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中共封城正確 滬超低死亡率贏歐美?
【新視角看新聞】上海疫情嚴重,中共官方通報超過40萬人感染病毒 ,有17人死亡。而官媒稱「歐美躺平」,為中共極端防疫站台,分析認為,這是混淆概念並移花接木。
近期上海疫情嚴重,官方通報超過40萬人感染病毒,有17人死亡。專家認為,上海的死亡率太低,這個數碼「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官媒稱「歐美躺平」,為中共極端防疫站台,分析認為,這是混淆概念並移花接木。
自2022年3月以來,上海新一輪疫情惡化,感染病毒人數一再飇升。
根據上海衛建委網站數據表示,至今已超過40萬人感染病毒,4月18日首次報告3宗死亡病例,4月19日宣布7宗死亡病例,4月20日再次宣布7宗死亡病例,共17宗死亡。
紐約時報對中共官方報道表示,上海本輪疫情超過40萬人感染病毒,只有17宗死亡病例,難免讓人對中國(中共)的官方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出質疑。
對於超低死亡率問題,VICE新聞援述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考林(Ben Cowling )認為,「沒有任何(防疫)干預措施可以將嚴重程度降低到如此低的水平」。考林還談到上海的疫情時表示,「我認為目前的疫情比報告的還要嚴重。」
中共衛生官員將低死亡率歸功於「清零」政策的迅速且嚴厲地執行。
中共疾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吳尊友在4月早前的新聞發表會上指出,「與海外相比,中國的新冠病毒致死率較低,是因為我們採取了許多預防或減少死亡的措施。」
但是《華爾街日報》在4月早前發現,最近於上海最大的養老機構至少有20名患者死亡,其中100名患者核酸檢測呈陽性。
包括上海官方媒體Sixth Tone和《財新》在內的中國媒體報告了其它可能與 COVID-19相關的養老機構的死亡人數,但這些文章被迅速刪除。
BBC早前調查也顯示,上海僅一家老年醫院就最少有27名老年人在感染新冠後死亡,但他們的死因被歸類為其它長期疾病。
此外,VICE新聞指出,呼吸機的使用率以及醫院和重症監護設施的入住率,可以更好地表明情況的嚴重性,但北京沒有公布這些數據。當局還廣泛審查文章和社交媒體帖子,以控制有關大流行的資訊流動。
VICE新聞還表示,隨著北京當局試圖利用低死亡人數來證明採取嚴厲封鎖措施的合理性,醫學專家警告指出,這些數碼可能無法反映中國疫情造成的實際死亡人數。
紐約時報也提到,北京官員有時為了凸顯「動態清零」、嚴厲封控、大規模檢測和隔離等防疫政策的成效,會將疫情的死亡病例定義比其它很多國家更為狹窄。
香港大學分子病毒學家靳東彥(Jin Dong-yan)向VICE新聞認為,「他們統計傳染病死亡人數的方式與我們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做法大不相同。」
例如,在香港、英國和新西蘭,如果死者在死亡前28天內的COVID-19檢測呈陽性,無論直接原因如何,如交通事故或自殺,死亡都將歸因於COVID-19。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正明(Chen Zhengming,音)也表示,中國(中共)沒有確切披露如何計算COVID-19死亡人數,但其內部指南傾向於採用狹義的定義。
中國要求死者的直接死因是新冠引起的肺炎,才能算作感染病毒死亡病例,其它的都算長期病死亡。
《紐約時報》提出,「這樣導致中國的數據也許好看,但是並不是真實的數據。」
更難以估計的是,VICE新聞認為,長期封鎖和嚴厲的流行病控制措施影響到上海2500萬居民的福祉。
在早前上海居民家庭的食物和供應品耗盡,全市封鎖持續看不到盡頭,這個大都市的幾個小區都爆發了小規模抗議活動。
在上海一些非感染病毒的患者被醫院拒絕接收治療而死亡,他們是上海應付疫情的潛在受害者,但是不會被記錄在任何官方統計數據。
在上海封城前,中共黨媒環球網在3月22日刊載了一篇題目為「躺平之後,中國的代價有多大」的文章表示,歐美國家防疫躺平,並為中共封城站台,大陸網絡媒體鋪天蓋地的轉載。
文章提出,依據歐美的感染數據和香港的死亡數據,推論如果放任Omicron(奧密克戎)病毒 在中國流行,就中國14.1億人,按照10%感染率:確診病例數將達1億4千萬人,死亡人數將達84.6萬人;按照30%感染率:確診病例數將達4億6百萬人,死亡病例數將達251.72萬人。
美國前陸軍微生物學研究員林曉旭對大紀元指出,這篇文章污衊其它國家是躺平。 實際上, 歐美國家的死亡數字是竭盡全力救治後,仍然無法避免的死亡數字。他們就不盡力救治重症患者?救治水平會低於中國?
對於歐美國家這種開放式的防疫,時政評論員唐靖遠對大紀元分析表示,目的通過感染人群所產生的天然抗體是最優抗體,來抵抗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更大、更凶猛的變異毒株,所有的這些措施都是在符合嚴格的醫學原則下來實施的。
唐靖遠認為,「這個作者給歐美防疫措施扣了個躺平的政治帽子,是在故意誤導大眾,意思歐美國家的躺平就是不負責任,什麼都不做,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這是混淆概念,是在移花接木。」
唐靖遠指出,歐美對疫情的輕症、重症進行了合理資源分配。而上海才感染了四十多萬宗,整個醫療資源就被徹底擊穿,這是上海決策者犯下的嚴重錯誤,讓大量無症狀者及輕症狀者佔據了寶貴醫療資源,才導致的醫療資源發生擠兌,這是典型的人禍。
就從官方數據看,唐靖遠表示,「上海的死亡率之低是全球之冠,本身不就說明了 Omicron(奧密克戎)病毒就是有顯著的流感特性,甚至可稱大號流感。」
唐靖遠還認為,「與病毒共存並不是不作為,而封城也並不一定就代表有作為。封城導致了大量次生災害,這個死亡人數官方不提,醫療、社區等各個部門懶作為或不作為,這才是制度性的催生出來的躺平,而且是惡意的躺平。」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靜、駱亞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884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