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難救經濟 二十大將撞疫情高峰
【新視角看新聞】上海疫情嚴峻,原訂4月5日解除的封控措施繼續延長。專家認為,持續嚴格「清零」將降低消費,連帶影響全球供應鏈,中共刺激經濟的措施也難達到年增目標。
以下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新聞網發表,轉載美國之音報道。
上海疫情嚴重,原訂4月5日凌晨3點解除的封控措施繼續延長。專家認為,持續嚴格「清零」將降低消費,連帶影響全球供應鏈,中國政府(中共當局)刺激經濟的措施,也難達到年增目標。
上海目前疫情快速上升,進入封城狀態。中國(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4月2日赴上海,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加緊推進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
孫春蘭到上海宣布堅持清零政策後,4月4日上海市進行了新一輪核酸檢測,繼續實施封控管理,嚴格落實「足不出戶」。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嚴格封城對上海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就業市場的衝擊。
劉孟俊認為,「其實一旦封城,首先影響的就是城市的服務業,因為服務業就是依賴人員往來。封城不能上街購物、不能上學,也影響補習、餐飲、觀光、電影休閒娛樂、教育業等幾乎都是停擺的,媒體也無法到現場採訪。
服務業是創造包括上海在內幾個大城市就業機會的主力,這些從業人員都是城市消費與經濟運作的主流,清零政策會直接衝擊到未來的消費能力。」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對美國之音表示,「這一次的『清零』措施,恐怕不會像前幾次實行『清零』大約15天到最多20日就完全控制,因為這一波 COVID-19 病毒之變異性太強,而且在此之前也沒有做完善的預防。上海又是那麼大的城市,要做到完全的『清零』是很大的挑戰。
羅慶生認為,很有可能是『清零』失敗,被迫不停地延續封城,最後被迫不得不與病毒共存,而拖延到最後,對於上海的經濟打擊是非常沉重的,對於服務業、運輸業及整體生產的衝擊都非常大。」
根據美國之音引述,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的分析,上海全年國民生產總值占中國的4%,過去一年只有上海的財政收支是正數,而其它30個省市自治區都是赤字,上海具備幫助或者扶持其他省市自治區的作用,一旦封城將重創中國(中共)經濟,也會造成供應鏈斷裂。
上海是中國(中共)經濟、財政、航空、港口物流中心,也是全球的金融和貿易中心。
為了不讓封城嚴重影響經濟命脈,上海的機場、鐵路、國際貨運和股票交易所仍維持開放。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照常全天候營運,中芯國際運作的晶圓代工廠亦不受影響。
中國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製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於3月24日發表,該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評價和排名,前十位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上海(4)、洛杉磯、新加坡、三藩市、北京、東京和深圳。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表示,這次「清零」大概不會這麼順利,而且不只是衝擊中國(中共)的經濟,也將造成全球性的影響。
羅慶生認為,「這會是一個連鎖效應。如果無法快速達到『清零』效果而繼續拖延封城,將會造成全球供應鏈的混亂,連累到美國與歐洲的經濟增長。
現在美國與歐洲已經控制住疫情正要全力復甦經濟之際,卻將受到中國硬是要達成『清零』而使得全球供應鏈大亂。如果歐美因此經濟增長趨緩,將回頭影響到中國的經濟增長。」
在上海實施封控檢測之前,許多投資銀行就已經預測在Omicron(奧密克戎)疫情和俄烏戰爭衝擊之下,中國(中共)2022年經濟增長率並不樂觀。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中國(中共)2022年恐怕難達到年增5.5%的目標。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表示,「中國(中共)政府一定會再採取一些刺激經濟的措施,例如包括金融在內更寬鬆的政策,或甚至學習美國直接派錢。
如果這些措施的效果還不夠,那就會繼續寬鬆政策,比如在降低存款準備金之外真的會降低利率,如果持續不景氣降幅就會愈來愈大;如果消費市場持續不理想,將會推出更強的刺激消費措施。所以可以預計這些刺激經濟的措施遲早可以看到效果。」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指出,沿海城市幾乎都因為疫情爆發而曾經封城,如今上海這樣的金融與科技大城又實施嚴格清零,預計到了5月也不太可能完全解決疫情問題。
目前看來,只能指望第三季能有大型經濟刺激措施,亦即二十大舉行的時候。但到那時正逢病毒最活躍的秋冬時期,很可能面臨是否再度清零的難題。
若舉行二十大的時候,全程實施清零政策,就很難突顯中國(中共)所謂的『制度優越性』,所以必須在第二季中期就開始刺激經濟。
劉孟俊表示,「刺激經濟的措施主要面臨幾個問題。首先是外部環節多變,俄烏戰爭不知何時結束,美國依然持續經濟制裁,外部風險不小時只能靠內需。
刺激內循環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消費,但在疫情與封城措施造成就業不穩定,家庭消費很難有大幅增長。此外還能依靠產業投資以及政府的財政刺激。民間產業的投資必須靠大量的補貼,但服務業就不太樂觀,大概只能靠製造業、基礎建設的投資。」
劉孟俊指出,為了在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達到相當規模,更加寬鬆的貨幣措施可能是刺激經濟的有效手段之一。上海若要持續清零政策,或是其他重點城市也實施清零政策,中共當局將面臨經濟下行和嚴格防疫政策這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8394)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