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大基建保GDP增長?中經濟放緩現影響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國家鐵路集團2021年的總負債已達年收入的4.4倍。雖然鐵路系統虧損嚴重,發改委近期仍然強調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想要靠著大基建來保GDP增長。

中共國家鐵路集團2021年的總負債已經達年收入的4.4倍,雖然鐵路系統虧損嚴重,中共發改委近期仍然強調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問題專家表示,中共不考慮投資效益,虧損也要幹,就是想要靠著大基建來保GDP增長數字。

根據《2022年第五期中國鐵路建設債券信用評級報告》5月10日披露的消息,中共國家鐵路集團(簡稱國鐵集團或中國鐵路)2021年的總債務為49,827.85億元(人民幣,以下同),營業總收入為11,313.47億元,累積的總債務已達到了年收入的4.4倍。

中城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在報告中表示,國鐵集團財務指標出現明顯惡化,再融資的環境惡化;但是「鐵路建設基金對本期債券提供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也就是中共政府為國鐵集團償還債務提供保障,中國鐵路建設基金是政府性基金,年終結餘可轉下年度繼續使用,並且可以用於「與建設有關的還本付息」。

國鐵集團官網5月6日稱「鐵路經營結果好於預期」,但是近期公布的財報顯示,2021年淨利潤仍虧損498.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6.33%,比2020年增加了0.7個百分點。

對中國鐵路系統嚴重虧損的現狀,中國問題專家Mike Sun對大紀元說:「虧損也得幹,這是計劃經濟的特點;中國這麼多條高速鐵路中,真正盈利的似乎只有京滬高鐵。」。

近期,中共當局在主要會議中多次強調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4月26日的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以及4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共發改委4月14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基礎司副司長鄭劍介紹了在資金上如何擴大對交通基礎建設的投資,並且宣稱要「突出資金保障」。

鄭劍提到兩個資金來源,一是中央預算,二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鄭劍說,2022年以來已下達鐵路、民航、公路等領域,中央預算內資金計劃467.5億元,審核通過兩批交通領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地方政府債券的一種,是為了籌集資金建設某專項具體工程而發行,地方政府往往以項目建成後的收入作為還債的保證。

對於中國目前大舉投資基礎建設,Mike Sun說:「中共地方政府很積極,得到上面的指示後,快馬加鞭上項目,不談投資效益,就是想要靠著大基建來穩住基本盤,穩住GDP。」。

Mike Sun說:「2022年中共的大基建計劃投12萬億多,發行專項債,主要由中共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發行,地方政府也會發專項債,專項債並不列入中共政府的財政預算,是由中共政策銀行來負擔的債務,潛台詞是『投資是政府行為,不用求回報,還不上也沒關係』。

另一方面,5月12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從德國的工廠到澳洲的旅遊景點,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正蔓延到世界各地;北京嚴苛的清零政策已經從消費和生產兩方面衝擊中國經濟,而一直依賴中國作為一個大工廠和大市場的全球經濟體也感受到了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痛苦。

隨著中國的鄰國看著最大的市場下挫,亞洲的出口正在減弱,包括蘋果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在內的美國公司警告投資者,中國的供應鏈麻煩帶來了生產和交貨問題,以及銷售量下滑。

中國國內的汽車銷售已經崩潰,包括寶馬、大眾和TESLA在內的汽車製造商都受到衝擊,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5月10日公布的數據,TESLA4月份僅售出1,512輛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比3月份的6萬5,000多輛下降了98%。

中國經濟減速對全球經濟來說是一個雙重打擊,中國既是世界其它國家的商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巨大市場,也是全球貿易中心的製造動力。

比如:中國是巴西、智利或澳洲的石油、銅和鐵礦石主要購買地,同時也是德國、台灣和韓國等生產的機械、汽車和半導體的龐大消費市場,此外,這些製造業公司分布在世界範圍內的供應鏈也包括中國境內的工廠。

清零政策使得數百萬中國人留在家中,關閉工廠和商店,並且叫停公共交通,這些生產與消費活動被強制取消之後,上述國家的相關產業都連帶受到波及。

對美國來說也一樣,國內通貨膨脹高企,正在擠壓家庭預算;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週警告說,除了烏克蘭戰爭,中國的經濟困境,尤其是產業鏈問題可能會加劇美國的通脹壓力。

根據聯合國2020年的數據,中國約占全球製造業產出的三分之一,5月8日的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的出口增長大幅放緩,因為工廠停工,全球需求減弱,特別是在歐洲和日本。

另一方面,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稱,經通貨膨脹調整後,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比上年同期減少13%,銅的進口量減少4%,汽車和底盤的進口量減少8%。

一些經濟學家預計,隨著4月以來的上海封城,預計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將比第一季度還要萎縮,失業率也在上升。

雖然中共高官承諾通過大舉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刺激經濟增長,但許多經濟學家質疑當局如何做到堅持嚴苛的清零政策,同時又放鬆管制和重啟經濟。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投資分析部門已經把對中國股票和債券投資的立場由看漲下調至中性。

如今,貝萊德認為,北京對大流行病COVID-19的應對造成了越來越大的經濟損失,「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迅速惡化,封控將削減經濟活動」。

以上的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李思齊、王祥編譯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584)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