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全球食品價格為何飆升? 四大關鍵問題解讀

【新視角看新聞】食品商品價格在俄烏戰前已處於10年高位,俄烏戰期間加劇供應短缺,2022年3月聯合國全球糧食商品價格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未來價格是否會下降尚無定論。

食品商品價格在俄烏戰前已處於10年來的高位,戰爭又進一步加劇供應短缺,2022年3月聯合國全球糧食商品價格創下有史以來最高,小麥價格自2021年7月以來上升了近80%。未來價格是否會下降尚不確定。

世界各地家庭在購物時都能感同身受:小麥、粟米或食用油等基本食品價格直線上升。

以下是路透社整理的關於全球食品價格持續上升關鍵問題的解讀。

第一點、是導致食品價格飈升的多個因素

2020年年中,全球食品價格開始上升,當時企業因COVID-19大流行而關閉,供應鏈緊張。由於缺乏貨車司機將貨物運送到超市,一些國家農民傾倒牛奶,水果和蔬菜自行腐爛,加上消費者囤積食物,這些因素導致超市價格飈升。

此外,由於封鎖限制人員流動,移民勞動力短缺也影響了全世界的農作物。

從那時起,世界許多地方的主要農作物都出現了問題。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巴西在2021年遭遇嚴重乾旱。中國的小麥產量一直是2022年以來最差的國家之一。

在疫情期間對糧食安全的擔心加劇,導致一些國家囤積主食以防止未來出現短缺現象,從而限制了全球市場的供應。

俄羅斯從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使食品價格前景急劇惡化。聯合國食品機構表示,價格在2月和3月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俄羅斯和烏克蘭佔全球小麥和大麥出口的近三分之一,佔世界食用葵花籽油出口量的三分之二。

烏克蘭是世界第四大粟米出口國。俄烏戰破壞了烏克蘭的港口和農業基礎設施,這可能會影響烏克蘭農業生產多年。

由於西方國家的制裁,一些買家正在避免從俄羅斯購買穀物。

此外,印尼在4月下旬禁止大部份棕櫚油出口,以確保國內食用油供應,切斷了世界上最大食用油生產國的供應,棕櫚油用途 從蛋糕到人造牛油等各種生產產品。

第二點、是哪些食品價格上升幅度最大?

在整個大流行期間,植物油價格高企進一步推高了更廣泛的食品成本。由於烏克蘭戰爭期間粟米和小麥的出貨量有限,穀物價格在3月份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根據聯合國糧食署的數據顯示,4月份奶製品和肉類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這反映了全球對蛋白質需求不斷增加,以及動物飼料(主要是粟米和大豆)的高價。此外,歐洲和北美的禽流感影響了雞蛋和家禽的價格。

美國勞工統計局5月11日表示,2022年4月的食品價格比2021年4月高出9.4%,這是41年來最大的年度升幅。雜貨價格2022年上升了10.8%。價格並未反映季節性波動。

肉類和奶製品變得更加昂貴。肉類價格飈升14.3%,包括雞肉價格上升16.4%,牛肉和牛仔肉上升14.3%、豬肉上升13.7%,煙肉價格上升17.7%。牛油和人造牛油同樣上升19.2%,牛奶價格上升14.7%,新鮮全脂牛奶上升15.5%。

雞蛋價格上升22.6%,麵粉價格上升14%,咖啡上升13.5%。水果和蔬菜也變得更加昂貴,柑橘價格上升18.6%,生菜價格上升12.7%。

日本4月份東京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5%,是2014年10月以來的最大升幅,並高過預期的2.3%,比上一次公佈的數字升1.3%。日本官員表示,4月份外賣壽司、漢堡麵及麵包的價格升幅最大。

第三點、是食品價格什麼時候能降下來?

很難說,因為農業生產取決於天氣等難以預測的因素。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5月初表示,如果烏克蘭農業生產和俄羅斯糧食和化肥產量無法恢復出口到世界市場,就無法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

世界銀行預測2022年小麥價格可能上升40%以上。世界銀行也預計2023年農產品價格將比2022年下跌。但這取決於阿根廷、巴西和美國的農作物供應增加——目前還無法保證。

由於各國避免從主要生產國俄羅斯及其盟友白俄羅斯購買化肥,化肥價格急劇上升,這會導致農民減少施肥,可能會進一步令農作物產量下降,從而延長糧食危機。

此外,極端天氣變得越來越普遍,也引發農作物生產另一個風險。

第四點、是誰受影響最大?

雖然全球多國民眾感受到食物高價的壓力,但受食品價格上升影響最大的人,大多生活在發展中國家,那裡居民收入中,大部份都花在食物上。

聯合國和歐盟成立的全球應付糧食危機網絡在一份年度報告中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面臨糧食危機的國家,包括阿富汗、埃塞俄比亞、海地、索馬裏、南蘇丹、敘利亞和也門。

2022年春天,小麥出口大國印度酷熱難耐,而美國南部大平原和非洲東部的農作物也受到了乾旱影響。

這對索馬裏、肯亞和埃塞俄比亞等東非國家來說是雙重打擊,這些國家的大部份的小麥進口都嚴重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部份地區的麵包價格升了一倍。

在5月13日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稱:「全世界有4400萬人正走向飢餓。」

自然保護組織「鳥類生命 歐洲和中亞」(BirdLife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農業問題專家布魯納(Ariel Brunner )2022年4月表示,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受影響最嚴重的是生活在貧窮國家和地區的人,「在那些真正依賴從烏克蘭進口的國家,如中東和北非。」。

以上節目內容,取自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651).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