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開會「堅持清零」 李克強同日促生產
【新視角看新聞】5月5日習近平李克強同日開會,一個強調堅持「清零」不動搖,一個「扶助外貿企業」等。中共強硬清零引發國際高度關注,質疑北京「自投清零陷阱」把中國經濟逼向大蕭條邊緣
中共政治局常委會5月5日召開會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強調,防控工作處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堅決與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方針的言行作鬥爭。
同一天,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央視報導,為扶助外貿企業應對困難,會議決定,一、要著力保訂單和穩定重點行業;二、要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三、要出台便利跨境電商出口退換貨政策;四、要加大外貿企業信貸投放等。
在此之前,習近平曾在不同場合強調堅持清零政策,而李克強也多次召開經濟會議,透露受封城影響,中國經濟正面臨嚴重問題。
對於中共黨政不同調,時事評論員橫河在自媒體《橫河觀點》中分析,中共的體制是黨凌駕於政府之上,從建政以來就是如此,並以文革舉例,所謂「黨抓革命政府促生產」,革命往往不是促生產而是阻礙生產。
橫河認為,「清零和經濟不可兼得,其中一個要擴大另一個就必須減少,所以要抓經濟,清零的標準就必須降低。」
5月5日,官方通報,新增5038例本土確診,其中上海占4651例,北京占50例,上海已從4月峰值時的每日2萬多例逐步減緩。
目前北京疫情在升溫,有4地升為高風險區,有64個地鐵站被封停運,市民被要求居家辦公。5月5日為「五一」假期後第一個上班日,不少市民騎自行車上班。
今年以來,中國數十個大城市幾乎處於完全或部分封鎖的狀態。
根據北京市場調研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估計, 4月中國就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受到大範圍封控禁足的影響。數億人坐困家中,重創生產和消費。
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上海,自4月1日全面封城,迄今並未完全解封,幾乎每日都傳來市民因飢餓、求醫無助、精神崩潰等自殺的案例。
而剛過去的4月份,中國經濟屢屢亮出紅燈。
今天(5月5日),財新公布4月中國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為36.2,較3月下降5.8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此前公布的4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降至46.0。
生產和消費的景氣度雙雙繼續在收縮區間下探,拖累了4月財新中國綜合PMI下降6.7個百分點至37.2,同樣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
這與此前中共統計局公布的PMI趨勢一致,即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第二個月收縮,降至47.4%。4月非製造業PMI跌至41.9,創2020年2月以來新低。
PMI的榮枯線是50,高於50代表經濟擴張發展,低於則代表衰退。
除了生產、消費之外,就業問題也拉警報。美國媒體《外交政策》報導,中國城市青年失業率已超過16%,高於大流行前的10%左右。
股匯率方面,路透社報導,4月中國人民幣匯率下跌超過4%,為28年來的最大單月跌幅;股市則是繼俄羅斯受到制裁之後,今年表現第二差。
如同李克強所說的「要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路透社5月5日報導,中國港口運載原物料船隻排隊情況仍然嚴重,上海有344艘貨輪塞在港外無法卸貨,數量較4月增加了34%。
路透社引述加拿大RBC銀行的研究指出,當前全球有1/5的貨輪塞在各港口外。現在從中國的倉庫運送貨品到美國,可能需要比一般時間再多74天。
歐洲最大內河港口杜伊斯堡港負責人班根(Markus Bangen)對德國之聲說,「預期上海港的貨流量實際上不會超過40%。」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讓國際物流承受明顯損失,中共既要「堅持清零」又要「促經濟」的怪象,引發國際高度關注,法廣日前發文《清零太瘋狂 囚禁不可逆 西媒質疑習近平有無邏輯》。
文章說,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中共一意孤行推行清零政策,「代價極高,已經將國民經濟逼向了大蕭條的邊緣」。
《費加羅報》以「中國自投清零陷阱」為題說,當世界重新獲得自由並扔掉口罩時,中國正在為其主要的大都市上緊螺絲。
文章質疑,習近平沒有為上海,也沒有為其它46座受到全部或部分封鎖的城市說一句話,也沒有解釋為什麼他沒有選擇給他的人民接種有效的疫苗。就這樣,總共有3.45億的中國人被關了起來……
法國《世界報》在題為「習近平落入自設的陷阱」的文章說,三位有影響力的商界人士相繼敲響了警鐘,「中國的情況不妙」,中國經濟「半癱瘓」,「你正在一頭撞向南牆」等。
這三人,一位是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歐洲的實業家德國人伍德克(Joerg Wuttke);一位是美國的經濟學家,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總裁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還有一位是中國金融家、阿里巴巴的董事單偉建。
過去五週,上海2500萬居民陷入了卡夫卡式地獄,他們被飢餓籠罩,被強迫性的禁閉驅使,《費加羅報》社評說,讓人想起中國式古拉格——勞改的鐵律,「清零難道就是為了這個!」
社評說,疫情在中國,囚禁已不可逆轉……這就是北京清零戰略的「成功」,這就是共產制度遠遠超過西方民主模式的證明!「奧密克戎將中國頭號人物推到了他的全封閉的瘋狂邏輯的盡頭。」
法國《世界報》刊載塞爾齊-巴黎大學張倫教授的文章說,北京陷入一場抗疫戰爭,一直在不惜一切代價運用「清零」的方法應付疫情。
《華爾街日報》認為,在北京眼中,清零「不再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它已經成為中國模式的象徵,甚至是我們當今世界特有的『東升西降』的文明變遷的證明」。
德國之聲則援引柏林出版的《日報》刊的題為「破碎的城市」的長篇文章,介紹上海封城引發的種種人為悲劇,指出北京極端的抗疫已演變為一場「宣傳戰」,為此付出代價的是封控之下的市民。
文章說,「清零成了所謂體制優於西方的象徵。但眼下,這有適得其反的危險:流行病學意義上對病毒的零容忍策略,毫不留情地揭露出獨裁統治的種種弱點。」但是為了二十大連任,習近平不會放棄清零路線。
橫河表示,僅不放棄清零這一項,就足以使中共無法達到今天的經濟目標,「經濟真的垮了,中共統治也就難以為繼了」。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靜採訪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933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