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韓企業重組供應鏈 闖出對中國過度依賴

【新視角看新聞】面對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和物流困境,韓國大型企業三星、SK集團、現代汽車、浦項鋼鐵和樂天集團等,加快了在全球擴大生產基地的步伐,減少對中國過度依賴。

面對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和物流困境,韓國的大型企業加快了在全球擴大生產基地的步伐,以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三星、SK集團、現代汽車、浦項鋼鐵(Posco)和樂天集團(Lotte)等韓國企業巨頭,紛紛提出應付全球供應鏈壓力的措施。俄烏戰爭和中共當局嚴厲的「清零政策」,也加速了供應鏈的重組。

目前,中國仍是韓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一旦中國供應鏈中斷,可能立即影響韓國經濟。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韓國超過21%的進口來自中國。

以2021年為例,中國進口的尿素短缺,即威脅到了韓國的經濟活動。尿素有多種用途,包含用作柴油車的尾氣處理液和製造肥料等。

2021年10月中旬,中國因煤炭短缺,減少尿素出口,使韓國陷入了嚴重的危機。由於缺乏尿素,韓國近400萬輛柴油車無法運行,物流業因此大亂。

這一事件,凸顯了這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嚴重依賴中國,以獲得維持正常業務所需的基本物品。從那時起,韓國的大型企業已開始加快計劃,在世界各地建立多元化的生產基地。

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Research Institute,KITRI)4月13日的一份報告文章表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韓國政府必須準備好「與中國脫鉤」(decouple from China)。

文章提出,「供應網絡的核心基地,正從中國轉移到台灣、馬來西亞、印尼和其它國家」,並補充認為,韓國應建立一個供應鏈控制塔(chain control tower),來加強應對這種變化。

2022年3月,現代汽車宣布印尼製造廠正式啟用,預估年產量高達25萬輛。該工廠也是現代汽車在東南亞首間生產「電池動力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BEV)的工廠。

在韓國部署薩德(THAAD,終端高空防禦系統)後,引發中國對韓國產品的強烈抵制。

這使得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Kia,現代的子公司)的銷量不斷下降,從2016年總銷量達179萬輛的高峰一路減少,2021年已跌破50萬輛。

4月早前,現代集團表示,它將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工廠投資3億美元,用於電動車生產。

《韓國商業》(Business Korea)月刊表示,現代集團目前僅在阿拉巴馬州的現代汽車工廠,以及喬治亞州的起亞汽車工廠生產內燃機汽車。

4月18日根據《韓國經濟日報》(Korea Economic Daily)報道指出,在世界電動車電池巨頭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的主導下,多家企業將投資90億美元在印尼建立電池價值鏈(value chain),處理整個生產過程。

計劃的參與者包括:LG新能源、LG化學、LX國際(即LG集團,2021年已更名)、浦項鋼鐵控股等,這些企業於4月14日簽署了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協議,將與印尼國營礦商Antam和印尼電池公司(IBC)建立產業鏈。

《韓國經濟日報》表示,LG計劃在這個東南亞國家,打造完整的電動車電池產線,包括冶煉和精煉鎳,製造前驅物、陰極材料和電池,以及組裝成品等。此舉旨在降低鎳價波動的風險,同時減少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

幾十年來,韓國三大電池製造商主要依賴從中國、南美、澳洲等地進口的鎳。而最近,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智利將採礦資產國有化,鎳和鋰的價格已經飇升。

印尼目前是全球最大鎳生產國,也擁有最豐富的鎳儲量。鎳是鋰離子電池陰極中最重要的金屬。隨著韓國電池製造商專注生產含鎳量超過80%的高鎳電池,印尼已成為新合作夥伴。

先前在3月23日,LG新能源和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表示,將透過合資企業投資41億美元,在加拿大建造全新的大型電池製造廠。

LG集團的另一家子公司「LG生活健康」(LG H&H),業務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它也正在將重點轉移到北美化妝品市場,以實現業務組合的多樣化。

2021年11月,三星電子宣布投資170億美元,在德州泰勒市(Tyler)建設一個新的半導體製造廠,並在2022年上半年開始動工。

新工廠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生產,製造基於先進工藝技術的產品,應用於手機、5G、高性能個人電腦(HPC)和人工智能(AI)等領域。

據路透社報道指出,2021年12月,SK集團旗下的半導體公司「SK海力士」表示,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芯片廠第一階段作業已完成。這筆90億美元的交易,是SK海力士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購,希望藉此增加閃存芯片產能,擴大美國市場。

據路透社報道表示,韓國鋼鐵巨頭浦項在2022年3月,已向阿根廷的一個新的鋰礦項目投資40億美元。

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的數據,2021年韓國公司進口的氫氧化鋰有83.5%來自中國,導致難以應付價格波動。作為鋰產品主要生產者,中國企業從南美、澳洲進口鋰精礦(lithium concentrate),再進行加工和生產,因此有能力控制定價。

據路透社報道則說,樂天集團的核心部門(core unit)樂天化學在1月表示,它將投資39億美元,在印尼建設一個大型石化廠,目標2025年投產。

樂天是韓國五大集團之一,於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其主要子公司,如樂天瑪特(Lotte Mart)、樂天百貨、樂天七星飲料和樂天化學,都在中國有大量業務。

據韓國報紙《亞洲經濟日報》(Aju Business Daily)報道認為,樂天集團3月份宣布,在上海的總部將在2022年上半年內關閉,將業務重心轉往東南亞市場。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英文大紀元記者Lisa Bian報道/陳霆編譯。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9060)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