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冠病毒入人體 為何一半人不感染

【新視角看新聞】一項由英國科學家進行的「故意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體試驗結果顯示,一半參與試驗的人,即便被直接噴病毒,卻沒被感染。為什麼他們能抵擋病毒?疫情當下,這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一項由英國科學家進行的「故意感染新冠病毒」實驗,近日發表結果。名為「新冠病毒人體挑戰期間的安全性、耐受性與病毒動力學研究」(Safety, tolerability and viral kinetics during SARSCoV-2 human challenge)的試驗報告,在2022年2月2日發表於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

2021年,這項首次人體挑戰新冠病毒(SARS-CoV-2)的試驗,由英國政府疫苗特別工作組、帝國理工學院、醫學實驗公司hVIVO等機構合作進行。

此次試驗,最後招募到36名18歲至30歲從未感染過新冠病毒,也沒注射過疫苗的健康志願者參與,每位受試者都被在鼻子裡,噴進了相同劑量的新冠病毒。

那些被病毒感染的受試者,在42個小時內出現了包括喉嚨痛、流鼻涕以及嗅覺和味覺喪失的症狀,並測得陽性確診結果。但試驗結果,卻只有一半人被感染。

為什麼有一半沒有接種過疫苗,也沒被感染過、沒有免疫力的人,卻能夠抵抗新冠病毒了?

針對這個問題,前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系實驗室主任、病毒專家林曉旭博士,歐洲病毒、傳染病專家董宇紅博士,台灣「上海同德堂」中醫師胡乃文醫師,分別給出不同角度的解析。

病毒專家林曉旭表示:「這個人體試驗,給試驗者在鼻腔噴入的病毒量非常低,試驗設計的本身,將標準定在只要有50%~70%的人被感染就可以。所以當34個試驗者中有18個被感染,他們就滿足了,沒有增加鼻腔噴入的病毒量。」

林曉旭 說:「當試驗者接觸到的病毒量非常低的時候,常規的解釋,就是這些沒感染的人就是機率問題,因為不是每個病毒都有感染力,也不是每個病毒結合上受體就能成功入侵細胞。」

而關於感染病毒,還需要區分外因和內因。人體試驗「故意感染新冠病毒」,為什麼有人被感染,有人就不被感染了?歐洲病毒、傳染病專家董宇紅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概率問題,決定人是否感染病毒,需有很多層面的解讀。

西醫講外因和內因,外因是外來的病毒、微生物、外在的致病因子,內因是人體抵抗外來致病因子的能力。

董宇紅談到, 對病毒來說人體有很多防線。

其中共有三道防線,第一層屏障是皮膚,是抵抗外來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是屬於物理屏障,也就是對重度燒傷的人失去皮膚後,需要在無菌環境中才能存活的原因。

第二層屏障是黏膜,涉及人體先天免疫力,屬於生物層面,當空氣中有病毒進入呼吸道時,呼吸道的上皮細胞會啓動一套機制,在重要的抗病毒物質干擾素的作用下,抑制病毒在上皮細胞繁殖,這樣就把病毒排除在黏膜這道防線之外。

第三道是免疫防線,血液裡也有先天的免疫細胞,比如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它們經常在血液裡面遊走,就像巡邏警,一眼能識別病毒,將其吞噬掉。

中醫師胡乃文則引用《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說法,解釋人體染病的原因。也就是,人體如果有足夠物質和精神上的正氣,邪氣就不起作用。

導致人得病的外因,按中醫觀點就是風、火、暑、濕、燥、寒過度,稱之為邪氣,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病菌、病毒等,這些屬於物質基礎。

人身也分為:風體質、火體質、熱體質、濕體質、燥體質和寒體質六種不同類型,如果遇到邪氣時,人體就會出現對抗狀態。

那麼,何為正氣呢:是指「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胡乃文解釋,不同季節,有不同邪氣,風火暑濕燥寒,就得躲開,心情方面儘量不驕不躁,如此真氣精神都達到最佳狀態,就是正氣,病就不易發生。

而人體更存在不同的能量場,物理學可以測到人體能發出紅外線、紫外線、電磁波、微量金屬元素等等,人肉眼看不到的成分。

董宇紅說:「一個人如果能量場特別強,就能在離身體半米、一米的距離把病毒擋住,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在一個病毒量很高的環境中,而不被感染。」

若分析「人」,包含了物質身體、 精神、 思維和意念。董宇紅概括了美國著名精神科醫師霍金斯的研究表示,人有負面思維時,比如膽小、生氣、發怒、妒嫉、仇恨、自卑等,這些就是負能量,人有勇氣和力量去抵抗這些不正確事情的時候,這個人身體就開始轉為一個正能量水平,然後,再往上走,真誠、善良、寬容、平和、理性以及忍讓,這些就是越來越正的能量。

若更進一步,從修煉文化來看染病原因,中國傳統修煉文化認為人的病因只有一個:業力。

曾在美國斯坦福研究院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胡乃文醫師表示,業力來自人日常生活中,欺負過誰、傷害過誰、欠了人家什麼、殺過生,做了什麼不好的事,而黑色的業力場,就適合那些陰性的病毒病菌的生存。

胡乃文 說:「風火暑濕燥寒,人身體屬於哪一類體質是天生帶來的,就如同去算生辰八字,能看出一個人將來會得什麼病,這也與個人的前世業力有關。」

現代科學也有很多研究發現,精神和人的免疫力也有密切的關聯。董宇紅說:「當人的精神處於正面狀態,能為他人著想,寬容大度,喜歡做善事,注重社會貢獻時,人抗病毒的免疫綜合能力就很強,包括干擾素產生的水平、抗體的產生能力,還有抑制炎症的能力。」

人要時常保持平和、內在的穩定情緒狀態。人在情緒激動時,會有壓力激素分泌,使人處於備戰狀態,比如人受到攻擊,或面臨很大挑戰時,「壓力激素會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抗病毒能力下降」。

胡乃文表示,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都能使人生病。「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憂思過度傷脾、驚恐過度傷腎。這些都與個人的性情、情緒和日常生活中的修為相關。」

董宇紅則指出:「人類要想真正地走出疫情,我們的眼睛就不能只盯著病毒,今天怎麼變,明天怎麼變。病毒永遠在變,我們控制不了外在的因素,但能控制我們的內心,改變自己,改變免疫力的狀態,慢慢把重心拉回來。」

「抗擊疫情的著力點,在於人自身。」不要關注外在的變化,包括帶口罩、封鎖、隔離,現在越來越多的政府也意識到,這些措施沒有用,都在慢慢解封。

針對如何抗疫、不被病毒感染的關鍵,持續在全球引起更多不同觀點的探討。

截至美東時間3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病例總數已超過4.46億,死亡人數超過600萬人。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穆清採訪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7185)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