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清零政治地震 GDP增長目標大躍進?

【新視角看新聞】專家認為,「清零」已經對中國經濟和社會以及外資公司產生嚴重而持久的影響,對政治也帶來影響。是政治問題,習近平為了自己的權力或者聲譽制定的政策。

隨著中國疫情惡化,中共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強制清零」(下簡稱「清零」)政策,對中國經濟造成打擊。

專家普遍認為,「清零」已經對中國經濟和社會以及外資公司產生嚴重而持久的影響,對政治也帶來影響。

《華爾街日報》刊登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諮詢公司Greenmantle的印度太平洋地區主管艾克‧弗萊曼(Eyck Freymann)的文章表示,為了對抗這一流行病,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動員了他所有可以控制的力量。

這將對中國經濟和社會以及面向中國市場的投資者和公司產生嚴重而持久的影響。習近平毫不含糊地將他的個人政績與成功維護清零政策聯繫在一起。

文章認為,鑒於應付Omicron變體的成本不斷上升,「清零」是一個冒險的宏觀經濟賭注。截至4月25日,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40%的45個城市處於部份或全面封鎖狀態,人口達3.73億人。更多的市縣處於「(全域)靜態管理」之下,這是準封鎖的委婉說法。

文章指出,中共非常擅長大規模群眾運動,一旦運動開始就非常不願停止。

「毛澤東1958年的『大躍進』最具破壞性地證明了這一點。

如今,面對傳播性極強的Omicron變種病毒,習近平大膽接受清零政策,正在沿襲毛澤東做法,並冒著重蹈毛澤東錯誤的風險。他為抗擊疫情動員的基層努力正在積聚其內部的情勢,並且越來越有可能持續到10月的(二十大)全國黨代會。」

在四月中旬,習近平訪問海南,他重申堅持動態清零,並稱「堅持就是勝利」。

法國《世界報》表示,對中共而言,防疫政策不能討論,中國疫苗的有效性不能討論,北京拒絕進口(口頭傳達)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決定不能討論,中國高齡人口COVID-19疫苗接種率低的話題不能討論。

鍾南山在網上關於長時間的清零政策不可行的文章也在網路上被刪除了。

法國《世界報》認為,現在,中共的中央政府已經陷入清零模式出不來了:放棄清零政策等於承認中共從一開始就搞錯了。

加拿大中國問題專家亞歷克斯‧帕耶特(Alex Payette)分析指出,中共自己承認搞錯了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再過幾個月就要開二十大了。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表示,這種所謂的「動態清零」,都是政治問題,習近平為了自己的權力或者聲譽制定的政策,主要在維護共產黨的存在,因為這一政策沒有任何科學或醫學基礎。

謝田認為,「對經濟衰落了,中共認為可以用減少市場需求,減少產品供應,實際上就是『讓老百姓過苦日子』的這個方式來應付經濟下滑。」

謝教授認為,中共現在是用保黨的力量把各方勢力聯合起來,「餓肚子事小,如果黨沒了,我們的命都沒了,用這種危機感來壓制那些想保經濟的人,包括太子黨,因為他們也知道他們的利益是共產黨權力壟斷帶來的。」

弗萊曼分析也指出,習近平的邏輯主要是政治上的,而不是經濟上的。放棄清零政策將要求中共撤銷兩年多來一再明確下達的命令。

這不僅是承認了失敗,而且會嚴重削弱習近平精心打造的英雄崇拜的合法性……因此,在黨的代表大會之前修改政策對習近平來說是一個無法接受的風險。

弗萊曼認為,「在大躍進之後,劉少奇和鄧小平這些務實派試圖回歸市場經濟改革。為了抵抗他們,毛澤東轉向了一種越來越偏執的壓制和意識形態政治風格,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

弗萊曼指出,安徽省蕪湖市在發現一宗陽性病例後,封城並開始大規模核酸檢測。12月和1月被封鎖了一個多月的陝西省西安市,又回到了事實上的封鎖狀態。

工業城市鄭州和蘇州已啟動大規模檢測,禁止社交聚會,關閉電影院、健身房和酒吧,並建議居民在家工作。除非所有這些城市同時成功遏制疫情爆發,否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似乎將走向滾動封鎖和嚴格限制城際旅行。

「即使在黨的代表大會之後,習近平也可能認為放鬆清零的疫情政策的風險令人無法接受。現在是市場認真對待這種可能性的時候了。」

弗萊曼則認為,與大躍進一樣,疫情封鎖對宏觀經濟的總體損害可能比官方數據顯示的要嚴重。

丹尼爾‧羅森(Daniel Rosen)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中表示,儘管即將推出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中國經濟第二季度真實數據肯定會更惡劣。

習近平已承諾2022年實現5.5%的GDP增長目標,地方官員操縱經濟數據的壓力只會隨著二十大的臨近而增加。

羅森分析指出,如果清零政策成為永久性政策,中國可能永遠不會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重新開放,尤其是對外國人而言。但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

弗萊曼認為,習近平的清零政策其實是毛澤東式的群眾動員。如果是這樣,中國將成為一個沒有活力、更集權、更强調黨的統治和群眾的追隨意識形態的社會。

謝田教授認為,最大的影響是中國外貿開始減少了,就是說產業鏈轉移了。

例如,日本汽車業的停產的原因是汽車引擎裡邊有個零件,只在中國生產,因為封城,全部生產都停止了,雖然是很簡單的零件,一旦在中國停產,在其它地方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做起來的,這就導致供應鏈就中斷了。

所以清零政策正在迫使外資漸漸撤出中國。

「現在如果加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幾個經濟中心都封鎖起來,中國經濟就真是要垮掉了。就看中國老百姓忍耐能力了。」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梁耀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150)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