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人民幣持續貶值 外資撤離事實蓋不住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近期會議承認要穩住外資面臨諸多挑戰,而中共商務部聲稱1~4月外資同比增幅高達20.5%,但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卻仍在快速下跌,中國外匯儲備持續減少。

中共近期承認要穩住外資面臨諸多挑戰,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5月9日的視像會議上強調要「穩住現有外資企業」。但5月12日中共商務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聲稱1~4月的外資增幅高達20.5%,但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卻仍在快速下跌。專業人士認為,商務部數據有假,實際上外資正在加速撤離中國。

旅美投資顧問、中國問題專家邁克·孫(Mike Sun)5月15日對大紀元說,「所謂的外資增長是假的!」,「外資在撤離,不可能增長。」

「至於數字來源,我無法核實真實與否。20.5%的增長比例很高了。如果是真的,加上外貿出口還是增長的,儘管升幅下降約10%,那麼人民幣是不可能短短幾天貶值五百多個基點,因為貨幣的升值取決於外資淨流入和外貿順差。」

中共海關總署近日發表的資料顯示,1~4月貿易順差為1.36萬億元(約合2,040億美元),同比增長39.2%。而人民幣自4月19日以來快速貶值,4月21日跌了近350個基點;4月22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度跌穿6.50,為2021年8月23日以來的新低。4月29日,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6.6177。

5月份以來,人民幣繼續貶值。在岸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於5月13日跌穿6.8,與5月9日開市時的6.6985相比,一週內的跌幅超過了1000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匯率則在5月12日已跌穿6.8的關口。

美國半導體公司安森美(onsemi,NASDAQ GS: ON)於4月18日宣布關閉位於上海的中國全球分銷中心,業務轉移到新加坡和菲律賓。安森美行政副總裁巴洛(Mike Balow)在發給客戶的信件指出,關閉的原因是中共政府的封控政策影響了業務。

丹麥時尚零售商Bestseller的全資子公司綾致時裝4月份做出決定,2022年7月31日前關閉旗下思萊德(SELECTED)在中國的所有線下零售店鋪,共約1300家。思萊德終止零售業務的通知書指出,「線下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的客流量大幅減少」使銷售難恢復,無法負擔高額的店鋪成本。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5月5日發表了關於疫情和俄烏戰爭對歐洲在中國企業的影響報告。該報告披露,受訪企業表示投資中國吸引力下降的佔比高達78%;已有11%的受訪企業明確表示,中共的防疫政策直接導致其決定縮減在中國業務;開始考慮轉移在中國投資的佔比達23%,為過去10年的最高水平。

中國歐盟商會目前有一千七百多家會員公司。受中共「清零政策」影響,75%受訪企業表示,難以展開最基本的生產和經營活動;94%的受訪企業表示物流倉儲存承受壓力;97%和94%的受訪企業表示不得不暫停商業往來和取消線下會議。

2022年前四個月,中國外匯儲備持續減少逾千億美元。4月份跌幅更創下近5年半最高紀錄。邁克·孫(Mike Sun)5月16日再次向大紀元表示,中國重要經濟區大範圍封城重創了中國的外貿出口,以及中共大量購入大宗商品,可能是中國外儲下降的重要原因。

根據中共外匯管理局的數據,從2021年12月底到今年4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餘額連續四個月持續減少,今年以來累計減少了1304億美元,相比去年底下降了4%。

其中,2022年4月份的跌幅最大,相比3月份大減了683億美元。這是2016年11月以來中國外匯儲備的最大跌幅。

中共外匯管理局在5月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聲稱,美元指數上升,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後金額減少,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是導致中國4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不過,由於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據估計佔到了七成,非美元資產佔比較小,因此美元指數上升帶來的外匯儲備資產縮水影響也大大降低。

中共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四個月,作為中國外匯重要來源的外貿出口景氣度持續下行。

2022年前三個月,中國製造業出口新訂單指數,持續在50%的榮枯線之下。到4月份,該指數急劇下降至41.6%,相比3月份大幅降了5.6個百分點。(榮枯線高於50%表示景氣度增加,相反則表示萎縮)

從中共海關數據看,2022年4月份,中國商品出口額為2736億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3.9%,遠低於3月份14.7%的同比增幅,創下了2020年6月以來的新低。

邁克·孫表示,這波封城中,上海、寧波等中國經濟重鎮遭到了巨大打擊。據說上海等地要到6月份才能完全解封,因此中國2022年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肯定會非常差。從上海港和寧波港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封控措施對中國外貿的影響之大。

上海港和寧波港是全世界排名前三的貨櫃港口。邁克·孫說,2021年,兩港積壓了大量貨物運不出去,空貨櫃是一箱難求。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的貨櫃運費超過了3萬美元。但是到現在,這兩大碼頭堆放了大量的空貨櫃,到美西的貨櫃運費也已跌到了7000多美元。

與此同時,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漲,中國的購進成本在持續增加。邁克・孫表示,中國大量的外匯都花在了大宗商品的購買上,尤其是糧食和能源兩方面,一直是中共重點囤積的對象。

2022年前四個月,中國的糧食進口額為258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208億美元)增長了24%。

4月份,中國糧食進口額74億美元,相比3月份(60億美元)增長了23%;其中大豆進口額53億美元,相比3月份(40億美元)增長了32.5%。

能源方面,2022年前4個月,中國原油、天然氣及煤炭進口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60%及79%。

2022年4月份,中國原油及煤炭進口額相比3月份增長了13%及62%。

以上的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思齊、張宛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39777)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