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層閉門會議 透露清零內幕
【新視角看新聞】政治領導層知道清零對經濟意味著什麼,只是目前無法改變政策,在2022年舉行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之前,政府堅持清零政策。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日前接受德國媒體《新蘇黎世報》(NZZ)採訪時透露,在閉門會議上,中共高層清楚地表示,中共知道清零政策的危害,但是在二十大權力爭奪戰結束之前,中共不會改變政策。
伍德克說,Omicron變種病毒浪潮現在在中國就像是打地鼠,首先是西安封城,然後是深圳,上海;「當國外已經學會跟病毒共存時,在中國,當局卻總是退回到原點。」。
作為在中國生活工作30多年、並且在上海定居的頂級歐洲商界人士,伍德克可以接觸到高級別的政府官員,同時伍德克也能接觸中國經濟、社會的第一手消息。
伍德克所在的中國歐盟商會曾經在4月8日致函中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介紹清零政策如何擾亂歐洲公司在華運營,信中說,大規模測試和隔離的舊方法已經不能應對Omicron變種病毒,北京應該修改政策。
在致函20天後,伍德克接受德國媒體NZZ採訪時,被問及是否看到有跡象表明,北京當局會重新考慮清零政策?伍德克回答:「沒有,沒有。」。
伍德克曾經嘗試告訴政府聯繫人,建議中共當局可以以其它國家為例,務實處理病毒問題,學會與病毒共存,但是中共官方聽不進去。
伍德克表示,在德國每天新增15萬個病例或許不是一個問題,但在中國,2萬個新病例仍然會被認為太多了。
伍德克說:「在過去的兩年裡,黨的領導層和政府一直在編造一種說法,就是中國對這一流行病的處理比腐朽的西方國家好得多。」,「現在這種說法在中共面前炸開鍋了。」。
伍德克還透露跟中共高官在閉門會議上的部分談話內容,官員們表示,中共高層很清楚,清零對經濟的影響,但是不可能在二十大之前結束清零。
伍德克說:「在閉門會議上,特別是在處理經濟和商業的部委,我遇到了消息靈通、思想開放的高層政治家,高層政治家知道清零對經濟意味著什麼,只是目前無法用這些來促成政策改變,在2022年舉行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之前,政府堅持清零政策。」,「習主席希望被確認獲得第三個任期,所以習主席不能在接近終點的時候改變自己的說法。習主席把自己同時放在兩個死胡同裡:不能改變清零政策,也不能改變與普京的友誼。」。
那麼普通中國老百姓對清零政策的反應是什麼?「民眾真的很害怕這種病毒」,伍德克說,「在這裡,任何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都會像囚犯一樣被從家裡帶走,被迫與其他數千人一起住進方艙,那裡的條件很糟糕,在那裡的人,往往真會染病。」。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也在不斷進行官方與民眾的「貓捉老鼠」遊戲,再多的網絡審查員也跟不上憤怒民眾發帖、轉發的速度。
伍德克很能理解中國民眾的感受,伍德克表示,中共的宣傳讓中國人非常害怕這種病毒,「當局沒有告知Omicron變種病毒比較溫和,也沒有告知其它國家已經學會與病毒共存,中共當局花了一年時間唱衰西方的mRNA疫苗,結果是中國人不相信接種疫苗。」。
同樣的,官方過去的宣傳也造成了目前的窘境,中共無法在黨代會前承認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代替清零。
伍德克說,「這就是問題所在:政治領導層不能承認,在如此接近黨代會的時候,還有另一種處理COVID的方法;政治領導層不能承認,歐洲人可以再次飛行度假,並且在很大程度上,過正常的生活。政治領導層也不能承認,除了中國的疫苗之外,使用mRNA疫苗也是有意義的。」。
近期網路上流傳美國洛杉磯、加拿大溫哥華機場出現「中國太空軍」的影片,顯示有從頭到腳身著白色防護服的人,就是中國大陸常見的大白裝,拉著行李箱出現在機場大廳,因隊伍很長,這些著裝異常的人引發周圍乘客側目而視;有知情人透露說,這是中國機組人員COVID-19期間的標準著裝。
伍德克說,原本2022年開始是一個經濟大年,製造業在1月至3月都不錯,但是從3月28日開始,隨著上海確診病例,一切都崩潰了。
一地封城,多地受連鎖反應,清零政策讓上海以及周邊地區付出了極大的經濟代價;作為中國最大、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在4月的前三週,上海都市區的貨運量同比暴跌81%,附近的江蘇省錄得30%的下降,在全國範圍內,4月份的貨運量同比下降了15%。
有些汽車製造商在江蘇省生產,沒有受到上海封城的直接影響,但是因為無法從數百個分包商處,及時獲得零部件,無法自行生產,或著貨物無法通過封鎖區,不得不停產,每家企業現在都在拚命填倉。
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或許會進一步反應出這些影響,對於官方一再宣稱的5.5%年增長目標,伍德克預計不太實際,可能低於4%甚至更低;伍德克說,「在商界相信清零政策會改變之前,投資的雄心不會回來」,「沒有任何財政政策可以彌補這種限制。」。
伍德克說,「中共系統聚焦清零,導致許多官員處於一種自我毀滅模式,官員不關心短期經濟;在當前的政治中,重視商業的官員幾乎熬不下去了,極大的恐懼,一次又一次地從政治領導層得到確認指示:如果你的城市裡有確診病例,你就有問題。」。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154)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