的啟示


莊子善於用淺顯的寓言揭示深刻的道理。圖為元朝華祖立的〈玄門十子圖.莊子〉。(公有領域)

莊子著作之《莊子.天地》中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黃帝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字面意思是說:黃帝珍貴的玄珠遺失了,讓一個叫「知」的人去找,沒有找到;讓一個叫「離朱」的人去找,沒有找到;讓一個叫「喫詬」的人去找,也沒有找到;最後讓「象罔」去找,結果找到了。

莊子想要通過故事說明什麼問題呢?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一種方法行不通的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種方法;當普通的方法不行的時候可以打破常規另闢蹊徑。上文中提到的人名「知」、「離朱」、「喫詬」、「象罔」等,其實也代表做事的方法。「知」代表已有的知識;「離朱」代表觀察思維的方法;「喫詬」代表討論爭辯的方法;「象罔」代表抽象思維和修行悟道的方法。當「知」、「離朱」、「喫詬」這些大家熟知共識的方法沒效時,就用「象罔」的方法來解決。

「象罔」在哪裡?


傳統的中醫走的就是一條「象罔」的路。也就是一條把人放在宇宙天地間進行研究考量,進而糾正人體疾病的路。(攝影/龔安妮)

傳統的中醫走的就是一條「象罔」的路。也就是一條把人放在宇宙天地間進行研究考量,進而糾正人體疾病的路。正如古老的《黃帝內經》所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也就是說,人秉承天地的能量而孕育出生,按照四季的節氣而成長壯大……人雖然是在地上出生的,卻受著日月星辰等天的能量的制約,天和地的能量相互作用、和諧共振,就產生了人。所以人如果能夠順應一年四季的節氣來養生,那麼天地的能量就如同你的父母一般呵護你。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就等於和天地作對,結果可想而知。

當今主流社會,所有的人的頭腦都充滿了科學的概念、科學的認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的研究手段,也就是「知」、「離朱」、「喫詬」的方法,能夠像黃帝這樣開明的任用「象罔」的人太少了。請問當今社會,哪家科研機構在研究新冠產生的時間空間因素?與年分、季節以及氣候變化的關係?有多少人願意資助你去研究這方面的課題?做這方面研究的人在社會上要承受多大的壓力?所以即使「象罔」活在今世也不一定能夠有用武之地。

為什麼用現代科學研究中醫總會得出中醫不科學的結論?因為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中醫的成功案例沒有可重複性;中醫的理論太廣泛甚至模糊難懂;中醫涉及的範圍太廣,上及天文、下涉地理、中傍人事,沒法限定研究範圍;中醫的處方藥味太多,不知道是哪一種藥物在起作用等,因此用現代科學的手段沒法證明中醫的正確性。比如說,你治癒了患同一種疾病的很多患者,但是患者的情況都是有差異的,因此治療手段也存在著差異性,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你的治療沒有可重複性,因為你沒有用同樣的配方治療所有的人,就說明你的治療方法「沒有可重複性」,因此就不科學。現代科學的思維模式不可能理解和容納中醫的龐大的宇宙時空觀念。

既然中醫能夠站在大宇宙時空的角度來認識和分析新冠的走勢和防範,那麼在未來的一段時期,新冠將是如何的流行趨勢,我們應該如何防範呢?

《黃帝內經》預知瘟疫走向

最近某公司推出了一款祛溼抗疫的中藥,用來對付中共病毒。有位朋友想推廣這款中藥,讓我幫忙斟酌。我看了一下,這款中藥確實是有祛溼排毒的功效。但問題的關鍵是,患者所感染的中共病毒是不是溼毒性質的(中醫所說的「溼疫」)?如果不是,吃這款中藥就不會有效。《黃帝內經》告訴我們,任何的瘟疫都受到時間空間的影響,並且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隨著年分、季節、地域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現在這個溼氣很重的病毒感染,隨著時間和地域的變化,會出現不同的性質,可能會變成一個燥性、寒性或者熱性很強的瘟疫,甚至被別的流行病取代,那麼現在的這個祛溼中藥就不再有效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共病毒不斷變種的情況,實際上就是病毒隨著時空變化而變化的結果。

《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學說,就是專門研究氣候變化與人體疾病關係的一門學問。按照五運六氣學說來推算,今年辛丑年是土溼流行的年分,整個一年的溼氣都很重,尤其是到了7月23日到9月23日期間(以下均指北半球的情況),溼氣更重,人們感染的就是「溼疫」。人體在感染了這種病邪後,身體感到極度的沉重和疲乏,沒有食欲,可能還伴有發熱、出汗多、腹瀉、嘔吐等,都是溼氣所致。這個時候用祛溼排毒的中藥有效。但是時間進入到9月23日到11月23日這段時間,燥金之氣流行,是全年中最為乾燥的時期,單純用祛溼排毒的中藥效果就不好了。從11月23日到明年1月20日,氣候將進入一個寒溼很重的時期,單純祛溼的中藥效果也不好。也就是說,當氣候變化的時候,感染疾病後的症狀也會發生變化,用藥也要隨之而變化。

那麼這種氣候的變化對疫情又有何影響呢?由於中共病毒的原始特性是寒溼性質的,因此,當外部環境寒溼的時候,病毒的活力就會增強。7月23日到9月23日期間是溼氣流行的時期,同時也比往年同期偏於寒冷,因此疫情會加重。前一段時間的疫情高峰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從9月23日到11月23日這段時間,是燥金當令的時候,也就是氣候相對乾燥的時期,疫情將進入一個相對緩和的階段。從11月23日到明年1月20日,氣候將進入一個寒溼很重的時期,這種寒溼的氣候特點將為瘟疫的再次進入高峰提供外部環境。

為什麼說中共病毒的原始特性是寒溼性質的呢?首先,中共病毒初發的時期是庚子年末,當時正是寒溼性質的天氣;其次,中共病毒產生的地點武漢溼氣很重,因為武漢是千湖之省的省會,又有長江和漢江從城市流過,再加上龜山、蛇山兩座大山鎖住了長江在這一帶的水氣,因此武漢在冬季極其陰冷潮溼;再者,第一批新冠感染的患者都出現了舌苔白膩的情況,這是寒溼疾病的舌象。因此推論,中共病毒的原始特性是寒溼的。


中共病毒的原始特性是寒溼性質的,寒溼的氣候特點將為瘟疫的再次進入高峰提供外部環境。圖為2021年1月23日武漢街頭。(Hector Retamal / AFP)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為了不斷的適應環境和地域的變化,不斷地改變自己的部分特徵,因此寒溼的性質也會隨之改變。這種隨著自然氣候和時令不斷變化的特性是生命的本能,也就是說,病毒變異是必然的現象。

但是現在的人不明此理,跟著病毒變異的後面苦苦追逐研究,讓前面感染的很多人得不到及時的救助,等到弄明白的時候,病毒又出現了新的變異。現代科學對中共病毒的研究已經達到了極其微觀的水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從認識病毒到攻克病毒,這個距離很遠。

但是古人研究疾病的目的是為了找到解決的辦法,當我們認識到疾病的性質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共病毒的原始特性是寒溼性質的,遇到寒溼性質的外部環境或者寒溼性質的人體的時候,它就會變得異常活躍,造成大流行;在氣候不寒溼的時候就不再活躍,感染力下降,疫情就會緩和;如果接下來的幾個季節的氣候都不再具備寒溼的性質,這個疫情就會結束。因此當前情況下我們一方面要防寒祛溼,另一方面要改善體質。

秋季潤燥強肺防瘟疫

按照《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學說,9月23日到11月23日期間,全球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燥金當令的時期,氣候相對乾燥,疫情趨緩。但是外界的致病因素也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不斷的變異以適應環境,一旦條件合適的時候又會再次肆虐。所以必須防患未然。

《黃帝內經》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也就是說,雖然外界的環境中存在致病的因素,但是如果你的身體的正氣固祕,沒有一點薄弱環節讓病邪攻入的話,你就不會得病;人之所以得病,就是因為身體有空虛之處,不夠強壯,身體裡的薄弱環節與外界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因此就會得病。

如何保養、如何補虛呢?在秋季經常按摩湧泉穴和太溪穴,不僅能夠強肺,還可以壯腎。秋季保養是冬季強壯的基礎。金生水,秋季是金,冬季是水,秋季養肺就等於是在養腎的媽媽,那麼到了冬季腎經當令的時候,腎已經在秋天打下了很好基礎。腎強就體壯,抵禦病邪感染的能力就會強。

我們的五臟六腑與體表存在著能量通過,人體內外的能量交換是通過經絡系統來實現的。我們身體內的經絡就像我們地球上的水源通道一樣,有江河湖海,有溝渠溪泉,還有水管系統將水通往各家各戶等,確保所有需要用水的地方都能夠得到水源,同時這些水也是流行不止的。我們的經絡系統如果阻塞不通,能量受阻,臟腑和體表都會出現問題。保持經絡通暢,人體就能健康無病。因此打坐煉功,保持氣脈暢通也是養生的重要舉措。


打坐煉功,保持氣脈暢通,是養生的重要舉措。(王仁駿/大紀元)

防禦冬季瘟疫高峰

冬季即將來臨,疫情會怎麼變化?《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學說是專門研究氣候變化與流行疾病關係的學說,它把一年分為六氣,即六個階段。從11月23日到明年1月20日,是辛丑年的第六個階段,稱為「六之氣」,這個階段的氣候特點對中共病毒的複製及其傳播極為有利。

今年的「六之氣」是全年中最寒冷也最潮溼的季節,中共病毒原本是寒溼性質的,當寒溼天氣來臨的時候,就等於是得到了天助,極利於中共病毒的複製與傳播;如果再遇到寒溼體質的人體,就等於是得到了地助,中共病毒就可以快樂的在人體中安居繁衍,這對於瘟疫的流行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所以要遏制中共病毒的肆虐就不能給其提供生存的環境。雖然氣候環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的居住環境、我們的身體內部環境,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握的。具體如何把握呢?

首先,要讓居住的內環境遠離寒溼;要注意避寒就溫,不要受寒,要讓身體保持溫暖。二是不要吃寒冷的食物,包括溫度寒冷的食物如冰淇淋、涼拌菜,以及性質寒冷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等;也不要吃太多令身體產生溼氣的食物,如糖、加糖甜品、肥肉、冷肉、奶製品等。三、適當多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如肉類、堅果類的食物。羊肉和牛肉可以溫陽補腎健脾,幫助將體內的寒溼之氣驅散,可以適當多吃。尤其是用羊肉或牛肉煲湯,加適量桂皮、生薑和料酒,還可以加白蘿蔔或者是山藥,增強除溼的效果。


羊肉煲湯,加適量桂皮、生薑和料酒,還可以加白蘿蔔或者是山藥,增強除溼的效果。(大紀元資料室)

四、不要隨便消耗身體儲存的能量,比如熬夜、縱慾、憂思、過勞、過度運動、出汗過多等,都會過度消耗身體的能量。能量減少,身體的熱能就會減少,抵禦寒溼的能力就會降低,就會給寒溼之邪以可乘之機。冬季是封藏的季節,就像我們收穫的糧食都進入了倉庫,冬眠的動物也都把自己隱藏起來了,落葉樹木都把能量輸送到了根部,天的能量在往上回收,大地的能量也在往下潛藏。人與天地相應,我們身體的能量也要盡量的封存,不可隨意消耗。

重視「象罔」 拓展防疫措施


「赤水遺珠」寓言中,「象罔」代表修行悟道的方法。包容「象罔」就是包容自己的健康與生命。(王嘉益/大紀元)

現代科學由於排斥「象罔」的方法,一切都要按照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式進行,還要符合現代邏輯思維等,實際上是把科學還沒有認識到的,沒有觸及到的方法全部否定了;用邏輯思維模式把中醫的多重思維模式和全息思維模式給否定了;用愚見否定真知。

在以現代科學為主體的社會中,大部分中醫也是用西醫思想做指導,失去了正常的中醫思維,已經不懂得什麼是「象罔」的方法了。

中醫是早熟的醫學,在建立的初期就已經是一個完善的醫學、先驗的醫學。中醫的完整理論體系早已在數千年前就確立了,只等著我們後學去理解、去學習、去認知、去應用。

比如《黃帝內經》的理論,幾千年來,經過反反覆覆的人體實驗,都證明是正確的;再比如中醫的陰陽學說,就是同時從陰陽兩個方面看問題,而不是單向思維,陰陽之間的關係即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還可以相互轉化;還有五行學說、八卦理論,他們更是從多重角度看問題。

現在科學的研究條件都要限定,否則就不可能重複,也就不可能被驗證。比如研究中共病毒,必須在沒有任何其他微生物的環境下去研究它,而在現實中中共病毒是與其他微生物環境中共存的。而中醫是直接在這個真實的環境中研究人體疾病,因此更接近真實的情況和事物的本質。

即使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流行病和傳染病與年分、氣候、天體的關係還知之甚少,但是幾千年前的黃帝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專門的官吏來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專門的老師教授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會「司歲備物」——根據不同的年分採收不同的優質藥物,在流行病來臨前採取預防措施。

龐大的中醫理論體系是站在宇宙自然中考慮人體,並糾正不健康的狀況,因此沒有辦法把這麼龐大的體系放入一個狹小的限定範圍的科學中進行研究。如果人類不能夠改變自己的認知習慣,被現代科學的知識所束縛,就永遠沒法突破思想的羈絆,不僅不能認識宇宙真理的存在,就連承傳了數千年的中醫接受不了,這無異於放棄自己的生機。包容「象罔」就是包容自己的健康與生命。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