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三重危機對中共二十大的衝擊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二十大前,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烏克蘭局勢引發的外交危機、清零防疫政策爭議,北京當局的政策目前都發生了微調,專家學者分析了這三重危機,將對中共二十大造成什麼樣的衝擊。

中共二十大前,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烏克蘭局勢引發的外交危機、清零防疫政策爭議,北京當局的政策目前都發生了微調,專家學者分析了這三重危機將對中共二十造成什麼樣的衝擊。

在疫情陰影籠罩下,中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在2022年兩會上,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2年經濟成長預期目標是5.5%左右,這是數十年來中共經濟規劃中,目標設置最低的一次。

2021年下半年,習近平圍繞「共同富裕」主題而推出對許多行業的監管、清理、限制、整頓所帶來的問題,似乎正由中共當局付出代價來改正偏差。

中共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中共金融委)於3月16日開會表態,要防範、化解房地產企業風險並協助轉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共當局並確定2022年暫緩推進房地產稅。

房地產稅,在過去被認定為推動「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環節之一。

《華爾街日報》先前報導表示,中共官員們現在開始談論「路線修正」,試圖減輕習近平政策的一些影響。這顯示習近平看似穩固的權力,開始出現細微裂痕。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在內政上的困境,首當其衝是經濟問題,在這方面習近平容易被政敵下手攻擊。

胡平表示,「經濟方面的問題,因為它(經濟)有個直接的指標,可以觀察,反對者就比較容易拿這些問題來做文章。

(中共當局)過去這大半年在經濟上四面出擊、出重手,已經嚴重打擊民營企業的積極性,重挫市場經濟的活力,導致嚴重後果,也傷害到體制內其他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對這件事情引起大家不滿,這是完全可以想像的。」。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則表示,習近平是被迫調整自己的經濟路線,但是誰都知道這只是暫時的。未來中共還是必須按著習近平要的路走,因為王滬寧已經把「左轉」這條路給設計好了。

李林一認為,「現在習近平在經濟上稍有放鬆的做法,是因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太大。如果再像以前一樣去做,會導致經濟不穩,從而導致政權不穩,那習近平自己手上的權力會出現問題,所以李林一覺得是習近平暫時妥協了。」。

《日本經濟新聞》曾披露,隨著俄烏戰事惡化,中南海內部已出現分裂,七常委中有人質疑習近平支持普京是否明智。

3月19日,中共外長王毅公開吹捧習近平在中美領導人視像通話中,提出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所謂中國方案:包括所謂的推動當事方(俄羅斯及烏克蘭)對話談判、儘快停火止戰等等。

胡平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在烏克蘭戰爭中一邊倒向著俄國,導致與美國、西方國家關係更加惡化。中共黨內肯定有人不滿。

胡平認為,「在中共高層、體制內,很多人對這都非常的不滿。因為他們都很清楚中國(中共)這些年經濟能夠發展,在科技方面能夠有所進展,都是有依賴於美國和西方國家保持友好、正常的往來,現在這個關係發生了逆轉,那麼對於中國(中共)是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指出,中共對俄烏戰爭的宣傳口徑,不管如何調整,還是沿襲了中共的慣例。

目前中國的本土疫情快速擴散,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從3月1日至今,全國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近5萬例,波及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這還是可能隱瞞及縮水過的數據。

中共官媒曾宣稱習近平「親自領導,親自部署」疫情防控,而中共所堅持的「動態清零」嚴厲封控模式,卻被認為是不人道、且對經濟構成嚴重影響。

近日深圳因疫情封城,當局的「清零政策」引發民間抗議;上海雖未全面封城,但也亂象連連。

然而中共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3月22日坦承,「動態清零」仍是方針,但是難度比以前更大。

胡平認為,「全面清零政策對經濟、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這麼大的損害,現在很難持續。而且另一方面,中國國產的疫苗質量不高,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的效率非常有限。

如果學習外國採取與病毒共存,大面積的疫情傳播會不會引起造成大規模的死亡,這個很難預料。中共當局,已陷於某種困境。」。

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鞏固了黨核心的地位,到2018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採取修憲破除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這被視為習近平為終身執政鋪路。

目前,習近平正在為自己的2022年秋天開始的第三個任期做準備。但經濟、疫情問題和因為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外交危機,會不會導致習近平二十大突破任期制出現變數?

對此,胡平表示,「中共黨內高層不滿的本來就大有人在,長久以來,要這種不滿達到相當的程度,要充分利用習近平犯的錯誤,且習近平所犯錯誤,是要以按照共產黨的標準與習近平對共產黨國的形象、共產黨國的利益造成損害,這樣才有更充分的理由。」

胡平認為,二十大之前習近平不斷出錯,又不斷調整,反對者就有了更大的理由,這便於他們(反對者)集結他們的隊伍。但是由於中共是一黨專制的體制,個人獨裁的體制,反對者除非能夠突破體制的束縛,才可能達到目的。

李林一表示,習近平為了不讓中共倒台,想了很多辦法,在經濟上也一直在「拆彈」。目前中共的那些策略,從源頭來說,都是最高領導人要保有共產政權又能自保的行為。

李林一則認為:「看習近平的權力穩不穩,值得觀察的點是,習近平的政策會不會大幅轉向。像現在共同富裕聲音變弱,這種小的變化,最多只能說明習近平在一個局部的小鬥爭中並沒有占上風,但目前並沒看見習近平面臨太大的危機。」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7787)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