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泡沫將破 俄烏戰令雪上加霜
【新視角看新聞】經濟學家程曉農,接受大紀元專訪:中國經濟泡沫即將破滅,而俄烏戰爭將使其雪上加霜。俄烏戰爭不僅使戰爭雙方兩敗俱傷,而且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而與俄烏關係密切的中共更無法倖免。
俄烏戰爭不僅使戰爭雙方兩敗俱傷,而且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而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關係密切的中共更是無法倖免。旅美經濟學家程曉農表示,中國經濟泡沫即將破滅,而俄烏戰爭將使其雪上加霜。
自2月24日俄軍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遭到西方國家數十年來從未實施過的最全面經濟制裁。持續近三周的俄烏戰爭及相關制裁,已經造成全球股市大跌,能源、大宗商品及糧油食品價格持續飆升,全球供應鏈再度受到衝擊,並加劇通貨膨脹壓力。
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受房地產泡沫破裂、中共「零容忍」疫情政策及監管風暴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去年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只有4.9%,四季度更是降至4%。
今年年初,國際投資銀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測,2022年中國經濟可能增長4.9%,而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設在「5%左右」比較合適,如果將增長目標定在「5%以上」或「5.5%左右」,需要年初出現大幅反彈,才可能實現。
而在烏克蘭戰爭爆發的情況下,而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卻在近日公布政府工作報告時宣稱,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中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也在3月7日稱,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
旅美經濟學家程曉農對此表示,中共通常會根據其宣傳目的,誇大經濟增長目標,因此北京發布的官方數字根本不可信,中國官員宣稱基本面「向好」也是維穩的套話。 「事實上,中國經濟衰退很早就有徵兆,而疫情、國際環境變化等等都只是外在附加因素,中國不可能因為烏克蘭戰爭結束而擺脫經濟困境」。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3月8日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年度聽證會上表示,中共正面臨過去30年來較低的經濟增長率,「他們正密切關注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和經濟孤立,並對這場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感到不安」。
程曉農預計,中國和烏克蘭之間的貿易會大幅下降,烏克蘭糧食生產和出口受阻可能會對中國造成一定影響。中國是最大玉米進口國,其中約30%進口來自烏克蘭,同時,烏克蘭也是中國主要大麥來源國,佔中國大麥進口量的28%。
另一方面,程曉農表示,由於中共在軍用物資方面高度依賴烏克蘭,特別是烏克蘭提供的燃氣輪機,對中共軍用飛機及艦艇至關重要。因此,烏克蘭危機會在軍用物資領域對中共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程曉農進一步指出,中國會增加俄羅斯進口,中俄貿易會明顯上升。原因是俄羅斯能源出口受到制裁, 俄羅斯為了保持經濟活動,一方面要利用中共金融系統來處理經濟方面的開支,另一方面,需要向中國出口更多原油。
與此同時,人民幣可能會替代美元成為俄羅斯民間的避險幣種。由於美元儲備有限,俄羅斯政府已經開放了另一個管道,就是允許銀行開設人民幣帳戶。但程曉農分析,俄羅斯經濟規模僅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所以即使人民幣在俄羅斯走紅,也對中國經濟起不了多大作用。
對此,程曉農則認為,與俄烏戰爭相較之下,中國公司債務違約,才是中共面臨的真正問題。
他說,「中共現在最大的軟肋是,不管它嘴上說的有多漂亮,吹噓自己經濟有多好,中國企業償債能力不佳,因為中國外匯非常緊張,所以中共一直在拖,希望出現奇蹟,當然華爾街投行也希望出現奇蹟,否則無法向投資者交代。」
程曉農提示說,中國經濟長久以來以房地產投機來維持銀行運作的模式,貸款也以房地產貸款為主,造成整個經濟以房地產泡沫為支柱。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泡沫明顯破裂,首當其衝的就是恒大。
繼恒大之後,花樣年、佳兆業集團等房地產開發商陸續出現債務危機,引發中國房企違約潮。
程曉農強調「中國公司債務違約,從表面上看似乎與中國經濟沒有關係,但實際上會嚴重動搖中國的國際信譽。」。
程曉農預計,今年下半年華爾街會因大量中國公司出現債務違約問題,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屆時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和弱點就會逐漸暴露出來。
根據中共財政部近日發布的政府預算草案報告,中共計劃將國防支出提高至7.1%,至1.45萬億人民幣,增幅較去年的6.8%上調0.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總體財政支出同比僅增長3.9%。
對此,程曉農表示,因為中共軍費開支是不透明的,中共官方公布的數字說明不了什麼,外界無法透過這些數字看到中共實際的軍備開銷。例如,中共航母費用等並不計入國防預算。
程曉農強調,「看似中共受俄烏戰爭影響,在提升國防預算,但實際上,中共想搞軍備競賽也好,武力犯台也好,中共財政恐怕已經沒有能力支撐,目前整個中共財政嚴重惡化,中國31個省和直轄市中,只有上海市財政有結餘,其它省市全靠中央財政補給。」
據《中國證券時報》報導,中共央行近日上繳1萬億人民幣(約合1,600萬美元)給中共財政部,以支持「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對此,程曉農解讀說,「中共央行拿出1萬億元給財政部補給,以維持今年的開銷,但它不可能每年都拿得出來,因為它不是商業銀行,這是它多年累積的結存利潤,一次性拿出來救急。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共財政已經相當緊張。」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溫妮、梁欣綜合採訪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7241)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