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奥密克戎加劇港口擁塞 全球供應鏈危機難解

【新視角看新聞】Omicron疫情加劇全球航運擁塞,除美國西海岸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中國重要港口近日也出現擁塞。專家預測,供應鏈瓶頸至少會持續到今年下半年。

隨著新一波疫情在中國蔓延,中共官員在「零容忍」政策驅動下,開始實施近兩年來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封鎖和測試,致使主要製造商被迫關閉工廠,並引發港口堵塞和工人短缺等問題。經濟學家警告說,本次疫情的潛在後果更加嚴重,未来可能出现更具挑战性的瓶頸。

1月13日,彭博社引述相關消息報道說,寧波爆發疫情後,航運公司為避免在寧波港出現延誤,直接將貨輪駛向上海,致使世界最大貨櫃港口上海港日益擁塞。與此同時,全球第三大貨櫃港口寧波港暫停一些貨運業務,一些貨輪改道前往廈門。

貨運代理表示,大量船隻湧入上海已將那裏的貨櫃船航行時間表推遲了大約一周,這些延誤可能會蔓延到美國和歐洲已經積壓的口岸。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洛杉磯港和長灘港是美國最繁忙的兩大港口,全美約有40%的海運貨櫃通過這裏入境。這兩大港口碼頭外的船隻數量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動盪的晴雨表。

根據在線船舶跟蹤網站「海上交通」(Marine Traffic)的數據,當地時間1月13日,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停泊的貨櫃船共有198艘,另有162艘即將停靠。

加州長灘市市長羅伯特·加西亞(Robert Garcia)去年10月表示:「由於全球中共病毒(Covid-19)大流行,生產的重大變化和長達數十年的供應鏈面臨挑戰,我們在長灘和洛杉磯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貨運激增情況。」

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嚴重擁塞已持續數月之久。去年10月加西亞講這番話時,這兩大港口排隊等候的船隻已經超過50艘,打破歷史紀錄。

海運約佔全球貨物運輸的90%。由於港口擁塞,過去一年裏海運成本飆升,雖然近期有所下降,但仍然高得離譜。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1月11日表示,美聯儲準備開始加息以便給經濟降溫。他樂觀地認為,供應鏈瓶頸今年將得到緩解,從而有助於抑制通脹。

對此,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謝田對大紀元表示,此前美聯儲多次錯誤地預期美國通脹會很快過去,這次鮑威爾對於通脹的預期也未必準確,有關供應鏈瓶頸今年得到緩解的預期,「恐怕也是他一廂情願的說法」。

謝田分析說:「疫情導致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實行非常強硬的限制令,致使很多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不能出去工作。然而,隨著各國經濟開始復甦,老百姓購買力強勁,對中國等亞洲地區產品需求將大增。」

「但港口擁塞導致物流不暢,造成物價飛漲,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飆升,加劇通脹壓力。目前航運界和專家普遍認為,供應鏈瓶頸恐怕今年都很難緩解,甚至可能會持續到明年。這樣的話,美國通脹問題恐怕也不會很快得以解決。」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所長花佳正博士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短期來看,為了控制通脹,美國會加快升息的腳步。但從中長期來看,為了避免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過度依賴,美國政府可能會考慮分散供應鏈,至少一些必要的民生工業產品會在美國本土生產,包括防疫物資。

花佳正說,港口擁塞問題,很大部分原因是疫情反覆爆發造成的,而現在又出現了變種病毒Omicron,美國確診人數攀升,導致工作人員短缺,加劇港口調配壓力,進一步推高物價。與此同時,美國房價也在飆升,迫使美聯儲加快升息步伐,以遏制通脹。

花佳正說,「而疫情帶來的另一個長期影響是,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都會思考,過去的供應鏈太多依賴中國。為了避免再次出現供應鏈斷裂造成的風險,世界各國會考慮多元化工業,確保供應鏈穩定可靠。」

談到目前的供應鏈受阻問題,花佳正表示,供應鏈能否得到緩解,關鍵在於全球疫情能否走到一個穩定的狀態,供應鏈瓶頸至少要持續到今年下半年。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溫妮、梁欣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4965)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