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隱匿病毒基因測序 外企不滿清零要撤
【新視角看新聞】美國國立衛生院(NIH)代理院長羅倫斯∙塔巴克(Lawrence Tabak)週三(5月11日)在國會證實,美衛生官員曾應中方學者要求,隱匿COVID-19病毒的基因測序。
美國國立衛生院(NIH)代理院長羅倫斯∙塔巴克(Lawrence Tabak)5月11日在國會證實,美衛生官員曾應中方學者要求,隱瞞COVID-19病毒的基因測序數據。塔巴克強調數據沒有被刪除,仍在檔案庫中。
根據《紐約郵報》5月11日的報導,塔巴克出席國會 眾議院 撥款委員 會聽證會,證實NIH從「公共查閱處」撤走疫情初期來自中國武漢的數據,但研究人員仍可以通過存儲用的「磁帶儲存器」(tape drive)獲取這些數據。
雜誌《名利場》(Vanity Fair)3月的報告說,這些病毒基因測序數據有可能解決新冠病毒究竟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泄漏而出,或是由動物自然傳播給人的疑問,但是美方衛生官員卻應中方科學家的要求,隱瞞了這些數據。
來自華盛頓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潔米‧布特勒(Jaime Beutler)在聽證會上要求塔巴克解釋,為什麼美國官員會聽從中方的要求。
塔巴克說,「毫無疑問,我們有關測序檔案,測序閱讀檔案館的溝通確有可以改善之處,我對此也完全承認,」「但是,檔案館從未刪除這些測序數據,只是沒有供人查詢。」
在被追問後,塔巴克補充說,任何提交資料給測序閱讀檔案館的人,都有權提出撤走測序數據的要求,但是NIH沒有刪除資料,只是撤銷了資料的公開查閱權。
布特勒問道:「所以資料還在那裡?」而塔巴克則回答:「是的。這些資料從未丟失。」
《名利場》3月份報導說,生物學家傑西∙布盧姆(Jesse Bloom)2021年發現,早期的COVID-19病毒的基因測序數據從美國聯邦政府經營的數據庫中消失了。
當布盧姆提出這個問題時,據說他被時任國立衛生院院長法蘭西斯∙科林斯(Francis Collins)以及白宮首席醫學顧問安東尼∙福西(Antony Fauci)等一批研究人員斥責。
布盧姆曾跟科林斯和福西就一份學術論文草稿交流,結果在2021年6月舉行的一場視像會議上,科林斯和福西表示強烈反對布盧姆用「偷偷摸摸」(surreptitiously)這樣的詞語來描述中國科學家移除基因測序數據的行為。福西還說,布盧姆使用這一用詞是在暗示中方「隱瞞」。
另一位應邀參與視像會議的生物學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Christian Anderson)也批評布盧姆說,武漢研究人員有權要求撤走早期病毒的基因測序數據,布盧姆對此提出質疑是不道德的。
安德森甚至建議,布盧姆將文章草稿從「預印本」(preprint)伺服器上刪除,不要留下任何記錄。
另一方面,中共的清零政策重創在華外企,促使許多企業考慮將投資轉移到中國以外地區。中共喉舌新華社5月12日發文, 呼籲外商別離開,疫情考驗會過去。然而,外界卻高度質疑「清零」政策是否有效。
新華社在文中開頭便提出,中共的疫情管控措施讓外國商會擔心,一些外國公司考慮可以代替中國的方案。
文章還幾次提到「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還試圖向外企保證清零政策的好處。
文章請求外企要從長計議,選擇與中國共渡時艱。
然而,對傳染力極強的新冠病毒變體Omicron採取清零政策,令外界高度質疑其有效性,並擔心中國境內不同地區會不斷出現封鎖,解封遙遙無期,導致企業長期陷入困境。在華歐洲和美國企業已經對越來越不穩定的投資環境表達了擔心。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5月10日明確表達了世衛的看法。譚德塞說,鑒於目前對COVID-19的了解,北京的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續的。世衛已經與中國專家討論了這個問題,增加對該病毒的了解以及更好的抗疫方法,也表明是時候改變策略了。
譚德塞的清零政策的看法和建議,隨後遭到中國社交媒體的封殺。
在清零政策重創中國經濟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要求全社會全力以赴,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推高中國經濟。雅虎財經說,這顯示出北京內部日益擔心經濟前景。
中國褐皮書行政總裁利蘭‧米勒(Leland Miller)告訴雅虎財經,「如果40%的(中國)人口被封鎖或中國40%的GDP被封鎖,你可以隨意去談論刺激(政策),但你要刺激什麼?」,根本「無法以正常的方式為經濟注入活力。」
5月5日,中國歐盟商會(簡稱歐盟商會)發表報告說,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歐洲公司表示,中共對疫情的「清零政策」嚴重打擊了他們的供應鏈,他們被迫削減員工、降低收入預測。其中近三分之一公司表示他們進行了裁員。
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說,「清零是行不通的,因為世界已經學會與COVID-19共存,而中國必須改變戰略。」「我們要說的是,如果你不改變(清零政策),我們會用腳投票,去其它地方(投資)。」
在4月8日寫給中共國務院和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的信中,歐盟商會明確說,「大規模檢測和隔離的『舊工具箱』無法應對Omicron變體帶來的挑戰。」
除了在華歐企外,在華美企也因清零政策降低了投資信心。中國美國商會(簡稱美國商會)5月9日表示,58%在華美企調降全年營收預期,51%的美企將減少或押後在華投資。
美國商會主席華剛林(Colm Rafferty)表示,當局的防疫措施打擊了美企在華投資信心,企業「在隧道盡頭,仍看不到任何曙光」。
華剛林說,「我們準備應對今年夏天外國人才的流失潮。越來越少海外員工願意接任在中國這裡的職位空缺。」
以上的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王祥編譯、張婷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674)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