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封控重創全球 擴及聖誕商品供應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整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要做到「穩增長」和「穩就業」都很難,上海等一些封控地區的很多工廠「閉環生產」管理難救火。

中國奧密克戎疫情全面爆發及中共當局嚴格的封控措施,令中國最大城市上海及周邊發達地區的物流近乎停擺,這可能會影響對西方出口的聖誕節商品的生產和出口交貨。

中共總理李克強3月29日主持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常會)時承認,國際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發展面臨新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他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儘快出台穩定經濟的政策。

4月7日,中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主持就業形勢座談會時也承認,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就業形勢複雜嚴峻,並稱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沈榮欽表示,在整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要做到「穩增長」和「穩就業」都很難,在經濟增長的條件下,企業才會持續聘用員工;而在企業面臨債務的背景下,它必然會考慮節約成本,那麼首先就會從人事成本下手。

沈榮欽認為,中共體制弊病造成北京決策的不確定性。他說:「最可怕的是中共政治鬥爭凌駕於專業決策之上,面對疫情加劇這種重大突發事件,中共是自上而下地決策,而不是像美聯儲一樣集體決策。這意味著作為總理李克強,無法真正做出有效的經濟決策。」

自3月28日開始上海一半地區至全部地區陸續實行嚴格封控以來,到4月11日,這座有著2,500多萬人口的中國超級城市,基本處於停擺狀態,令本來就緊張的供應鏈更加不暢。

其中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上海港,進出港物流都因受到嚴格封控限制而大幅下降。據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瀋陽分會主席孔海德(Harald Kumpfert)說,由於海運和公路運輸全面受阻,上海的貨運量已經下降了40%,恐令國際供應鏈受到影響。

中國一站式國際物流服務平台「運去哪」4月7日也證實,該公司在上海港的業務量縮減了20%左右,主要也是因為中國國內的物流不暢。其中中共嚴格封控政策造成的最大物流瓶頸,就是以卡車貨運為主的陸路運輸。

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在3月下旬就表示,上海市的封鎖措施,將使進出上海的卡車運輸服務減少三成。全球最大的貨運經紀公司之一的DSV也表示,在上海預訂卡車服務幾乎就不可能。

中國媒體《介面新聞》在4月9日的報導中承認,有十多個省份的一部分高速公路路口因為疫情封控而關閉。

在這些高速公路封閉地區中,包括了中國工業最發達的長三角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部和東部的廣東省、福建省、山東省、河北省、遼寧省、吉林省等工業發達省份。

隨著疫情在全中國爆發,供應鏈普遍受困於中國國內物流,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後的出貨,整個流程都嚴重放緩甚至停滯。

中國媒體《證券時報》4月7日報導說,自今年3月中國疫情全面爆發以來,中國各地都在實行封控,對上海及周邊的江蘇省和浙江省等中國工業大省的物流衝擊最大。

中共在各地的嚴格封控措施,給企業生產經營增加了很大負擔。江蘇省蘇州市某大企業一名員工表示,政府部門讓企業簽了很多份承諾書,把防疫責任基本都推給企業。

而企業為了保證原材料供應和產品出廠暢通,需要了解各地不同的防控政策,隨時協調、擔保、監督相關人員。為了保證生產,按時出貨,上海等一些封控地區的很多工廠,都實行所謂的「閉環生產」,就是要求員工在工廠吃、住和工作。

但這種「閉環」管理既不能保證嚴格管控下(陸路)物流無阻,也無法保證供應鏈暢通。孔海德認為,即使一些企業讓員工住在現場,但他們仍然難以維持運營。

每年的4、5月份,中國外貿加工企業就已經開始準備感恩節、耶誕節節日商品的生產,其中一些商品要在年中左右就完成生產。

中國這波奧密克戎疫情的全面爆發,特別是工業發達地區的物流被阻斷,令中國生產的這些節日商品無法按時到達美國和歐洲的可能性大增。

美中貿易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發言人道格‧巴里(Doug Barry)說,目前許多與中國有往來的公司都經歷了業務中斷,這可能會導致聖誕節的貿易訂單延誤,使得在年終假期之前,許多商品難以抵達貨架。

巴里認為,如果中共當局的「清零」政策持續,那麼這樣的問題會繼續惡化。

而中國南方的一線城市廣州,疫情也再次爆發。廣州當局在4月9日宣布對多個地區實行管控,對全市11個區、1,400萬人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中國媒體《經濟觀察報》在4月7日走訪廣州一家摩托車廠時發現,該廠已因最近的疫情管控而停產,而這一變化可能會給該公司3月份就已減半的訂單生產和出貨再次增加不確定性。

自今年3月中國疫情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製造業、服務業及出口訂單均明顯萎縮。

財新中國製造業PMI指數顯示,財新3月製造業PMI較2月下降2.3個百分點至48.1,創2020年3月以來最低紀錄。中共國家統計局3月製造業PMI也只有49.5,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5個月來首次落入收縮空間。

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被視為經濟風向指標,而PMI 50被視為企業景氣的「榮枯線」,低於50則代表景氣萎縮。

邱達生表示,疫情爆發之初,2020年2月中國製造業PMI也曾急劇下跌,但由於疫情很快蔓延至越南等周邊國家,導致中國出口訂單迅速增長,製造業PMI得以回升。

但他預計,這一次製造業PMI反彈比較困難,因為中國消費需求已經很弱,而且3月份出口增速也在下降,周邊國家疫情也不嚴重,「現在沒有哪個國家仍然像中國這樣採取嚴格的封控措施」。

除製造業和服務業明顯萎縮外,財新網報道稱,中國出口需求也在大幅下降,加上運輸條件惡化,今年3月出口新訂單指數在收縮區間進一步下降,創22個月來新低。受訪企業表示,疫情、運輸交貨難,加上俄烏局勢加劇市況不穩,導致他們銷售受挫。

受疫情封控措施影響,中國很多企業面臨財務困難,目前江蘇省徐州市政府已經允許困難企業延遲30天支付工資。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蓓綜合報道、溫妮、梁欣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8460)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