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察】冰山上的滬火已燃起
【新視角看新聞】滬疫情急升,防疫政策一變再變,北京的強硬「動態清零」,其中圍繞抗疫路線的左右之爭,似乎成了中共與在滬居民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
全面「封城」的上海,疫情還沒有出現緩解的趨勢,因為疫情封控造成病患延誤診治或沒有照顧而死亡的消息,不斷傳出,民間輿論漸漸將矛頭指向當權者。
居住在浦東新區陸家嘴的維權人士季孝龍,在微博、微信、推特上發了一封「速停運動式防疫,紓困解難發救濟,上海公民為民請命書」,呼籲停止運動式防疫,並且認為沒有經過人民選出的地方官員只會逢迎上層、蔑視民意,要求「立即解除本屆政府黨政官員職務」。
網絡熱傳一段上海市民與上海市某疾控官員的對話錄音,兩人在對話中都批評了上海的防疫措施,官員認為輕症和無症狀最好居家隔離,勸市民千萬不要去方艙;並證實了「健康雲」資訊不可信,經常顯示檢測陰性,但疾控通知市民是陽性的情況。
官員說,專業人員也「要被逼瘋了」,說話根本沒人聽,「現在全部把這個病變成政治性的疾病,花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在防流感,你看到現在哪個國家防流感這麼防嗎?」,市民說電話有錄音,並且說沒有渠道反映給市政府聽,官員則說:「你把我的錄音放出去,可以的」,並且官員還直說:「現在我們都感到徹底的絕望。」
錄音曝光後,上海市疾控中心4月2日緊急發布一份文件,要求指定專人接聽市民諮詢電話,答覆口徑必須與當局防疫政策一致;這位官員後來被證實是上海浦東新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與消毒管理科主任朱謂萍。
另一個錄音也在網絡熱傳,上海一個最基層的居委會官員,在面對居民電話要求處理防疫問題時,大發牢騷,哭說壓力太大,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來張羅這個事情,還要自己墊錢,不是在工作是在玩命,跟領導說了不想做,也曝光現在上海的防疫政策簡直混亂得一塌糊塗。
中國研究學者、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馮崇義教授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有個烏紗帽原理,對社會控制,是通過官僚系統控制烏紗帽,來落實指令,不管是多荒唐、多荒謬的指令,但是基層官員是直接面對社會、直接面對公眾,如果基層官員覺悟了,可能出來反抗,把怨氣說出來,但是整體而言,大部分人還是用權力去保烏紗帽,還是合作的,因為有一些特權在裡頭,現在是壓力過頭了。
馮崇義說,上海人現在已經造反,在逼上層改變政策,就是造反的烈度問題,「現在還在安全係數底下造反,就包括剛才講的這個底層官員,已經從躺平、懶政到公開抱怨,基層已經低烈度造反。」
在上海生活四十多年的資深金融從業人士朱先生對大紀元表示,大上海真正的精英其實已經走掉了,1949年以後,原國民政府的軍政界重要人士主要去了台灣;而上海的商界、文藝界包括黑社會大佬主要都去了香港。
除了左派的、放不下在上海產業的,或者和中共有勾結的那些被統戰的紅色藝人和商人,幾乎都去了香港,所以從那時開始香港被稱為小(老)上海,以前那些最知名的香港藝人,幾乎都是前上海文藝界的或者上海文藝界的後代,之前有個中共軍官曾說「香港人最壞了⋯⋯」,因為歷次運動受迫害包括大逃港過去的那些人,都是對中共認識最清楚的、最理智的。
朱先生說,「還有一些學界、知識界的所謂泰斗級人物,一早去了美國,之後又被騙回大陸一些⋯⋯這就是歷史,隨著歲月流逝,記憶消逝了⋯⋯所以需要再受苦難,再遭迫害,才能再清醒。」,現在的上海人,因為上海開埠以來就國際化了,包括人文思想和國際較為溝通,再也回不去了,這個是中共最頭痛的。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認為,上海有相對開放的環境,使得大眾對防疫模式有理性認識,知道在海外已經達成共存模式,此外,之前上海一直在試行小範圍放開的所謂精準防疫,已經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運作機制,但是被高層強壓迅速封城後,剛剛建立的防疫機制被打亂甚至放棄,這麼龐大人口數量的大城市,沒有封城清零的事前工作準備,突然一夜間直接進入封城,所以各方面工作出現嚴重混亂也就成為必然,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馮崇義教授認為,這次上海的事說明中共所謂大國抗疫成功模範是一個謊言,通過這次暴露出來了;「中共這種抗疫模式,給民眾帶來不同的災難和各種各樣的宣傳,在民間已經有很大的不滿,通過上海這些人有機會表達出來,這不是一個個案,是整個中國這種抗疫模式給社會帶來傷害,也會帶來矛盾的一個表現。」
馮崇義舉例說,中共的網格化管理,或者叫數碼極權,還有控制社會的一種新的模式叫健康碼,把民眾的所有資料全部收集起來,這個狀況會引起那些已經覺醒的、有共鳴意識、有權利意識的人的不滿,「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這些從縫隙裡表達出來的不滿,只是冰山一角。」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除了上海明確封城,鄰近的崑山等地開始悄悄封城,疫情重挫上海及威脅長江三角洲,不僅影響民眾的生活,也波及政治和經濟,北京中央最新拍板,抗疫將實施「長期鬥爭」,這將是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變數。
唐靖遠對大紀元說,中共真正的動機,是因為中共二十大在即,當局不想因為防疫問題而受到任何反對派的攻擊,一方面清零是習近平親自拍板的防疫原則,這個模式如果被證明可以被替代,習近平的政治權威將受到極大衝擊;另一方面,共存模式必然帶來大量感染病例,為了確保自己連任的政治目標,習近平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所以寧可繼續大費周章清零,這是當局的政治需要為第一位,而不是防疫本身的需要。
美國評論人士章家敦(Gordon Chang)在推特上批評:「中國的清零措施本質是極權主義,結果也會適得其反,我們可以猜測,這個政權更關心的是對社會的控制,而不是對疾病的控制。」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824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