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經濟大幅轉變 習近平妥協換連任?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除疫情「清零」之外,將大幅改變宏觀經濟政策,習近平只好通過釋出有利於黨內各個既得利益集團的經濟政策,來換取他在中共『二十大』上打破慣例再次連任。

在最近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除疫情「清零」政策未有改變之外,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大幅改變經濟領域政策。

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習近平在連任問題上遭遇到空前的阻力,目前只好釋出有利於黨內各既得利益集團的經濟政策來換取他在中共「二十大」上連任。

4月2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會議。

會議稱,中共將大幅改變宏觀經濟政策,實施退稅減稅減費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利用貨幣工具,實現「穩經濟」、達到預定增長目標(2022年增長目標為5.5%)。

會議內容顯示,中共將在高科技、平台經濟產業、土地農耕業、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能源和環保等領域加入大資金的投入與政策支持,並稱要防止突發性事件發生,以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中國問題專家石山表示,中共黨內各個利益集團之間早已失去平衡,包括過去的反習派和非反習派。

習近平在第二個5年任期內實施的一些政策,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比如嚴厲的疫情「清零」政策和急速左轉的「國進民退」經濟政策等,再加上「反腐」運動打倒了大批中共高層,這些都導致習近平與整個官僚集團對立起來。

石山指出,「習近平與整個官僚集團對立,就使得習近平在連任問題上遭遇到空前的阻力,現在,習近平只好通過釋出有利於黨內各個既得利益集團的經濟政策,來換取他在中共『二十大』上打破慣例再次連任。

恐怕習近平只有通過不斷的後退來換取各個派系勢力的支持。」。

在江澤民當政時期,中共黨內形成一股以江澤民為頭領的政治勢力,外界稱為「江派」。江派是習近平最大的、最有威脅性的政敵。

就在4月23日,據有江派背景的「多維網」刊登文章「新加坡第四代總理接班人確定給中國的啟示」——談論如何確立中共最高領導人更替制度問題。

文章稱,中共應該徵求更多政治精英的意見,由約200名中共中央委員來選定下一代中共最高領導人。而此時正值習近平謀求第三次連任而且在阻力重重之際,如果成功,將打破中共政治強人鄧小平留下的既定規則。

中國問題專家李燕銘對大紀元說,多維網刊文提議「選出」接班人,有逼習近平退位之意,它在為江派做「傳聲筒」。

「中共二十大前夕,江派操控中共的海內外文宣系統密集發表反習文章,其政變企圖日益公開化。」

中共高層領導人將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共「二十大」換屆,預計屆時將大致確定中共未來5年的權力格局。很多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習近平在「二十大」連任的可能性極大。

4月26日,「多維網」發表上述文章後,突然宣布關閉。李燕銘認為,「多維網」發文「逼宮」後,遭到習近平派系勢力的清洗。

早前大紀元報道指出,佔據了中國90%以上企業數量的中小型企業,原是最有活力的企業,根據官方2021年發表的數據,中小型企業繳付了50%以上的稅收,產生了60%以上的GDP(國內生產總值),佔據了70%的技術創新,以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機會。

但現在,中小企業正在逐漸萎靡。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4月8日發表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已連續四個季度呈下降趨勢,其中,8個分行業指數在第一季度全部下跌,跌幅較大的為批發零售業和社會服務業指數。

5月6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中國目前正經歷自疫情初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放緩,放緩還有可能蔓延至其它國家,它的亞洲鄰國看起來尤其容易受波及。

隨著上海和其它城市為應付新冠病毒疫情而採取封鎖措施,以及至關重要的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中國的經濟前景迅速黯淡。

根據中共國家媒體央視5月5日的新聞,中共最高權力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會議,強調病毒在不斷變異,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並堅決抵制「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清零政策的言行。

首先,清零政策直接衝擊中國國內需求。國內需求暴跌將拖累面向中國的出口商,另一方面,清零措施也會擾亂中國對其它國家的供應鏈,特別是周邊的亞洲製造商。

央視5月5日的新聞報道指出,受對華出口的拖累,韓國4月對外總出口升幅降至一年多來最低水平。向中國提供半導體、機械等商品的台灣和日本也可能出現類似趨勢。

即便是從中共官方的數據也能看出消費者支出的低迷。

除了消費,生產活動方面也沒有好轉的跡象,一些原材料出口國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經濟帶來的寒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全球能源和食品價格飈升,但與中國需求一直密切相關的原材料商品,尤其是工業金屬價格並未同步上升。

在4月,鐵礦石價格還下跌了約10%,鋁和銅也出現類似幅度的下跌。

自2021年以來,北京房地產、教育培訓以及高科技等多個行業受到挫折。直到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仍深陷低谷中。

在上述所有衝擊中,外國商界意見最多的仍然是清零政策,認為嚴格防範措施無效,且會使本已脆弱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歐盟商會5月5日公布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大大削弱了在華歐洲企業的信心。近四分之一的企業考慮將投資轉移出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披露亞洲最大私募基金的香港太盟集團(PAG)總裁、阿里巴巴獨立董事單偉建對中國經濟的私下看法是3個「最」,即市場對中國股市的情緒處於過去30年來最低位,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處於過去30年來的最高位,中國經濟亦處在過去30年來最惡劣的狀態。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明健、王祥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389)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