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見俄國被制裁孤立 中共呼籲自力更生

【新視角看新聞】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共強調自力更生,在見證俄國因入侵烏克蘭而招致西方國家嚴厲制裁後,中共希望「自力更生」的緊迫感似乎更加強烈。

俄羅斯自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迅速招致西方國家制裁,2月25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的社論,號稱要獨立自主保證黨始終勝利。

3月18日,中共黨煤《光明日報》發表「堅持獨立自主」的社論,再次強調「堅持獨立自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北美投資顧問、中國問題專家Mike Sun對大紀元表示,「美國聯合盟友對付俄羅斯的手段,多少有點殺雞儆猴的味道。」,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招致美國及其盟友全方位制裁,令中共感到恐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中國部主任、現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共看得很清楚,西方大國以非常快速、非常有凝聚力的方式針對俄羅斯採取了行動。

據國際制裁跟蹤平臺Castellum.AI統計,截至4月29日止,俄羅斯因為入侵烏克蘭已經招致10,128項制裁,創下被制裁最嚴重國家紀錄,其中最嚴厲制裁包括,俄羅斯美元資產被凍結、部分銀行被逐出SWIFT系統、俄羅斯寡頭及其家族受制裁等等。

另外,據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統計,截至5月5日,全球已有近1,000家公司宣佈撤出或縮減在俄國業務,涉及行業橫跨能源、汽車、金融、航空、礦業、重工業、資訊科技、商業諮詢、會計、物流、娛樂、酒店、零售等各個領域。

美國時政評論員、中國問題專家季達對大紀元表示,「儘管美國及盟友在全力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但最終目的是削弱俄羅斯實力,從而集中力量對抗中共。」。

Mike Sun說,「實際上美國早就已經啟動與中共全面脫鉤的計劃,包括高科技、金融和出口等各個領域,當然中共也在做脫鉤的準備,以糧食為例,中共一直在囤糧,習近平反覆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要確保碗裡裝的主要是中國糧。」。

高科技是中共最弱的領域之一,特別是半導體技術,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美國政府已經將一千多家中國相關實體列入制裁名單,包括華為、中興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及眾多央企,目的是防止中共竊取美國關鍵技術。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講師、北京大學博士郭年順2021年10月撰文稱,美國技術斷供,明顯對中國關鍵企業和產業造成損害;華為被美國封殺、高新科技被「卡脖子」,凸顯中國自產半導體行業擴大產能和高端研發的緊迫性。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2021年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工具、材料和生產技術方面「明顯落後」。

據行業分析師估計,在晶片製造方面,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比台積電等領先企業落後10年;在精度方面,中芯國際仍停留在14納米的製作精度,而台積電正準備將其精度提高到2納米。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對大紀元表示,美中科技戰之後,中共當然希望快速建立自主可控的半導體供應鏈,但是美國施加的各種管制措施,以及通過盟友限制中國取得重要設備或關鍵晶片,使中國半導體發展停滯不前,並且不得不仰賴台灣的半導體終端產品。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也對大紀元表示,台海兩岸供應鏈聯繫非常緊密,目前很多台商在中國生產零組件,這些零組件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台商撤出中國,對中國來說,將是難以想像的。

中國占全球半導體需求的三分之一,儘管中共已經投入巨資發展半導體產業,但是中國生產商只能滿足中國需求的10%;相比之下,台積電供應全球54%的半導體市場,而中國主要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和華宏分別僅供應全球的5%和2%。

美國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教授鄧尼斯‧西蒙(Denis Simon)2021年6月以《四面楚歌的中共尋求更大技術自立》(Embattled China seeks greater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為題撰文指出,如果進口受限,並且缺乏國內供應來源,中國企業可能會在當前的國際分工中失去優勢。

全球的共產黨始於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的一群流氓無產者,而1949年竊政的中共,同樣從「一窮二白」起家,中共學者、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呂祥2018年9月總結稱,中共國經濟發展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面學習前蘇聯;第二階段,中蘇關係破裂後被迫自力更生;第三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後,利用外資,引進、消化外國先進技術和設備;第四階段,最艱難的自主創新、產業優化升級階段。

呂祥稱,阻礙中共國崛起的最大難關是美國關,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呂祥講話的時間點,是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為遏制中共發起的美中貿易戰之後。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宣佈將對約60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以懲罰中共「盜竊美國知識產權和商業祕密」,並且美國還將限制中共獲取美國技術。

2018年7月13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出席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時承認,中共科技發展水準,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較國際先進水準還有很大差距,並且強調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

2020年5月,在美國加大力度遏制中國科技行業的背景下,中共被迫推出了「雙循環」戰略,習近平稱,為了減少對變化無常的外國經濟的依賴,中國民眾需要花更多錢,國內製造商也需要進行更多創新。

2021年3月,中共推出「十四五」規劃,計劃未來五年內每年增加7%的研發投資,以實現科學技術自力更生;《南華早報》3月6日報導說,自力更生是中共政府2022年的首要任務。

不過杜克大學教授西蒙警告說,迫使中共領導人在技術上更大程度上自力更生的必要性,有可能使中國進一步脫離全球經濟主流。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專題部記者溫妮、梁欣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388)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