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從運動鞋到特斯拉 清零促各大廠脫鉤中國

【新視角看新聞】全球公司和消費者開始感受到中共清零封鎖帶來的經濟後果,人們預計其影響只會越來越大。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全球公司必須準備好「與中國脫鉤」。

全球公司和消費者開始感受到中共清零封鎖帶來的經濟後果,人們預計這個影響只會越來越大。

Adidas運動鞋和B&O(Bang & Olufsen)揚聲器的供應,這次也受到衝擊,Tesla等汽車製造商,同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成本上升,以及生產樽頸。

從美國到澳洲的醫院,正在努力解決X光所需要使用到的化學品的短缺問題,而房地產項目則因材料交貨延遲而受阻。

彭博社報導,Phipps & Company的創辦人傑克‧菲普斯(Jake Phipps)

的美國公司,是專為摩天大樓項目提供豪華浴室裝置和廚房檯面。他發現從上海出貨的水龍頭已經延誤了數月。

菲普斯表示,「這裡的所有建設項目都在等待原材料。」,「供應鏈已經亂七八糟,這讓情況變得更差。」。

中共的清零政策導致工廠和倉庫閒置,貨車運輸交貨速度放緩,貨櫃滯留情況惡化。

彭博社指出,由於中國佔全球貿易的12%左右,動蕩開始蔓延到各個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更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上升。中共疫情限制措施,此時加劇了烏克蘭戰爭已經造成的供應鏈問題。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胡東安(Tommy Wu)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上海的長期封鎖,再加上一些省份高速公路管制,已嚴重擾亂中國物流。」

美國零售聯合會供應鏈和海關政策副總裁喬納森‧戈爾德(Jonathan Gold)認為,一旦上海重新開放,你將會看到所有船隻都駛向美國,這可能會帶來額外的挑戰及擠塞。」

以下是根據彭博社報導,綜合指出中共清零如何加劇全球供應鏈混亂:

一家製造水龍頭模具的工廠,在停工一個多月後最近才開工。但是水龍頭一旦製作完成,仍然需要再轉移到其他工廠進行電鍍和拋光,其中的一些工廠目前仍然關閉中。

再來就是貨車司機的人手不足。

彭博社引述菲普斯的話說,「這是最大的問題之一:貨車司機未能運送貨物,因為(中共)政府不希望他們將病毒從一個城市傳播到另一個城市。」

菲普斯表示,他正在將部份生產從中國轉移到越南,並從義大利、巴西和土耳其而非中國購買大理石、石英和花崗岩。

由於生產從運動鞋到褲子所需的各種中國材料的貨源短缺,越南的服裝和鞋廠正在艱難中處理訂單所需。

越南皮革鞋履和手袋協會副主席潘氏成春(Phan Thi Thanh Xuan,音譯)表示,受中共清零政策影響,鞋廠的關鍵材料正在「大幅」減少,這些鞋廠大約60%的供應來自中國。

Adidas公司5月削減了其利潤目標,宣稱越南的供應鏈樽頸,減少了產品的供應,進一步侵蝕到了銷售。

上海周邊的華東地區是科技生產的重要中心,零件短缺正在全面重擊企業。

蘋果公司4月時則表示,這些限制措施將對接下來6月份業績造成影響,供應受限制將導致40億至8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

與此同時,Sony集團公司降低了旗艦產品PlayStation 5的銷售目標,理由是疫情導致供應鏈複雜化,包括中國的封鎖。任天堂公司也表示,由於上海的情況,對銷售產生了一些影響。

上海的疫情遏止措施甚至對醫療保健產生了影響。封鎖控制已經引發了用於成像測試的全球化學品短缺。

大紐約醫院協會在5月早些時候表示,醫療機構出現了一種名為Omnipaque的碘化造影劑短缺問題,這種造影劑由上海一家「GE醫療」(GE Healthcare)工廠所生產。

這個化學試劑廣泛用於X光、射線照相和CT掃描。醫院機構警告,即使工廠現在已經恢復生產,未來兩個月供應可能會減少多達80%。

豪華音響和電視機製造商B&O(Bang & Olufsen)因中國的事態發展,而削減公司財務前景。這家丹麥公司說,封鎖不只損害了當地的銷售,而且還蔓延到了中國以外的市場。

從福士汽車到豐田汽車,儘管一系列汽車製造商在上海和工業大省吉林的工廠恢復生產,但物流問題仍然持續。

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表示,上海的主要汽車公司4月份的產量,比起3月份暴跌了75%。其中,受創最重的車廠是Tesla、福士汽車及日產汽車。

Tesla通常每月出貨約6萬輛汽車,但4月份的出貨量僅為1,512輛。

與此同時,豐田正努力應付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前所未有」的上升,導致公司預測這次財務年度的營業利潤將會下降20%。

中國以外的汽車製造業,也受到打擊,因為來自中國的零件無法抵達。

面對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和物流困境,韓國的大型企業加快了在全球擴大生產基地的步伐,以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三星、SK集團、現代汽車、浦項鋼鐵(Posco)和樂天集團(Lotte)等韓國企業巨頭,紛紛提出應付全球供應鏈壓力的措施。

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Research Institute,KITRI)4月13日的一份報告稱,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韓國政府必須準備好「與中國脫鉤」(decouple from China)。

報告表示:「供應網絡的核心基地,正從中國轉移到台灣、馬來西亞、印尼和其他國家」,並補充說,韓國應建立一個供應鏈控制塔(chain control tower),來加強應付這種變化。

根據《韓國經濟日報》(Korea Economic Daily)4月18日報導,在世界電動車電池龍頭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的主導下,多家企業將投資90億美元在印尼建立電池價值鏈(value chain),處理整個生產過程。主要在降低鎳價波動的風險方面,同時減少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

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4月底時表示,烏克蘭的戰爭——加上疫情造成的長期供應鏈混亂——已促成了全球製造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將工廠分佈在更廣泛的國家。

中國美國商會5月9日表示,調查顯示,58%在華美企調降全年營收預期,51%的美企將減少或押後在華投資。

以上節目內容,取自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669)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