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推印太經濟框架 中共無資格參加

【新視角看新聞】俄烏戰爭讓美國更認清中共威脅,進一步加快推動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IPEF)的建立,印太經濟框架是目前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印太經濟框架預計可以讓美國在公平和彈性貿易、供應鏈彈性、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以及稅收和反腐敗等關鍵領域,與日本、印度和澳洲四方聯盟及東南亞各國合作,在印太地區建立一個基於規則的公平經濟框架,把破壞規則的中共踢出局。

美國在4月11日剛剛結束了在國內對印太經濟框架的公眾意見諮詢,以期待進一步完善細則,並且預計在5月份正式推出,同時在國際上,白宮也在加快推動印太經濟框架。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4月12日與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會談,雙方除了討論當前俄烏戰爭對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及雙邊經濟關係外,還對啟動印太經濟框架交換了意見。

4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在5月下旬,訪問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夥伴日本,參加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首腦峰會,這也是拜登上任以來第一次出訪亞洲。

拜登是在與印度總理莫迪的視像會談中,宣佈這一訪問計劃的,除了要強化俄烏戰爭中的美印安全合作,拜登還再次談到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的主要議程,雙方還商討了「強化全球經濟,及維護自由、開放和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國際秩序,以促進印太地區的安全、民主與繁榮」。

4月4~6日,戴琪出訪新加坡,尋求強化美國與新加坡的貿易關係,找出透過印太經濟框架下的合作領域,以加快確定該框架。

印太經濟框架是拜登去年10月份在參加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峰會時首次提出的。自去年11月份以來,美國商貿高官就密集訪問亞洲,積極為該框架鋪路。

其中,戴琪先後訪問了日本和韓國;而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訪問日本之後,則轉往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和新西蘭,與各個國家的貿易官員商討具體問題並且協調立場,促進亞太貿易合作。

3月底,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美國競爭法》(America Competes Act),以加強美國供應鏈和先進技術研發,提升美國競爭力及在全球抗衡中共的能力。

俄烏戰爭對亞太地區產生巨大影響,不僅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日本和澳洲都積極支持增加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和影響力,就連一些在經濟上一直高度依賴中共的東南亞國家,也紛紛開始重新考慮與中共和美國的關係。

其中,中共海上「一帶一路」支持者印尼,近年隨著中共「一帶一路」項目屢傳虧損和醜聞,以及中共在南中國海擴張並且增加影響力,也開始擔心中共的威脅。

根據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4月5日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有接近一半印尼人認為在未來10年,中共最具威脅,比之前的調查高出10%,另外還有6成印尼人贊成與其他國家合作,遏制中共的崛起。

東南亞另一重要國家越南,近期也積極響應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倡議,越南經貿官員在3月23日,與韓國經貿官員通過線上會議,討論印太經濟框架倡議以及韓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問題,越南還在3月17日與新西蘭官員,就印太經濟框架交換了意見。

儘管中共已經表達了要加入CPTPP的意向,但目前主導該協定的日本並沒表達支持,而日本國內卻有不少支持台灣加入CPTPP。

根據白宮公佈的「印太戰略」清單,印太經濟框架包含4大支柱,在美國國內無需通過國會批准;而簽署國也無需加入所有支柱,但必須同意所加入支柱的所有條件。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爾澤(Joshua P Meltzer)4月9日在印太經濟框架專題評論中表示,「印太經濟框架是一個在地緣政治的關鍵時刻,提升美國領導力和深化美國與印太國家關係的機會。」

台灣財經專家吳家隆在大紀元4月12日的採訪中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不是傳統的貿易協定或投資協定,因為印太經濟框架包含了這些協定中所沒有的經濟安全概念,「它強調的是價值觀和規則」。

吳家隆說:「這是世貿組織的印太版,印太經濟框架已經變成了一個更廣泛的、針對專制國家經濟體,就是中國(中共)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架構。」

吳家隆認為,印太經濟框架一定會設置一些加入條件,例如,必須是市場經濟體才能夠加入,而中共不是市場經濟體,所以就沒有資格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就是要對付中共智識產權竊取、強迫性技術轉讓、國家補貼,還有市場進入障礙等等,這幾個大問題都要解決,將來所有國際組織可能都會設下門檻。」。

中國社科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在4月11日評論中承認,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以價值觀和規則為核心,建立獨立於中國(中共)關鍵供應鏈的體系」。吳家隆認為,印太經濟框架的推出,對中共會產生兩大影響,就是無法再繼續從西方國家取得技術來源,中國的紅色供應鏈也將走向沒落,美國等西方國家跟中國的經濟關係會開始一個脫鉤過程, 「雖然這個過程不會在幾年之內完成,但是脫鉤的大方向已經無法逆轉」。

吳家隆表示,印太經濟框架重點在於供應鏈安全、晶片安全和網路安全等,未來中共會因為被脫鉤、被禁運或者被制裁,原來在中國生產製造的很多科技產品、科技零件等等,將拿不到國外的先進技術,訂單也會逐漸減少;最後就連中國企業也會為了生存,到國外去投資,從國外出貨。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李蓓、梁欣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8614)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