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峰會零成果 習李發言不同調
【新視角看新聞】雖然炮火硝煙中召開的中歐峰會,最終歐方還是對中共領導人會上的表現很失望。習近平、李克強面對歐洲領導人不一致的談話內容,顯露出二人的微妙關係。
雖然炮火硝煙中召開的中歐峰會,因為歐洲領導人瞭解中共的親俄態度,雖然原本歐洲領導人沒有奢望,但是仍然抱有一絲希望。結果,最終歐洲領導人還是對中共領導人會上的表現表示失望。媒體也注意到習近平、李克強面對歐洲領導人不一致的談話內容,顯露出二人微妙的關係。
周五(4月1日)愚人節,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普博雷爾(Josep Borrell)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分別對話約一小時和兩小時。
然而,雙方沒取得任何令人期待的會談結果,歐中領導人會面,雞同鴨講。
米歇爾之後在新聞會上強調,北京「不能對俄羅斯違反國際法視而不見」;馮德萊恩則說,他們向中共領導人強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歐洲大陸來說是「決定性時刻」,也是歐洲與世界其它地區關係的「決定性時刻」。
馮德萊恩直言,北京沒有針對如何看待烏克蘭的立場向歐盟提供任何保證。馮德萊恩說:「我們非常明確地交換了相反的看法……」
馮德萊恩提到,歐盟非常明確地向中方表示,就算不支持西方制裁,至少也不應該干涉制裁。否則,將會對中國在歐洲的聲譽造成重大損害。
馮德萊恩提醒北京注意「聲譽風險」,並說歐洲商業部門正在密切關注這些「聲譽風險」事件,評估各國如何給自己定位。馮德萊恩表示,歐洲與中國之間每天的貿易額接近20億歐元,而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大約只有3.3億歐元。
反觀中共領導人,則在周五的會議上繼續批評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習近平聲稱,國際社會應「繼續為和談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而不是火上澆油,加劇緊張局勢」。
外界也看到,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對歐洲領導人的談話基調略有差異。
習近平瞭解歐洲領導人關心的主題是:俄國侵略烏克蘭的非正義戰爭,也知道歐洲領導人們期待中共糾正偏袒俄羅斯的錯誤立場和行為,協助結束戰爭。但習近平卻淡化了俄國的非正義戰爭,以及繼續偏袒俄羅斯,反而大篇幅談中歐關係,試圖轉移視線。
習近平聲稱,北京對歐洲政策保持穩定連貫,希望歐洲形成自主的對華認知,奉行自主的對華政策,與北京站在一起,共同推動中歐關係。
習近平還講了所謂「四個應該」,聲稱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支持。
美國之音直言這是「喊空話唱高調」,也有海外華人網站嘲笑:中歐峰會習近平在打哈哈。
在峰會上,李克強的發言也沒跑出中共的套話體系,但李克強的角度和語氣與習近平有些不同,引起外界注意。
李克強聲稱,中共在俄烏戰爭的原則立場,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共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期望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雖然「勸和促談」概念接近歐洲領導人的意願,但所謂「自己的方式」究竟是什麼方式,李克強卻沒有進一步解釋。
中歐合作關係也是李克強重點談的話題。與習近平的政治角度和火藥味不同,李克強是呼籲對話合作,互利共贏。李克強建議加強新的重點領域合作,還提到共同維護能源、糧食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李克強的話題偏重經濟,引起外界注意的有以下説法: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希望中歐堅持雙向開放,不斷擴大市場准入,維護公平競爭,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但實際上,近年來北京已經不再堅持對外開放,中國日益嚴峻的投資環境令外商極度失望,並紛紛撤離。因為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遭到中共各種戰狼式打壓,也讓歐盟不滿。
習近平在整個談話中,幾乎沒有涉及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從中歐峰會後中共官媒新華社的聲明中人們可以看出,中共繼續偏袒俄羅斯,暗中批判美國、北約和歐盟,並沒有看出北京有任何改變。
習近平的講話包含「四點意見」,其中第三點聲稱,「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歐洲長期積累的地區安全矛盾」;第四點意見則是聲稱,烏克蘭危機要妥善處置,但「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綁到這個問題上」。
新華社的報道,還將歐盟領導人譴責俄羅斯發動戰爭的說法淡化,聲稱歐盟領導人的譴責只是「介紹了歐方有關烏克蘭危機的看法和主張」,顯示出中共當局輕視歐中峰會的歐洲主張。
美國之音認為,這與中共官方一貫以來的立場一致。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直到現在,中共一直指責北約和美國應該為烏克蘭戰爭負責。
與習近平不同,李克強和歐盟領導人的對話,則盡量保持低調,會後的聲明中也表述李克強希望「儘快緩和局勢」。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位歐盟高級官員的話說,雖然李克強在會上強調了和平解決衝突對中國的重要性,並呼籲兩方共同努力穩定全球經濟,但北京明確表示,這主要是一個歐洲問題。
李克強的歐中峰會談話究竟是僅代表自己的立場,還是和習近平提前說好了故意如此,目前尚不清楚。但在中共20大前中南海權鬥加劇的今天,北京兩個最高領導人在對外高峰會議上發出不盡相同的聲音,還是讓外界產生某些猜想。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梁玉炎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新視角看新聞】(ID 38364)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