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覬覦北極資源 更欲擴核「統治全球」?

【新視角看新聞】專家表示,中國共產黨正在擴充核武庫的生產和現代化試圖以此削弱西方國家。同時,中共也在覬覦北極資源,特別是對北極國家的礦物、漁業、天然氣等的興趣。

有專家表示,中國共產黨正在擴充核武庫,試圖以此削弱西方,並按照自己的想法建立新的國際秩序。

華府智庫安全政策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的美國核戰略論壇主任彼得·普瑞(Peter Pry)表示:「我不認為,(中共)只是為了威懾而增強力量。」,「我認為它是為了統治全球(global domination),而不斷加強核力量。」

普瑞最近接受大紀元電視(EpochTV)《中國內幕》(China Insider)節目採訪時發表了上述看法。

普瑞指出,美國領導層難以及時適應中共不斷變化的威脅,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許多美國企業與中國有著深厚的金融聯繫。

普瑞表示,中共在核力量的擴充和現代化上,正進行著一場長期的戰略競賽。

普瑞認為,中共核計劃的一個關鍵目標,是確保中俄聯手使美國失去全球領導地位之後,中國能在遙遠的未來戰勝俄羅斯。

「他們不想在核能力上遜於俄羅斯或任何國家」,「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正在加強核能力。不僅是為了台灣,這是一個長遠的規劃。它著重於戰略力量的平衡。」

俄羅斯目前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部署了約1,500件核武器,總共有6,257枚彈頭。

美國緊隨其後,部署了約1,400件核武系統,總共有5,550枚彈頭。

根據報告表示,中國目前約有350枚彈頭,但五角大樓最近的一份報告警告認為,中共正在急劇增加核武庫的生產和現代化,估計到了2030年將擁有1,000枚核導彈。

普瑞認為,根據中共建造新洲際彈道導彈(ICBM)、發射井以及生產鈾的速度,預計到了2030年,中國核彈頭的實際數量將達到4,000枚左右。

普瑞指出,這種推動核擴散,並在最終取得支配地位的做法很重要,因為中共領導層與美國不同,他們並不排斥發起核衝突。

中共曾正式宣布,奉行不率先使用核武的政策,這意味著它承諾不發起核衝突,也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然而,已有越來越多人質疑,中共政權是否將遵守這一項承諾。

普瑞指出,中共官媒在最近幾個月裡,正以核侵略威脅著澳洲和日本。

普瑞警告,美國在核武庫現代化上已放了一個「30年的長假」,使中俄有時間發展得以抗衡或超越美國防禦系統的戰略能力,例如,中共在2021年7月測試了一個具有核能力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

同時,中共也在覬覦北極資源,特別是對來自北極國家的礦物、漁業、石油、天然氣等的興趣。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7天後,加拿大、美國、挪威、冰島、瑞典、丹麥和芬蘭等七個國家宣布退出北極理事會,直至另行通知。

目前,北極理事會唯一剩下的成員是俄羅斯。隨著美國和加拿大等國退出北極理事會時,中國共產黨發現了一個機會。

習近平和同僚們,似乎對探索北極地區非常感興趣。但問題是,為什麼?

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聯繫了諾爾蘭研究所環境與社會研究小組(th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Research Group at Nordland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主任布里格特‧戴爾(Brigt Dale),請他為此事發表評論。

John Mac訪問戴爾,為什麼北京對這個基本上荒涼的地區如此感興趣?

研究員向John Mac表示,「北極維持生存的方式之一,一直是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產品的出口。比如,對海洋哺乳動物的狩獵,以及毛皮、魚類和產品貿易。」,「中共特別對來自北極國家和其它國家的礦物感到興趣(由於綠色技術發展產生的需求)。」

戴爾補充說,這些國家以各種方式將自己定義為『在北極擁有利益者』,但這個過程,則是將對當地社區和北極人口排除在外。」。

戴爾認為,中共的親密盟友 - 俄羅斯,所關注的重點,仍然是石油和天然氣,以及礦產,將這些視為經濟的基礎,而且礦產對中國人來說,與石油和天然氣一樣重要。

此外,戴爾指出,「從巴倫支海(the Barents Sea)到白令海峽(the Bering Strait)的北海航線,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北海航線提供了通往新的「漁場」通道。

中國國內,魚類資源正面臨崩潰的風險。北極地區則為北京提供了避免漁業危機的機會。

此外,戴爾還提到了該地區豐富的稀土礦物。學者馬克‧羅(Mark Rowe)指出,釹、鐠、鋱和鏑等稀土金屬,是世界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革命的關鍵,支撐著電池技術和風力渦輪機等。

然而,中國正在引領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革命。

為了保持領先地位,中共需要很容易就能獲得具有價值的礦物,而北極則能提供了這樣的渠道。

中共的北極野心的潛在地緣政治,影響又是什麼?

作家John Mac徵詢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首席研究員英陀羅‧歐弗蘭(Indra Overland)這個問題。

歐弗蘭向 John Mac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地區合作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烏克蘭的情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中國來說可能有壞處,也可能有好處。」

歐弗蘭認為壞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對中國來說,當俄羅斯可能被打敗時,西方國家在捍衛民主方面的團結和決心,可能會得到加強。

另一方面,對中國的可能好處,則是中國可能會獲得俄羅斯自然資源的大幅折扣,包括天然氣、石油、煤炭、金屬和穀物,而西方則因為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依賴,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其它清潔能源產品的需求會飇升。」

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被擊敗,那麼中共的北極野心可能會被無限期推遲。然而,如果俄羅斯取得勝利,中共很可能會獲得通往北極的鑰匙,承包商將得到捕魚和採礦的許可,而不受懲罰。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英文大紀元記者Andrew Thornebrooke、David Zhang報導/陳霆編譯、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撰文/曲志卓編譯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8776)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