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張文宏籲醫院復工 獲民眾高度支持

【新視角看新聞】支持「精準防疫」的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一段提到「醫院如果不復工,因其他病死掉的人將遠遠高於感染冠狀病毒的死亡人數」的影片在網絡上流傳,廣受支持。

中共對疫情堅持採取「清零」政策。上海封城逾兩週,次生災害頻現,各階層均有聲音呼籲當局調整嚴厲清零防疫政策。一貫支持「精準防疫」的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一段提到「醫院如果不復工,因其他病死掉的人將遠遠高於感染冠狀病毒的死亡人數」的影片在網絡上流傳。他的建議受到市民支持。

在4月13日傳出的影片中,張文宏說,「(上海)發病率比較低的地區互相交流是可以的,因為外邊人都不進來,上海自己的區,比如徐匯區和黃埔區、黃埔區與靜安區之間如果不能交流,問題就來了,整個城市可以停多久,我們可以經受得起?大家不吃不喝,沒地方買菜,有病不能到醫院去看,那樣死掉的人遠遠高於冠狀病毒的死亡人數,而且醫院如果不復工,腫瘤的病人不能進行化療和開刀,其他感染的人不能得到救治,外傷的病人不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處理,那這種情況下我相信,死於其他疾病的病人要遠遠超過新冠病毒,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復工是合理的,也是應該的。大家應該儘快地回歸到正常生活。」

上海律師彭永和4月15日對大紀元表示,張文宏所說的核心問題就是首先要做好醫療保障,讓疫情防控期間其他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如果政府漠視生命,政策不能保障生命,有病的人得不到救治,或者造成無辜的人員死亡,那這個政策是必須要調整的。」

彭永和表示,民眾和政府都應該知道,食物供應不上會導致社會動盪,一個正常的人都能做出這樣的判斷。「從一個理性的角度上來說,不可違背的趨勢一定會是逐步解封。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上海浦東居民、中國「廁所革命」發起者季孝龍4月12日在網絡上發表《由醫療專家團決定防疫政策——給全體上海市民的公開信》,呼籲由民選的專家團決定疫情防控政策。

季孝龍14日對大紀元表示,上海有四十多家三甲醫院,所謂的三甲醫院是經過權威部門評估過且具有公信力,張文宏醫生是一家三甲醫院公認的專家。為了避免醫院行政班子干涉防疫政策,應由醫院內所有醫護人員(不包括行政人員)在街道市民的見證下匿名選舉一名醫療專家,共同成立專家團。

季孝龍說:「由這些專家團共同制定的防疫意見能贏得市民的信任。我們不相信政府,不相信領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我們相信專家。」

張文宏2021年提出中國應與國際間的「與病毒共存」政策接軌,結果遭左派打擊噤聲。2022年上海這波疫情爆發後,在上海疫情防控方面有發言權的張文宏堅持主張原來的「精準防疫」。但到3月25日,張文宏在以防疫專家組組長身分出席疫情新聞發布會後「消失」。3月28日,上海隨即無預警緊急封城。

4月9日,張文宏再度現身時,其身分只是「上海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組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說:「我們評價一個國家在疫情防控方面是否做得好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是否對脆弱人群做好了保護……要讓各類病人特別是危重病人都能得到好的醫療照顧。」

時評人士郝平4月10日在大紀元上發文分析說,張文宏這番話「意味深長」,顯然意有所指,張文宏指的是,在上海突然全面封城這段時間,官方不顧民眾死活,造成多人挨餓、就醫難等次生災難,讓民眾不得不開始「自救」。

上海浦東新區疾控中心主任朱謂萍早前在一段與市民的對話錄音中表示,輕症和無症狀最好居家隔離,千萬不要去方艙醫院。她說專業人員也「要被逼瘋了」,說話根本沒人聽,「現在全部把這個病變成政治性的一個疾病。花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在防流感,你看到現在哪個國家防流感這麼防嗎?」

上海75歲的退休醫生徐惠梁4月11日曾發出一封實名公開信,向市政府的防疫工作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疫情防控期間應保證急診醫療服務暢通,避免與減輕次生災難造成的損失,他並呼籲「廣開言路」、「讓人講話天不會塌」,引起網民熱議。

已退休的上海市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副院長繆曉輝14日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按官方數據,17萬感染者僅1例死亡,重症不少是年邁患者,死亡人數會增加,但絕對不會超過感染者的千分之一。最近傳來的額外死亡資訊不斷增加,質疑當局究竟是不是應儘快調整防疫策略?

繆曉輝說:「呼喚掌握話語巨權的吳尊友和梁萬年,你們做過醫生們嗎?看過一個病人嗎?你們倆有本事『清零』了,我對著14億人割腕謝罪!」

繆曉輝這一帖文後來被網絡封殺。

目前,方艙醫院被曝光非法接收需要定期化療的癌症患者、糖尿病重症患者和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患者無法得不到救治,也找不到定點醫院接收,求助無門。

李女士的母親今年72歲,患有心臟病, 4月12日半夜,老人被送到方艙醫院,到15日心臟病已復發兩次。方艙醫院告知家屬,無法處理,要家屬自己想辦法,但家屬聯繫不到醫院收治。

糖尿病重症患者張女士被告知是陽性,於15日淩晨兩點被送到方艙醫院。她隨身帶了很多胰島素,卻無處冷藏,而且方艙醫院無法提供適合糖尿病人的飲食。

上海癌症病人麻女士在方艙醫院已一周,定期化療的時間已經超過多天。家屬張先生表示,方艙醫院不應該接收有重大疾病的人,因為有重大疾病的患者,本身免疫力和自癒能力差,在醫療沒保障的情況下,很可能病情惡化,危及生命。

以上的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熊斌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8646)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