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嚴控? 深圳當局左右矛盾
【新視角看新聞】疫情陰霾籠罩下,中國 ; 政府立場左右矛盾,一方面希望企業盡早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又通知嚴控疫情,搞得官員無所適從。
在Omicron疫情陰霾籠罩下,中國南方大都市深圳的政府機關、企業從3月21日開始復工復產,深圳某區公務員郭強(化名)告訴大紀元,為了解不解封,政府有兩派意見在打架,官員也無所適從。
3月14日起,深圳公交地鐵停止運行,社區小區、城中村、產業園採取封閉式管理,3月20日,官方稱,「基本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開始復工、復產,實施時間從3月21日至27日。
3月21日上午,深圳地鐵站出現密密麻麻的人潮,車廂、車站內像擠沙丁魚一樣,部分地鐵站的人潮,一直排隊排到站外,這個人群聚集景象令人震驚,因為防控指揮部的通告中要求,「不扎堆、不聚集」,深圳地鐵趕緊道歉,將加開列車,紓解客流。
深圳居民李敬(化名)告訴大紀元,解封的第一天,公車、地鐵人滿為患,「第一天開工嘛,肯定是這樣了,尤其是地鐵封了那麼久了。」「這很諷刺,做核酸不也是一堆一堆的人聚集,有時候排起來幾公里都有,但是,政府它不管你這個聚集風險。」
郭強說,過去一週,當局只要一出現陽性患者,整棟樓都封了,「搞得非常緊張,風聲鶴唳,什麽事都做不了,都停擺了,全部小區封了一星期,今天,3月21日凌晨才解封的,現在才放開。」
根據官方通知,尚未解封的區域,包括福田區濱河路以南、僑城東路以東、紅嶺南路以西,也就是福田區靠近香港的區域不解封,以及福田、南山、羅湖各區裡劃定的1個高風險與9個中風險區域,採取嚴格封控。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兩個月來,超過百萬人確診,鄰近香港的深圳也受到波及,郭強披露,深圳一些仍處於疫情重災區的政府內部壓力很大。
郭強表示:「之前,我看到政府的內部文件,3月17號,已經開始要復工、復產的通知,因為經濟撐不下去,沒人上班幹活、納稅納不到。」,封城對深圳經濟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政府更擔心影響稅收,因此打算儘快放開。
3月18日,官方通報中寶安區西鄉街道出現陽性患者,郭強說,「一下子西鄉又封掉了,導致復工復產又往後延,到了今天,3月21日凌晨,才大部分地區都放開了,也沒辦法了,要上班,要賺錢嘛。」
郭強解釋,政府明顯有兩個矛盾的立場,一方面是希望盡早提出企業復工、復產通知,但是,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又出了嚴控疫情的通知,「政府自己內部文件都是打架的,既然要復工、復產就要解封,但是疫情嚴控又要封村封門,自相打架,搞得官員也是無所適從」。
3月18日,福田區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黃文雅等8名官員被免職,3月初,東莞也免職了一批官員,近期,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重申,「儘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郭強說,「官員們保自己的烏紗帽勝過考量民生經濟。」,一些官員因為防疫不力而下台,其他官員看了都緊張,造成在防疫措施上層層加碼。
一名在深圳工作的台灣人小涵告訴媒體,深圳人口超過1,250萬人,3月13日僅新增66例就封城,封城後,每24小時要做一次核酸檢測,讓健康碼維持綠碼,對生活層面影響非常巨大。
李敬是在深圳市工作,要往返東莞,解封的第一天,李敬還沒去上工,因為還沒搞清楚政策走向,「好像出深圳也要48小時的核酸報告,相當於是你最好不要出去,深圳政府就這樣說的。」
李敬談到,解封第一天,深圳地鐵站、公交車站到處人擠人,反映了封城一週民生的困難,「人們肯定要去上班的,好多人在微信裡發信都說,政府要封我那麽久,我每天收入都沒有,但是支出又這麽多,政府又沒有補貼,房租交不起、沒錢吃飯,好多人都這樣講,但是政府都不管人民。」
深圳停工一週,包括富士康在內,受影響的台灣廠商就有63家,包括蘋果手機、其它電子產品相關供應鏈造成衝擊,郭強說,「任何工廠、任何企業都停啊,大家都停擺了,企業嗷嗷叫,小區不能出,不能上班,不能出去買什麽菜,瘋搶物資啊。」
深圳的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在中國大陸排名第3,按照2021年深圳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深圳市全年GDP總值30,664.85億元,換算成每天約84.01億元,封城停擺一週,損失將近588億元。若再加上其它管控、核酸檢測等耗費,封城的成本上看600億元。
有民眾幫政府算了一筆封城的帳,計算深圳停擺一週造成的損失,以及一週累計查找出643例陽姓患者,相當於找出一名患者的成本是一個億,這類相關帖子在網絡上快速傳播,李敬和郭強兩人不約而同地告訴記者這個在深圳網絡上流傳甚廣的帖子。
郭強認為,這說明中國終究會支撐不了這個「清零政策」,而需要參考國外走向與病毒共存模式,「這是必然的,哪有這麽多資源這樣做下去,資源不夠啊」。
近期中共官方推出的診療方案的第九版,提高了患者入院門檻,降低了出院門檻,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蔣榮猛由此推測,未來防控政策不會一成不變。
李敬則說,近期越來越多中國專家談到,感染者的症狀跟流感差不多,「這過去基本上沒有人說,可能他們也知道再這樣封下去是沒辦法了,可能未來要鬆一點」。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易如、林岑心採訪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7661)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