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政策打擊經濟 港府下調GDP預測
【新視角看新聞】香港統計處《2022年第一季經濟報告》公布香港2022年首季生產總值按年收縮4%,逆轉前四季的增長趨勢;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向下修訂為1%至2%。
香港統計處5月13日發表《2022年第一季經濟報告》公布了一季度本地生產總值(GDP);香港2022年首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收縮4%,逆轉先前四季的增長趨勢;港府稱考慮到首季表現比預期差、出口前景惡化等因素,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向下修訂為1%至2%;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2022年第一季度充滿驚濤駭浪,第五波疫情對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香港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發表《2022年第一季經濟報告》時表示,香港經濟在2022年首季明顯惡化,受環球需求增長減緩、疫情干擾跨境運輸拖累,出口表現大受影響,整體貨物出口急劇惡化,按年實質下跌4.5%;輸往大陸的出口急降,而輸往歐美和亞洲其它地區的出口增長亦在放緩。
此外,服務輸出按年實質收縮2.8%,第五波疫情和防疫措施嚴重影響經濟活動。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下跌3%。
報告顯示,香港內部需求也明顯轉弱,勞工市場惡化,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由2021年第四季的4%顯著上升至2022年首季的5%,逆轉自2021年初以來的跌勢,加上因為人流劇減,私人消費開支轉為錄得5.5%的按年實質跌幅,同時營商氣氛轉差,整體投資開支按年實質跌幅擴大至8.4%,未來環球經濟前景轉差,或許會繼續影響香港出口表現。
而烏克蘭局勢、環球疫情演變,以及中美關係等因素也增添不確定性, 梁永勝表示,面對通脹加劇,主要央行預料將會加快收緊貨幣政策,進一步壓抑環球經濟增長,考慮到上述各項因素,2022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由財政預算案公布的2%至3.5%,向下修訂為1%至2%。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和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的預測則維持2%和2.1%。
回顧香港以往幾年的GDP數據,2019年下半年連續兩個季度GDP收縮,至2020年首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香港經濟收縮幅度高達9.1%,香港經濟之後連續經歷六個季度下跌,直到2021年首季才迎來7.8%增長,緊接四個季度增長性復甦,止於2022年首季第五波疫情。
前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向《BBC中文網》表示,香港2021年的經濟狀況從下半年開始至今處於放緩態勢。洪灝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小型開放型經濟體,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敏感,而香港經濟放緩的態勢將持續一段時間,主要取決於疫情狀況。
至於失業率方面,在疫情剛爆發的2020年首季,香港失業率為3.7%,在當時創下九年來新高,而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統計周期內更高達7.2%,創出17年新高,逼近2003年香港SARS疫情期間的失業率高位,在過去連續11個月的復甦期,失業率曾回落至4%,但2022年首季又回升至5%。
失業率高企顯然與香港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及異常嚴厲的防疫措施有關,香港政府統計處報告明確指出,第五波疫情期間勞工市場嚴重受挫,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失業狀況尤其嚴重。而香港服務業占比近99%,但是作為支柱的金融行業吸納就業能力極差,占經濟總量大約20%,卻僅創造6%至7%職位。
內地知名經濟學者,香港大學經管院長蔡洪濱就曾經向《香港01》表示,從外部觀感和經濟數據看,香港經濟仍很穩健,但是越看數據就越吃驚,因為整體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指標極不相稱,人均GDP媲美歐美發達城市,基尼係數、科研投入占比卻與非洲無異,蔡洪濱斷言這種社經形態無法持久。
香港美國商會在2022年企業信心調查報告中指出,「香港仍然擁有商機,但是因為許多問題,尤其是嚴格的旅行限制以及惡化的美中關係,對市場情緒造成壓力」。
香港美國商會於2021年9月10日至10月8日調查了151名企業代表和111名個人成員,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將國際旅行限制視為主要的商業挑戰,超過中美關係和疫情的關切度;35%的受訪者認為法律和監管的不確定性是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政治不確定性亦被認為是主要的商業挑戰,而2021年的報告中,65.4%的受訪者將美中關係視為最大擔憂。
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防疫政策,正削弱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因為實施旅遊限制,近一半的企業在香港以外的辦事處受到阻礙,嚴格的檢疫規定和旅行限制還推遲了企業的新投資,並且令香港招聘高級行政人才變得困難,約44%的受訪者表示業務受到嚴重中斷;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表示,不得不推遲新的投資,亦有三成受訪者正在面對難以填補高管職位的難題。
然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卻表示「對香港經濟前景有著絶對及無比堅定的信心」。陳茂波揚言只要對大局有凖確研判,抓準大勢,「把握好國家的發展和支持」,便能夠跨越短期的挑戰。不過這一番說話明顯只是「中共式唱好」論調。
雖然陳茂波提到,不能忽略其它地區相繼放寬防疫措施甚至解除入境檢疫要求,提到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如何貫徹落實「市民健康和生命至上」、「動態清零」及與大陸通關等目標的同時,逐步有序恢復與外地聯繫,也是十分實在、需要積極應對的問題,但是港府施政卻沒有大幅撤銷嚴謹防疫措施限制,或針對推動經濟的政策推出,外界普遍認為港府在防疫策略上仍然被動地等待中共「下旨」。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理爾香港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72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