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封控全球受傷 通膨成為長期抗戰

【新視角看新聞】專家表示,COVID-19疫情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最大擔憂,它超越了俄烏衝突及美國貨幣緊縮等外部因素帶來的危害。中共清零政策, 將全球供應鏈的通脹飇升。

中國股市2022年表現全球第二差,僅次於受制裁的俄羅斯。全球多個基金投資人表示,在中共的清零政策下,疫情封控對經濟和股市造成的傷害比俄烏戰爭更大。

4月21日,根據東方財富網報道指出,中國A股三大指數集體大跌,滬指跌2.26%失守3,100點,深成指跌2.7%,創業板指跌2.17%;下跌股票逾4,400支,行業板塊幾乎全線下跌,旅遊、化肥、農業、光伏板塊領跌。

4月20日根據路透社報道表示,截至目前,2022年滬深300指數下跌了17%。3月份中國消費、房地產及出口遭受嚴重打擊,經濟急遽放緩,中國股市市值全球第二的地位不保。

2月下旬開始的俄烏衝突已經傷害到中國的股票市場,投資者擔心,北京可能會因與莫斯科的關係而面臨西方的制裁,但事實上,疫情封控造成的影響更加明顯。

視作中共疫情清零政策的一部份,目前中國包括上海在內的45個城市的近4億人處於被完全或部份封鎖狀態。

野村證券(Nomura Holdings)分析師表示,它們合計佔中國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40%,即7.2萬億美元。

世誠投資香港(MegaTrust Investment HK)首席執行官王崎(Qi Wang)向路透社指出,「上海全面封控是件大事」與俄羅斯烏克蘭危機不同,「這是一種可能不會隨著時間而輕易消失的風險」。

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亞洲總體經濟研究主管Dong Chen則表示,直至目前,投資者們一直都在擔心清零政策帶給消費者、企業及經濟的影響。

Dong Chen指出,「這也可能是一項政治決定,我們看到政策錯誤帶來的風險越來越大,這就是投資者更加擔心的原因。」。

華寶基金管理公司(Hwabao WP Fund Management Co)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Li Huiyong)表示,COVID-19疫情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最大擔憂,它超越了俄烏衝突及美國貨幣緊縮等外部因素帶來的危害。

李慧勇認為,「如果疫情沒有得到控制,或者中國(中共)的防疫政策沒有獲得調整」,經濟將進一步遭受打擊。

為緩和經濟下行帶來的風險,中共央行4月15日宣布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並稱要支持遭受最嚴重打擊的企業,增加財政支出和提高基礎建設投資。但李慧勇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這些措施對遭到封鎖的城市毫無用處。

李慧勇表示,「即使我獲得一個項目的批准,但我也沒有辦法開工;即使我獲得了流動資金的支持,我也沒有辦法將其轉化為交易;即使我有錢,我也沒有辦法購物。」。

瀧韜資產(Water Wisdom)基金經理人袁玉瑋(Yuan Yuwei)更直言,試圖用清零政策抑制具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奧米克戎)變種病毒株,就如同是想要用一杯清水撲滅燒得很旺的整車薪柴。

專家分析,中共對疫情嚴格的「清零政策」 將加劇全球供應鏈的困境,導致未來幾個月的通貨膨脹飇升。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最大貨櫃港口,自3月28日以來一直處於關閉狀態。2021年上海承擔了中國20%的外貿吞吐量。

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貨櫃船滯留在各地港口,其中30%的積壓貨物來自中國。《財富》雜誌報道,航運貨櫃行業諮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的首席執行官詹森(Lars Jensen)指出,中共「清零政策」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將在未來幾週內開始顯現。

《財富》報道,風險情報提供商Supply Wisdom的首席運營官維克多•邁耶(Victor Meyer)認為,全球供應鏈需要數月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他預計美國港口可能很快就會受到干擾,中斷運行。

邁耶表示,「隨著被壓抑的需求(漣漪效應),下一個受到影響的將是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和長灘港口。」。

《財富》報道,Supply Wisdom的首席風險官約翰•布雷(John Bree)表示,「公司開始恐慌,(港口羈押造成的)下游影響即將到來,而且會很嚴重。」

,「最近中國的封鎖加上俄烏戰爭,(給運輸)造成嚴重負擔,全球混亂將進一步加劇,並將通貨膨脹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布雷的說法跟近期一些投資銀行的報告是一致的,這些報告警告,中共的封鎖措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影響。

4月22日,以伊桑•哈里斯(Ethan Harris)為首的美國銀行分析師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的封鎖「對於全球經濟來說,又是一輪對供應鏈不足的衝擊」,這將削弱經濟增長並延長高通貨膨脹時期。

供應鏈軟件公司Keelvar的專業服務主管迪倫•阿爾佩林(Dylan Alperin)指出,運輸成本佔全球GDP的 7.7%,這意味著港口的延誤通常會導致通脹上升,「從中國到美國的單個貨櫃的運費,從2021年的5,900美元上升到現今的15,764美元」。

阿爾佩林補充則說,僅僅這些運費價格上升的,就足以推高全球通貨膨脹。

採購專業人士協會Sourcing Industry Group(SIG))的首席執行官道•蒂烏拉(Dawn Tiura)表示,中國的封鎖將導致更高的通貨膨脹,「我們的供應鏈如此息息相關,而且變得脆弱,以至於一個地方的一個問題都會影響全球的消費者。」。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葉依帆 、徐簡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8944)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