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抗疫 長三角經濟萎縮
【新視角看新聞】近期因疫情引發的封城、封路嚴管措施下,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共有26座城市的工業、物流、外貿正在遭遇嚴重打擊。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共26座城市,根據2019年統計,經濟總量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24%,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占全國外貿比重36.4%;近期在因為疫情引發的封城、封路等嚴管措施下,長三角經濟圈仰賴的工業、物流、外貿正在遭遇嚴重打擊。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江蘇、浙江、上海自4月份以來,收費站和高速服務區關閉比例同比分別是14%~31%和30%~48%,車流量降幅在40%~80%,因存在人為干預和勸返,實際開放率更低。
浙江中部經商人士陸先生說:「現在實際上就是一場運動,上海、江蘇那一帶已經折騰了很久了,生意肯定是沒有了嘛,說白了就等死啊。」。
溫州某貨運車隊負責人劉先生4月12日告訴大紀元,現在不止上海跑不了,寧波也跑不了,「現在沒辦法,疫情防控很嚴,我們現在長途貨運暫時都不接,去是過得去,但是回不來,回來要被抓去隔離。」,「已經有五六個去過寧波的司機被隔離了。」。
記者詢問另一家在溫州經營國際貨運的貨運公司是否可以到上海港拉貨,公司回應說,「應該沒有司機願意去上海,現在疫情還是蠻嚴重的,去上海出來就得隔離。」。
記者再問:如果不跑上海,能跑寧波舟山港嗎?公司回說,「寧波現在也有疫情,現在很多想去義烏、溫州裝櫃的,寧波那邊的貨運都過不來。」。
越來越多航運公司發表公告稱,由於上海港集裝箱卡車服務困難,提供「陸改水」解決方案,以蘇州太倉港作為上海港的延伸。
但是,蘇州的管控措施也不斷升級,蘇州一家貨運公司林先生4月12日告訴大紀元,「我們在封城呢!我們怎麽去拉貨呢?我們都足不出戶了,從4月1號開始封到現在。」。
根據統計,截至4月12日為止,蘇州全市設有封控區112個、管控區93個、防範區15個,太倉市從4月11日開始全域靜態管理,蘇州工業部分區域從12日開始靜態管理。
江蘇從事紡織生意的企業告訴21世紀經濟報,工廠最近訂購一批紡織工序所需要的打樣面料,4月1日從蘇州張家港發出,歷經了10天,4月11日早上才抵達南通,南通與蘇州隔長江相望,有多條過江的道路。
4月11日,中共交通運輸部下發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通知,要求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各項工作,堅決防止疫情通過公路交通環節傳播擴散,確保交通網絡不能斷,對不符合要求關停的,要立即恢復正常運行。
陸先生痛批,「前面說不讓疫情通過高速路擴散,後面又說不能把高速路或公路堵死掉,這是自相矛盾的東西,就一直在那邊折騰的,就這樣子。」
近期,浙江省新一輪疫情升溫,4月12日,杭州、寧波、湖州、嘉興、金華、台州六地出現疫情,其中浙江寧波萬里學院出現疫情,3000多名師生連夜轉移。
浙江溫州貨運車隊劉先生反映,高速路的檢疫措施導致到處堵車,「就去個義烏,都堵車堵四五個小時,到現在還沒到工廠,這還怎麽跑啊?溫州境內都已經堵車很嚴重了,排到高速路口在那裡檢查。」。
貨運司機林先生說,「現在要下高速路,等個一兩天很正常。」,「但是,整個蘇州、上海、南京,很多快遞都進不去,在網上都買不了東西了。」。
上海、江蘇昆山相繼封城,根據台灣證交所和櫃買中心統計,上海和昆山有161家上市櫃台商被迫停工,國際供應鏈因此大受影響,其中,蘋果供應商和碩在上海和昆山的設施因疫情停產,和碩兩地的產能占iPhone總產能的20%~30%。
與此同時,上海工業園裡的廠商染疫情況正在擴大。位於上海寶山區楊行工業園的一間服飾企業,從4月1日起,配合浦西地區開始封城,員工335人住在宿舍,從4月3日出現一宗陽性患者,截止4月12日,陽性患者增加為34人,到現在無法轉運。
工廠負責人陳先生4月13日告訴大紀元,工廠所在工業園區現在處於封閉狀態,已經就地隔離了數千人,許多家公司陸續出現陽性患者,到現在還沒有送走。
隨著染疫人數不斷增加,廠房開工無望,訂單沒有辦法順利交付,企業收到客戶投訴,陳先生說:「這種情況怎麽能生產?現在就是在廠裡邊住的人,都是人心惶惶的。」,「停工、停產,損失是肯定是很大的,但是,現在個人健康損失更大啊!」。
陸先生告訴大紀元,中共當局搞的「動態清零」把企業搞得十分慘澹,「經濟都不用說了,現在大家都非常慘,基本上做什麽就虧什麽,沒辦法正常開業。」。
陸先生說,企業現在不能開工,到處是一團糟,再這樣折騰下去,共產黨遲早要垮,「實際上,抗疫這件事情,已經變成了政治運動了,現在確診症狀基本上比流感症狀都輕,非要這樣子折騰,所有人都圍著中共的這動態清零來轉,什麽動態清零,再折騰下去,真的是快了、快了。」。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4月13日告訴大紀元,上海、江蘇、浙江多個中國富裕城市相繼封城,對中國經濟影響很大,首當其衝的是供應鏈中斷,影響了出口產業,其次,中國的內需經濟也受衝擊而萎縮,其中服務業萎縮最快,這將導致大量就業人口失業。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易如採訪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8537)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