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習近平博鰲發言 揭示北京最大恐懼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中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支持,顯然是外國企業資本離開中國的催化劑。中國在中東歐的部份國家眼中,「一帶一路」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了。

中國問題專家、《即將崩潰的中國》一書作者章家敦(Gorden Chang)表示,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的發言揭示了北京最大的恐懼,就是世界跟它脫鉤。

章家敦4月28日在《新聞週刊》(Newsweek)上刊文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4月21日在博鰲論壇上提出的北京「全球安全倡議」,內容充滿各種空洞術語和陳腔濫調。

習近平在發言時提出,「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以及「安全不可分割原則」。他表示,「世界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必須同舟共濟,企圖把誰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章家敦解讀認為,誰要是把中國(中共)扔下海,這才是習近平不能接受的,不過這事還真發生了,習近平也不應該為此感到驚訝。

章家敦表示,逼外企離開中國的原因並不是疫情一個因素。中國與國際「脫鉤」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

在2021年年中,美國鞋類和服裝製造商Steve Madden就宣布,部份由於供應鏈問題,它將一半的女裝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巴西。

章家敦表示,中共這些年來讓外國企業在中國陷入不利地位,推動中國公司在海外市場退市,並竊取更多美國和其它外國技術。

與此同時,中共關閉中國社會,使國家重新回到極權主義,這些措施反過來都在破壞中國經濟和損害投資人信心。

比如:在大部份的中國東部地區,實施極端的COVID-19疫情清零政策,包括上海,關閉工廠並減緩貨物運輸。

最近的這股企業離境潮,已經讓中共感到壓力。

早在十年前就將家居用品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洛杉磯的喬納森‧巴斯(Jonathan Bass)向《新聞週刊》指出 ,「許多公司由於各種原因,覺得他們不能離開中國,但那些有機會的公司正在逃離。」,「北京很擔心,甚至以立即國有化來威脅外國工廠,以確保他們不會現在離開。」。

3月份,外國投資者從中國撤出了創紀錄的175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產——股票和債券。

章家敦表示,不難看出資金出逃中國的原因。首先,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國家呈現出更好的增長形勢,此外,安全避風港 - 美國的收益率更高,特別是因為美聯儲準備持續提高利率,而中國人民銀行(中共中央銀行)則是已經開始降低利率。

這使得中共的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因為他們需要強制降低國內利率,以刺激經濟,但這種努力的另一面卻是加劇資本外逃,這是投資人更大的擔憂。

人民幣最近幾天突然下跌了約3%,美元則處於長期上升階段,這令注重形象的北京感到不安。

此外,還有一些地緣政治因素,也在迫使證券投資者和企業主退出中國。

美國海軍退役艦長、美國太平洋艦隊前情報主任詹姆斯‧法內爾(James Fanell)對《新聞週刊》述說:「共產黨的全球安全倡議只為了一件事……統治世界,簡單明瞭。」

章家敦認為,習近平在過去的著作和發言中明確表示,他認為中國應該比現在大得多。這意味著中國(中共)對印度、日本、菲律賓、台灣和其它國家的領土侵略將在未來幾年內攪亂東南亞。

牛津大學的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在接受CNN採訪時認為,「中國(中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支持,顯然是資本離開中國的催化劑。」

對中東歐國家而言,俄烏戰爭事關國家安危,但北京親近俄羅斯的態度,使得這些國家相當心寒。再加上先前「一帶一路」倡議成效不佳,學者分析,中國形象受損,雙方關係實質改變,再也回不去了。

歐盟於4月26日批准1.3億歐元資金,協助遭到中共「歧視性」打壓的立陶宛企業;先前歐盟已針對中共違反國際經貿規範不當杯葛立陶宛,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

歐洲媒體分析,中共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是壓垮中國與中東歐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原本已出現裂痕的關係加速惡化。

從4月19日到4月21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霍玉珍,率團出訪中東歐8國,此舉被歐洲媒體認為是要減少中國在這地區的貿易損失,但專家向歐洲新聞台(Euronews)表示,可能為時已晚。

霍玉珍這趟行程表面上是為了強化中共與歐洲聯盟(EU)成員國的合作,但歐洲媒體還是聚焦中共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

中共至今拒絕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軍事行動,不但重申雙邊關係的穩固,也排除制裁俄羅斯。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馬曉月(Mareike Ohlberg)表示,中共站邊於俄羅斯並歸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事實,對中歐與東歐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

中共近幾年來在中東歐推動一帶一路,影響歐盟內部政治。部份成員國以投資換取減少在部份議題上對中共的抨擊,例如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就阻擋了歐盟對於香港議題的聲明。

而中共與中東歐國家的緊張關係,其實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就已浮現了。

匈牙利考文紐斯大學(Corvinus University)中國專家馬圖拉(Tamás Matura)認為,中共在COVID-19疫情以及西方和亞洲間冷戰中的角色,使得中東歐對中共的看法發生實質的改變,並決定轉向傳統夥伴歐盟和美國。

立陶宛和捷克等已與北京保持距離;目前唯一不變的只剩匈牙利。

國際關係研究院(IFRI)亞洲中心主任尼可拉(Francoise Nicolas)在與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4月24日的專訪中表示,中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曖昧態度與對普京檯面下的支持,使形象大受衝擊,已遠超貿易層面。

「一帶一路不僅是基礎建設,更是政治影響力。所以中國在部份國家眼中,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了。」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王祥編譯報道、部分大紀元轉載中央社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新視角看新聞】(ID 39110)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