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親歷上海封城 對西方人有何影響?

【新視角看新聞】如果人不在上海,就像我們不在烏克蘭一樣,這種震撼可能只是來自於新聞;如果人就在上海,正在親身經歷,這種震撼就是刻骨銘心的了。

以下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王赫文章,於大紀元首發。

4月26日晚間的上海,一名外國人衝出封鎖,高聲呼喊要自殺,這則達兩分多鐘的影片震驚網絡社交平台;影片中,明顯處於絕望中的外國人,用生硬的中文要求防疫大白幫自己自殺,外國人不斷用英文、中文和法文表示自己要自殺,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已經確認此人為法國人。

這或許只是個案,但是上海封城對西方人的影響,尤其是心理影響,恐怕怎麼估量也不過分;在國際社會普遍選擇「與病毒共存」、歐盟即將宣布「走出疫情大流行緊急階段」的大背景下,上海這個連續8年蟬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居然因為疫情而實施封城,這對西方人的震撼,大概不亞於普京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

上海封城之嚴酷,竟然迫使美國4月8日授權在上海領事館,非必要外交官可以「自願離開」,因為就連上海領事館的七名海軍陸戰隊隊員也缺乏新鮮食品;同時,美國警告旅行者「不要前往」上海,因為防疫措施使父母有與子女分開隔離的風險。

3月31日,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代表歐盟成員國,共24個國家,致函上海市政府提出六大要求,第一個就是無論任何情況,父母和孩子都不能被分開。

為什麼防疫一定要封城呢?為什麼封城一定要這樣不講人性呢?太多的質疑被外國人提出來,而截至2021年止,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數量為21.5萬人,接近上海人口的百分之一,上海核發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證數量約5萬份,現在有這麼大的人群,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審視統治中國的中共,這個影響是深遠的。

一個影響就是離開中國,駐華歐盟商會會長伍德克(Jörg Wuttke)估計,自疫情大流行開始以來,已經有大約50%的歐洲僑民逃離中國,伍德克告訴CNN,2022年夏天學年結束時,「如果目前剩下的人再走一半,我也不會感到驚訝。」。伍德克還說,中共的極端防疫措施,可能會促使一些外國公司將總部遷出大中華區,這或許會導致上海和香港失去國際商業中心的地位。

4月中旬,香港福克斯傳媒旗下的一家地方平台《這是上海》對950名居住在上海的外國人調查發現:48%的人表示,如果不是馬上離開,也會在之後的12個月裡離開上海;還有37%打算等疫情結束再看情況決定去留。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4月12日也在臉書發文透露,有很多日本商人被中共的鐵腕防疫政策嚇到,正計劃離開中國,其中不少是矢板明夫的朋友。

離開中國的這股潮流,使上海外企深受影響,例如,上海美國商會在封鎖初期對會員的調查發現, 81%的受訪者認為,防疫措施阻礙吸引或留住熟練外國員工,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這種影響是「很大的」或「嚴重的」。

而那些被中共過去兩年間,因為開放金融而吸引進來的國際投行,如高盛、摩根大通、瑞銀、瑞信、摩根士丹利,則不得不加大上海本地招聘力度,因為這些國際投行仍然想在中國淘金,雖然2022年國際資金已經開始撤出中國股市和債市,但是這些國際投行認為,市場的暫時下挫與市場不具備可投資性(uninvestability)是兩回事,認為「中國完全不是uninvestable,世界上也沒有所謂uninvestable的資產,關鍵還是價格」。

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的「Wall Street’s Shanghai problem」一文認為,「封鎖期間銀行家的艱辛,進一步打擊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雄心」;上海只能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中心」,而不是國際中心,即使考慮到上海的國際金融利益,中共也會實施「繁重到華爾街最終會放棄」的國內管制。

不過,不僅外國人撤離中國,上海人也興起了移民潮,這種情勢下,國際投行招攬人才恐怕不是容易的事;為此,中央社還發了一篇報導,題目是「上海封城醞釀人才外逃潮 金融中心夢恐成泡影」。

是啊!上海拙劣的封鎖提醒人們,即使是這座城市富有的居民,也受制於專制政權的隨心所欲;而連飯都吃不飽的城市,既不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也不值得居留,古人早就講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的道理。

上海封城對這些離開中國的西方人的影響,不會因離開就結束了;對西方人來說,這段經歷不但是惡夢,難以抹滅,對中共的認識,可能影響西方人的一生。

這不由使人想起前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的故事;1973年出生的博明,能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1998年至2005年在中國當了7年記者,期間多次與中共當局激烈交手;博明2005年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回憶說,「我在北京一家星巴克被一個政府的打手迎面打了一拳,打手試圖阻止我調查一家中國公司向其它國家出售核燃料」;此外,有一次博明因採訪貪腐問題,在北京旅館被警察圍住,警察把博明的採訪筆記一頁頁撕碎,然後沖進馬桶。

在中國的經歷,令博明決定投筆從戎,退伍後博明投身政界,2017年出任白宮國安會資深主任,深受特朗普信任,2019年9月升任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被視為典型對華「鷹派」;2017年,協助制定特朗普政府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正式把中共定義為戰略競爭者;2019年,推動特朗普政府把華為列入商務部的實體名單;2020年疫情爆發,博明立即聯繫在中國的朋友了解真相,說服特朗普頒布對華旅行禁令。

因為上海封城而離開中國的外國人中,會不會出現博明式的人物?這又有誰知道呢!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9092)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