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紅線」不明誤觸法律 港新聞自由排名暴跌

【新視角聽新聞】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表2022年世界新聞自由排名,在評選的180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排名從第80名跌至第148名。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表了2022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在評選的180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的排名從第80名大幅跌落至第148名,中國依舊墊底。

根據2022年的最新新聞自由排名指數,前三名的國家是挪威、丹麥與瑞典,最後三名是朝鮮、厄立特里亞與伊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已從去年的第80名跌至今年的第148名,一年之間退步68名,跌落之慘,史無前例。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界定,年度新聞自由排名根據各國的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等架構脈絡,和安全性等五大範疇進行評比,並且將記者和媒體所受侵害事件量化統計,加計記者、研究人員、學者與人權捍衛者回覆問卷的質化分析,得出總評分。

中國大陸排第175名,倒數第六,比去年微幅提升2名,無國界記者組織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édric Alviani)告訴美國之音,這是因為評分標準的調整,使得某些國家排名因此些微更動,不代表中國的新聞自由度有所改善。

艾瑋昂強調,2021年秋季以來,西安、深圳等數十個城市,再次傳出新冠疫情,北京也順勢收緊了對新聞和消息的審查,其中,上海「清零」封城期間,民怨沸騰,網絡遍傳一則反映市民和基層人員強烈不滿的錄音影片《四月之聲》,迅速被各大社交平台下架,就是一宗案例。

艾瑋昂說:「新冠疫情的爆發,給中國政府新的藉口,來鎮壓民眾表達意見的自由,以及媒體報道真消息的自由。」,艾瑋昂表示,中共推動威權政策並且鼓勵其他國家安裝其資訊監控的科技產品,為全球做了最壞示範。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總分為41.64,被評為「狀況艱難」,只有「社會文化脈絡」評分合格,有57.45分,其餘四個範疇均低於50分,最差的是包括記者身心和職業安全的「安全性」評分,只有31.78分,已經達到「狀況惡劣」的程度。

這代表香港的新聞工作者有極高的風險,會面臨謀殺、拘押和暴力毆打等生理傷害,以及恐嚇、監視、騷擾、仇恨言論、人肉搜索等心理威脅,或是因失業、沒收專業器材等情況所導致的職業損失。

艾瑋昂告訴美國之音,「我們曾幾次提出ㄨ警告,港版國安法很可能會被用來對付媒體,港版國安法通過第一年,主要鎖定政治異議人士,但是到了2021年,果然被用來打壓記者和媒體。」。

艾瑋昂還表示,港府去年利用《國安法》對付新聞工作者,導致仍有12名記者與新聞自由捍衛者在香港遭拘押,相當於中國拘押記者人數的十分之一。

一年多來,在港版《國安法》威嚇下,香港親民主派的獨立媒體,包括《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和《眾新聞》等被迫關門,新聞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也倍受威脅。

台北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叡人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國安法》的煽動罪適用範圍無所不在,近期民主派資深記者區家麟被捕、以敢言著稱的民調學者鍾劍華,被迫離開香港,都一再打擊香港的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造成的寒蟬效應持續擴大,4月30日,北京政府指定的下屆香港特首唯一「候選人」、港府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在媒體會上依然宣稱,「香港新聞自由一直存在,無需用到『捍衛』字眼。」。

艾瑋昂表示,李家超和現任特首林鄭月娥都在自欺欺人,香港政府順從北京,沒有真正實踐新聞自由,《香港基本法》所列的新聞自由已經名存實亡,如果民主國家不再積極支持香港,並且持續向中共施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恐怕會持續惡化,直追中國大陸的水平。

在台港人團體「香港邊城青年」執行委員馮紹天向美國之音表示,在中共控制言論的大環境下,不僅反對派港媒凋零,殘存的媒體也開始自我審查,香港已經無法奢望新聞自由。

吳叡人分析認為,北京一向挑選文官出身的官僚或是香港資本家出任特首,這次欽點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很明顯是要維持香港秩序,繼續鎮壓言論與新聞自由。

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主席瑞凱德5月3日宣布,香港「人權新聞獎」停辦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自2023年起接棒續辦,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也發表聲明宣布,將接棒香港,從2023年起接辦人權新聞獎的管理工作。

根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稿,學院院長巴茲(Battinto L. Batts)表示,「由於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受到許多、而且是越來越多的威脅,表彰有關人權問題的傑出報導,在今天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學院講座教授蒂默斯曼(Jeffrey Timmermans)則聲稱,「雖然香港和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將不再舉辦人權新聞獎讓我感到難過,但我很榮幸能夠幫助確保獎項的重要遺產得以延續。」。

蒂默斯曼曾經擔任香港外國記者會董事、香港大學新聞以及傳媒研究中心名譽教授,在香港大學任職期間,曾經協助舉辦2017年人權新聞獎,也曾經擔任2014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評審團團長。

人權新聞獎是香港外國記者會為表揚人權議題報導而設立,4月25日,香港外國記者會宣布暫停頒發2022年的獎項,理由是「紅線」不明,不希望誤觸法律。

吳叡人分析認為,香港的言論紅線只會越來越緊,「不只是我們外部觀察,香港內部的人已經不知道紅線在哪裡了,我們直接從言論場域觀察,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只會更惡化,而且港府的控制,從比較強烈批判激進的言論,逐步擴展到連溫和的言論都要逮捕。」。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松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256)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