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企高債務率 背後隱藏著特有的企業文化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排名第二的房企萬科,擁有13萬名員工。萬科的目標——活下去,已經成為中國房企老闆口中的金句,特有的企業文化,正在讓他們付出代價。
中國大型房企萬科在2022年給自己設立的新目標是——活下去,像恒大地產等陷入流動性危機的房企則正在死亡線上掙扎。在已經過去的2021年,中共政府變來變去的政策引爆了房地產行業高負債率的雷。
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說,房地產是中國的支柱性產業,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是巨大的。「現在的房地產泡沫已經不是越來越大的問題,而是面臨總體崩盤。」
2022年是中國房企償債的高壓之年,年內有近2千億美元的境內外債務等待清償。
雖然房地產泡沫成因複雜,但在過去的20多年裏,高槓桿、高負債率無疑是泡沫化最重要的推手之一,而在這一切的背後,隱藏著一隻看不見的手——中國特有的企業文化,它如同被忽略的魔鬼,隱藏在細節中結伴貪婪作祟。究其根源,它是中共黨文化的一部份。
中國問題專家石山說,「西方企業營運的核心是利潤,中國企業營運的核心是規模。」「西方企業做大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中國企業正相反,他們賺錢是為了把企業做得更大。」
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媒體反覆重複著官方的一句話——把企業做大、做強。萬科、恒大等房地產企業,就是崛起於那個時代。
在現今的中國,中共國企的領導者更願意在自己的任上把企業規模擴大,哪怕是僅僅依靠舉債製造出的虛假擴張也好。從中共1949年建立政權至今,企業規模決定著企業領導者的政治地位及官階的高低,這種思維也影響著後來出現的民企。
民企做大、做出規模後,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民企老闆也能躋身政治精英雲集的場所,他們通常會在中共的「花瓶」機構——人大、政協佔有一個席位,那是政治精英和商界精英交匯之地。
如恒大主席許家印、阿里巴巴集團老闆馬雲、京東創辦人劉強東等,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他們讓普通人望塵莫及的不僅是財富,還有政治地位。這種企業文化貫穿整個中國社會。
石山說,高負債營運是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是他們實現擴張最常用的辦法,把更多的現金流作為借錢的基礎,「這也是中國上市公司不願意分紅的原因」。
隱匿債務,是中國企業文化的衍生品,同樣是中國房企融資的手段之一。金融界的一些人認為,公開的債務表並不能反映出真實的債務情況,隱形的債務規模可能更可怕。
香港金融分析師蔣天明對大紀元說,很多房企為了拓寬融資管道,他們不會把全部的債務都記在公開的債務表內,而是記在與其合營、聯營的企業或少數股東的名下。
一旦爆發債務違約,人們才會發現,表內的債務規模僅是冰山一角。蔣天明說:「中國信貸擴張,國企比較容易拿到便宜的資金,一些民企也在過去借經濟上行容易借到錢的時候不遺餘力的借太多的錢來建立、擴張他們的『帝國』。」
蔣天明說,「狂妄、投機取巧、不負責任,是目前中國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反映到商業活動上就是,不計後果的野蠻擴張。」
現在,萎靡不振的中國房企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錢,但他們融資的能力已經不如從前。
2022年1月,房地產行業發行債券總額約75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0%,其中境外發債僅佔30%,同比下降24%。房企融資的重心已轉向中國境內發行短期債券。
謝田說,「中國房地產市場充滿了恐慌情緒,而且還在蔓延。人們看到房產銷售不振,法拍屋數量在急劇上升,這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斷供甚至棄房。」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明健/王佳宜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6334)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