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歐商會主席:封城危機感超過六四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在中國斷續生活了33年後,最近接受美國之音專訪,伍德克表達了對中共「清零政策」下大規模封城做法的沮喪和失望。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最近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表示,中共當局的強硬做法讓人們對中共威權體制感到恐懼,這種危機感甚至超過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5月12日,中共官方的新華社發表文章《「動態清零」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帶來更大確定性》,呼籲在華外國企業從長計議,保持定力,與中共共渡時艱。文章說,必要的防疫措施是控制疫情、實現有序復工復產的必要代價。

伍德克指出,「清零政策」不僅難以為繼,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如果中共動輒封城的做法不改變,將導致供應鏈逐漸搬離中國,即使這意味著西方企業將承受高昂成本,因為相比之下,企業更難承受封城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伍德克認為,雖然有中共政府官員清楚意識到清零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害,但是對中共年內放寛「清零政策」不抱希望,即使是在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連任之後。

以下是該專訪的全部內容。

記者問:中國最近很多城市都採取了嚴格的封城措施以控制Omicron疫情,特別是上海。您怎麼看封城措施的影響?

伍德克表示,在上海,(封城的)影響是痛苦和嚴重的,因為人們被封在家中超過五個星期。現在有一些公司開工了,我們也有幾家公司在閉環模式下運作。情況是,如果你的工人在工廠裡待了五個星期,而我們不能找人替換他們,這已經是一個挑戰。

儘管如此,在一個有著310萬家企業和店鋪的城市裡,可能只有幾千家企業在運作,其它全都關門了。因此,對經濟的影響一定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我們也看到了對北京的影響,北京處在一個半封城的狀態,這裡有非常多的地區都被封鎖了,封城起到的連鎖反應影響到整個中國——這麼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

記者問:中國大規模的封城和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伍德克說,這是一場正在發生的災難,我們不知道它將持續多久。我們已經看到財新服務業PMI指數為36.8。我的意思是,財新自2005年以來一直在追蹤該指數,只有一個月比今年4月更差,那就是2020年2月。這說明了一切。36.8意味著服務業處於深度收縮狀態。服務業是個高就業領域。服務業的高失業率也就意味很多人失去工作,也意味著消費減少、需求減少。

記者問:中國(中共)政府官員是怎麼看封城對經濟的影響的?

伍德克指出,其它國家已經看到,人們是可以和Omicron共存的。在中國看到的問題是,Omicron仍被看作是Delta,但其實是不同的,它是不同的變體。我的許多朋友,我在德國的兩個孩子都感染上了新冠,但他們都沒事了。而在中國,人們把它當作是瘟疫來對待。但導致我們陷入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在疫苗接種上一直很馬虎。1.6億人沒有正確地、及時地接種疫苗,也沒有進行混合注射從而起到能夠保護他們的作用。因此,現在開放中國的想法當然是不可想像的,因為這會造成損失。

我完全理解中國政府為什麼不願意(放開),但必須要有一個交錯的方法,一切要從接種疫苗開始。但我看到了什麼呢?我看到人們排起長長的隊去做檢測,卻沒有看到去排隊打疫苗的。而每支疫苗的成本都比一次檢測低。但我無法向你解釋為什麼(政府)不鼓勵民眾去接種疫苗、接種、再接種。

記者問:中國(中共)政府為振經興濟陸續推出了一些刺激措施,比如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利率等等。您認為這些措施會改善外國企業的信心嗎?

伍德克直接說,不會,絕對不會。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信心危機,靠降低利率和降準是行不通的,不需要這些。我們當中可能會有人藉此獲得一些資金,順便說一下,很多中小企業這次受到了重創,他們是急需用錢的。而我們需要的是信心。我們急需找回我們在中國經濟中非常珍視的可預測性。

我們希望看到有一個機制來照料老人和那些弱勢群體。這意味著有人會死去,我希望只有很少數的人,就像在世界上其它地方一樣。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不得不假設只有在清零後才能解除封城。但其實整個國家仍然處於被封狀態,因為中國之外的世界還是有Omicron。那麼怎麼才能跳出這個循環呢?我不知道。我們呼籲經過一個過渡,先接種疫苗,然後逐步開放,從而確保它開放後不會出現醫療災難。

記者問:清零政策對供應鏈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伍德克表示,供應鏈面臨的挑戰比2020年大得多。2020年很快恢復,但那是另外一個模式,那個模式不會再起作用。供應鏈也在影響著全球經濟。很多港口堵塞,大批貨櫃堆積在上海和其它港口,導致交貨延遲。如果你不能把產品送到港口、送到市場上,那麼在世界其它地方就會出現斷貨,因為中國是出口冠軍,他們每天向歐盟銷售13億歐元的貨物。因此,試想一下,如果其中一些過不來,突然之間,家具、電子產品、藥物還有其它的都出現缺貨,還遠不止這些。目前還很難找到取代中國的供貨源。

從某種程度上說,還沒有另一個國家能輕易填補中國的空缺。但供應鏈撤離中國將會是漸進的,中國等的時間越長,就會有更多的人考慮把供應鏈搬到其它地方,即使這意味著需要有更多的人員培訓、更多的基礎設施投入等等。簡單說,世界不會坐等中國回來。

記者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對在華歐洲企業有哪些衝擊?

伍德克指出,它不僅影響到歐洲企業,烏克蘭戰爭也影響到中國企業。原材料成本上升,能源成本沖天,物流鏈被打斷,經過俄羅斯的火車班次比以往少很多。因此,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是在一起的。但當然,它對中國公司的影響是他們不能再在俄羅斯做生意了,因為制裁。

中國在銀行部門和能源部門的大企業都在遵守制裁。因此,他們也失去了在俄羅斯的商業機會。他們當然需要遵循制裁,因為他們很清楚,如果他們違反了制裁,他們在美國的處境就會非常惡劣,你已經看到華為的例子。當然,山東的小型煉油廠試圖獲得更便宜的俄羅斯原油。對歐洲企業的具體影響是地緣政治層面。突然間,中國被看作是下一個俄羅斯。這可能對中國非常不公平,但這就是歐洲總部有時看問題的方式,我們看錯了普京。我們會不會也看錯中國?而這也意味要暫停投資。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美國之音。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739)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