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封城致物流混亂 將影響或超前2年
【新視角看新聞】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以及美國農業部(USDA)近日的報告顯示,戰爭損壞了烏克蘭穀物生產,而俄羅斯農業則間接受美歐制裁影響。多國已開始採取限制出口等應對措施。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以及美國農業部(USDA)近日的報告顯示,戰爭大大的損壞了烏克蘭穀物生產,而俄羅斯的農業則間接受到美歐制裁的影響,多國的穀物供應將受到波及。部分國家已經開始採取限制出口等應對措施。
俄羅斯與烏克蘭是全世界重要的穀物出口國,兩國供應了全球市場近三成的小麥、近二成的粟米,以及八成的葵花費籽油和超過三成的大麥。
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小麥淨進口國供應會受到影響,這些國家三成的進口小麥來自俄烏兩國,主要集中在北非、西亞和中亞等地區;而歐盟、中國、中東和北非進口的飼料粟米供應,則可能受到烏克蘭粟米減產的影響。
糧農組織建議,依賴從烏克蘭和俄羅斯進口糧食的國家,應該要尋找替代供應商;同時依靠現有的糧食儲備,加強本國農作物生產。
世界糧農組織在今年3月25日發表了關於俄烏戰爭影響的報告。報告顯示,烏克蘭的冬季小麥收割以及春季粟米播種,都受到戰爭影響,遭到極大破壞。
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小麥、粟米、大麥、葵花費籽油以及豆粕的重要出口國。俄羅斯入侵擾亂了烏克蘭的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因此全球穀物供應陷入不確定狀況。
FAO的報告披露,今年3月初,烏克蘭生產力最高的農業區與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地區重疊,有不少農田遭到破壞;在其它地區,農民估計也有10%的土地遭到了炮擊以及軍事遺留物的破壞。
軍事破壞和經濟資源缺乏,可能導致烏克蘭近三成的冬季小麥無法收割。FAO匯集烏克蘭當地消息之後做出的評估顯示,烏克蘭種植冬季小麥、黑麥和大麥的760萬公頃土地中,只有550萬公頃可進行收割,損失面積佔比高達28%。
據FAO估計,由於延遲或錯過施肥以及無法控制的病蟲害,烏克蘭穀物作物的收穫率可能比平均水平低10%;而勞動力短缺或缺乏儲存設施,可能導致產量進一步下降。
烏克蘭的粟米和葵花費籽在今年春季的播種面積與2021年相比將減少三成,收穫率可能比平均水平會下降二成。
此外,烏克蘭戰爭地區的榨油廠等基礎設施或遭到破壞,加上部分重要港口也關閉,將極大影響烏克蘭葵花費籽油的輸出。
今年3月初,烏克蘭宣布對小麥、粟米、葵花費籽油等多種商品實施出口管制。
俄羅斯擁有大量密集型大型農場,專門為國際市場供應小麥和粟米等基本穀物。這些產品的生產特點是大量使用國產化肥以及進口種子和農藥。但現在,這種供應可能受到美歐對俄制裁的影響,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產量相應下降。
俄羅斯農業尤其依賴進口殺蟲劑,進口殺蟲劑的主要來源地是歐盟,佔俄羅斯總進口量的58%;其它主要農藥來源國還包括中國 ,佔15%,以及白俄羅斯,佔7%。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等農藥的進口如果受到影響,俄羅斯穀物的產量以及質量很可能將降低。
俄羅斯的種子也主要來自歐盟和美國。2021年,俄羅斯進口種子花費了4億美元,其中近7成來自歐盟,其次是美國和秘魯,各佔總額的4%。
雖然報告沒有提出或推測產量以及質量很可能將降低的理由,但為了避嫌,許多大型運輸公司都不願意為俄羅斯運貨。
另外,美歐制裁導致國際交易需要的金融服務受到限制,對俄羅斯農民的收入以及未來的種植決策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制裁也可能導致俄羅斯的化肥出口受到影響。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化肥出口國,佔了全球市場12.6%的份額。FAO的報告顯示,約有21個化肥淨進口國,對俄羅斯化肥的依賴度超過了二成;而部分位於拉丁美洲、東歐和中亞的化肥淨進口國,對俄羅斯化肥的進口依賴度超過了三成。
美國農業部(USDA)在今年4月6日發表的報告中提到,受俄烏戰爭帶來的農作物供應的不確定狀況影響,部分國家對其國內供應實施了穀物出口禁令或限制措施,這些出口禁令或限制措施,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緊張,大幅推高了價格。
兩大油籽生產國,阿根廷和印尼也實施了出口限制。阿根廷將豆粕和豆油的出口稅從31%提高到33%。印尼則要求油籽加工廠商,將分配給印尼國內的棕櫚油產量最低佔比從二成提高到三成。USDA的報告認為,這些措施將對植物油和豆粕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阿根廷通常供應全球四成以上的豆粕和豆油貿易,而印尼則佔到全球棕櫚油出口的一半以上。
烏克蘭的小麥主要出口到中東、非洲以及孟加拉,此外還向亞洲國家提供飼料用小麥。報告稱,部分依賴烏克蘭小麥的國家正轉向歐盟、印度、澳洲和阿根廷等國進行採購。此外,美國小麥也可提供出口,只是價格比較高。
粟米方面,巴西增加了粟米種植面積,南美國家將在幾個月後帶來新的供應。在此之前,USDA預計美國粟米出口或彌補部分供應缺口。
烏克蘭的大麥主要出口到中國和中東;阿根廷、澳洲近日大麥收成都創紀錄,預計可帶來較大的供應量。
對於葵花費籽油,由於俄烏出口份額高達八成,USDA認為,其它供應商無法抵消黑海出貨量的減少。不過,來自東南亞的棕櫚油和來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國的豆油進口商,可能會用比較便宜的食用油替代,只是可能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世界糧農組織今年3月的報告認為,未來1至5年內,俄烏兩國,潛在的穀物缺口巨大,其它國家將很難完全填補。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宛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850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