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各國看壞中國經濟? 李嘉誠罕現身引關注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股市最近大幅下跌,資本外流加速,支撐經濟的房地產行業也陷於債務危機之中。然而李嘉誠旗下公司時隔十年突然出現在中國的土地拍賣場,引發關注。

《華爾街日報》5月10日報道,對數年前尚有記憶的人來說,現在的場景讓他們想起幾年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動盪時期。

2015年和2016年期間,人民幣累計貶值約10%,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了近一萬億美元,同時國內還面臨房地產和工業債務危機。

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中共央行希望降息或執行類似降息效果的貨幣政策的背景下,雙方政策會互相沖突。

尤其考慮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如果推出更強而有力的反周期刺激措施,可能會重新推高全球能源價格,這可能會促使美聯儲在加息和縮表上越發激進。

中國的外匯儲備4月減少了680億美元,這是2016年底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也是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4個月減少。

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研究,2022年2月和3月,流出中國債券市場的資本總額超過300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

《華爾街日報》還提及,對2015年危機重現的擔憂可能進一步限制中共央行的手腳——即便中國經濟深陷低迷,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越發難以實現——還得要基本維持10年期中國國債的收益率。

目前,美中利率已經出現十年來的罕見倒掛,十多年來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首次高於十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

此外,無論國際經濟組織,還是私人投資機構都在調降中國經濟2022年的增長目標。儘管官方不會承認這種趨勢,但它也無法簡單否定這種共同的認知。

《華爾街日報》總結說「從數碼上看,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形勢令人擔憂,但還沒有到很嚴重的程度。」。

中國股市最近大幅下跌,資本外流加速,支撐經濟的房地產行業也陷於債務危機之中。與此同時,美聯儲已開始加息,中共央行則希望降息刺激經濟。

在內外部壓力下,自4月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累計下跌5%。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公司時隔十年突然出現在中國的土地拍賣場,競投廣州一處地塊。讓人發出質疑。

對於這次競拍,有評論稱是因李嘉誠看到機會,也有評論認為這是百分百「作秀」,是迫於壓力所做的表面文章。

5月5日,根據財聯社報道,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迎來首輪集中供地拍賣,一日之內出讓18宗涉宅用地,共賺進341億元人民幣(54億美元)。

此次拍賣,最搶眼的地塊為白雲區空港大道中地塊,經過25輪競價,最後由中海地產以27.2億元人民幣(4.38億美元)奪得,溢價率15%。

爭奪這一處地塊的,除了一批中共央企外,還有久未現身的「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 Limited,前聯交所上市代碼:0013),儘管其僅參與一次競價,隨後便未有進一步動作,但它的出現仍相當引人矚目。

和記黃埔隸屬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商業帝國,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長和系就以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兩家公司為主體進入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

這次是和記黃埔久違近十年後再次參與在中國大陸公開市場的土地拍賣。

自2012年12月4日,和記黃埔以2,320萬元人民幣(365萬美元)拿下武漢蔡甸區一塊地後,就未再在中國進行過大規模土地收購。

被稱為全球最精明的商人之一的李嘉誠,其動向一直是市場的風向標。儘管李嘉誠這次在廣州競投未有收穫,但他旗下公司罕見現身中國的土地拍賣市場,這一信號令市場浮現聯想。

廣州克而瑞首席分析師肖文曉對財聯社表示,「一個缺席了好久的企業,突然出現了,應該是看到了機會。」

網民「谷風」的用戶在推特上發文聲稱,李嘉誠敢在中國目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吃「回頭草」,不是因中國大陸營商環境變好了,而是在抄底(趁價格大跌時購入),不僅是抄經濟的底,更是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政治底。

谷風稱李嘉誠不僅「是一個手眼通天的絕頂大商家,還是一個超級政治家」。

時事評論人士、原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元華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抄底李嘉誠都不想攪和,作秀,百分百作秀。」;李元華認為,李嘉誠既然決意離開,不可能輕易回頭。

自2013年起,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就開始相繼拋售中國大陸的資產。

據《華夏時報》報道,2013年8月,和黃、長實將各自所持廣州西城都薈廣場50%股權轉讓後,李氏家族將廣州項目作價16億元人民幣(2.4億美元)賣了出去;

此後,李氏家族又出讓了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盛邦國際、上海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南京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北京盈科中心等項目。

李元華認為,李嘉誠早期撤資的原因在於,李嘉誠並不認同中共的經濟發展模式,李嘉誠早就看出中國經濟在下滑,不僅無任何發展潛力,而且遲早要崩盤;

李嘉誠這次的動作只是迫於中共某一派別給他施壓情況下所做的表面文章,因為中共近期因經濟低迷而大張旗鼓鼓動老百姓投資房地產。

李元華說:「李嘉誠本來不屬於習近平陣營,他是得利於江曾(江澤民、曾慶紅)當政的時代,習近平上台後已沒實質性的東西在他背後做靠山,同時他看到不同政治派別在內鬥,所以一旦『改朝換代』,他也得走人。」。

2022年3月17日,長江和記和長實集團公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長實集團的中國大陸土地儲備仍在繼續下降,較2021年再降400萬平方呎。

根據長江和記年報,儘管李氏家族不少歐洲資產被出售,但在其2021年收入中,歐洲市場佔比高達55%,中國大陸祇佔10%。

李元華認為,李嘉誠的精明在於他早有預判,而且撤資隱蔽。

「現中國國內那些人誰都撤不了,如這些人有錢在海外,他們立刻就會捲鋪蓋走人,但中共不允許那些人把錢騰挪出去後走人,要死一起死,要沉一起沉,所有官商結合的既得利益者都被綑綁在一起。」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專題部記者葉依帆、大紀元王祥編譯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