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生存危機 中共管控經濟動盪
【新視角看新聞】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國汽車製造業三巨頭,在俄烏戰爭爆發一週後,就暫停了在俄羅斯的生產和銷售。Covid-19疫情正在中國加劇擴散,嚴重程度超過最初的武漢疫情時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不僅面臨西方國家嚴厲的經濟制裁,許多國際企業也紛紛中止了在俄業務。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國汽車製造業三巨頭:大眾(Volkswagen)、寶馬(BMW)和奔馳(Mercedes-Benz)在俄烏戰爭爆發一週後,就暫停了在俄羅斯的生產和銷售。
然而,一位德國汽車製造商的顧問表示,如果在類似情況下面臨退出中國的壓力,這些歐洲企業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報導稱,這三家汽車製造商去年在俄羅斯,僅售出不到30萬輛汽車,相較於全球交付的1,300萬輛汽車,這僅是小小一部分。但如果必須退出中國,將是重大打擊。
這對大眾汽車,這家世界第二大的汽車製造商來說,是相當深切的憂慮。《金融時報》指出,儘管準確數字沒有披露,但大眾汽車的年度淨利潤至少一半來自於中國。若將大眾汽車,連同旗下子公司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和斯柯達(Skoda)產銷的汽車合併計算,「在2021年,每9.5秒就有一輛汽車在中國售出」。
在俄烏戰爭之前,大眾汽車就擔心柏林的新聯合政府,可能危及其在中國的業務。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新政府,已發出了外交政策轉變的信號,可能會導致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張。
新任外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說,她認為中共是一個「專制政權」,並支持禁止所有與強迫勞動有關的產品進入歐盟市場。
中共一直被指控在新疆侵犯人權,在當地關押超過100萬名維吾爾人,並強迫他們從事勞動。這使得在烏魯木齊擁有生產線的大眾汽車,也面臨了終止新疆業務的壓力。
隨著俄烏戰爭爆發,西方國家對專制政權的整體觀點,更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在默克爾時代,包含德國在內,許多西方國家認為,與北京等專制政權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將鼓勵他們走向民主,發生政治變革。
然而,這種看法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已遭到質疑。人們開始辯論,是否應在專制國家進行如此大量的投資。
報導還指出其它令德國汽車業擔心的跡象。去年,立陶宛允許台灣在其首都設立「台灣代表處」後,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和海拉集團(Hella)的立陶宛工廠產品,隨即在中國港口遭到延誤。
大眾汽車的一位高管說,「看到中國人對立陶宛的反應」,「德國的大公司都非常擔心。」
德國社民黨聯合主席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告訴《明鏡》(Der Spiegel)週刊:「我們必須大幅減少對獨裁國家的依賴。在能源供應方面,我們看到了對俄羅斯的過度依賴。對於中國,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
2021年,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迪斯(Herbert Diess)承認,「中國可能不需要大眾汽車」,「但大眾汽車非常需要中國。」
一直以來,都有分析人士提出警告,中國人最終會利用他們從大眾汽車收集的專業知識,打造自己的汽車品牌。近年來,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一直緩慢下降,似乎證實這種擔憂。特別是,大眾汽車的旗艦電動車面對中國電動車的激烈競爭,銷售情況遠不如公司管理層所預期。
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本納(Thorsten Benner)說:「俄羅斯的事件應讓德國公司感到恐懼,因為你可看到,對一個考慮派兵占領另一塊領土的威權大國進行投資,是多麼的冒險。」
另一方面,Covid-19疫情正在中國加劇擴散,嚴重程度超過最初的武漢疫情時期。
在過去10週內,僅中共官方通報的中國本土病例就已經累計超過1.4萬,但真實數據仍無從知曉,一些地區要求居民全員檢測,並對感染者實行隔離。
疫情重災區吉林省的一位官員3月15日說,該省的防疫物資只夠再用兩三天。吉林省一些城市正在搭建方艙醫院。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Huang Yanzhong)對路透社表示,中國最糟糕的情況將是各地遍布疫情,醫療系統超負荷。
另據《華爾街日報》3月16日報導,中國去年出現一種新的保險種類——「隔離險」,但隨著疫情擴散,保險公司不堪重負,正紛紛叫停該險種。
深圳市從3月14日至21日封閉管理一週,一千七百五十多萬民衆無法自由出行,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有九百多萬人口,從3月11日開始被封閉在家。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週二(3月15日)在報告中表示,如果中國的封城措施持續下去,經濟衝擊可能會持續到第二季初。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目前中國出現疫情的地區承擔著中國一半出口產品的生產,承擔中國四分之三出口產品的貨運量。
投資研究機構Bernstein的分析師尤尼斯·李(Eunice Lee)表示,投資者早在這一波疫情大爆發之前就已經擔心消費者情緒低迷以及需求疲弱,而中共對疫情的「清零」措施再令汽車企業面臨困境。
最近受疫情封城、地緣政治、監管等因素衝擊,大陸上市公司在A股、港股和美股的股價紛紛大跌。
3月16日,中共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維穩」會議,稱「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預計,3月份受疫情影響,可能再次出現房價下調,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疫情較重的城市房價可能下滑。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陳霆、張玉潔綜合採訪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744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