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拜登訪問日本 中共為何坐立難安?

【新視角看新聞】岸田文雄再次承諾,將打破日本長期以來增加國防開支的禁忌,「從根本上加強日本的防禦能力,並保證將大幅增加所需的國防預算」。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密切互動,在許多問題上針對中共,令北京很惱火。

中共在拜登亞洲行之前就已感到不安,擔心美日在聯合抗共方面會更上一層樓;外交部長王毅在5月18日在拜登出訪前說,日美是同盟關係,中日締結有「和平友好條約」,日美雙邊合作「不應挑動陣營對抗,更不應該損害中方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拜登總統5月23日在日本正式推出了印太經濟框架(IPEF),擴大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接觸,與此同時,13個創始會員國的名單也揭曉,分別是美國、日本、澳洲、文萊、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觀察人士發現,IPEF的13個創始會員國家中,有11個國家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員,印度和美國沒有加入RCEP,但印度是未來潛在的成員國;分析認為,作為RCEP中最大的經濟體,中共沒有受邀加入IPEF,凸顯美中緊張氣氛。

拜登總統2021年10月在東亞峰會期間提出了IPEF構想,稱IPEF框架將專注於數字經濟、供應鏈彈性、脫碳、基礎設施和工人工作標準。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賈揚特‧梅農(Jayant Menon)說,IPEF推動提高供應鏈彈性的做法實際上是試圖將中共擠出供應鏈。

北京在拜登正式公布IPEF前就開始跳腳,中共外交部長王毅5月22日說,美國炮製出來的「印太戰略」打著「自由開放」旗號,卻熱衷於「拉幫結夥」搞「小圈子」,美國聲稱要「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目的就是「企圖圍堵中國」;5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中方「反對製造分裂對抗的圖謀」。

拜登和岸田文雄在聯合聲明中說,注意到中共核能力不斷增強,要求中共為降低核風險、提高透明度和推進核裁軍的安排做出貢獻;對此,汪文斌5月23日在新聞會上對美英澳三邊核潛艇合作表示不滿,還譴責日本在核裁軍問題上的立場是「虛偽、矛盾的」。

為應對中共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挑釁,岸田文雄5月23日再次承諾,將打破日本長期以來有關增加國防開支的禁忌,「從根本上加強日本的防禦能力,並保證將大幅增加所需的國防預算」。

岸田補充說,拜登「強烈支持」這一方案,岸田表示,日美首腦確認,為強化包括「核保護傘」在內的美國「延伸威懾」,雙方將進行密切溝通;日本和中共在釣魚島的主權上一直存在衝突,近年更是擔心中共入侵台灣,因為這樣會危及日本的安全,因此,日本加強防禦能力,是中共不願意看到的事。

拜登5月23日警告中共,如果武力攻打台灣,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美國支持一中政策,支持過去所做的一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有權限進入並且使用武力接管台灣。」,中共嘗試對台灣使用武力的做法將是「不適當的」。

汪文斌回應說,「中方對拜登的這些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

拜登還強調了為何需要對俄羅斯實施長期制裁,自從俄羅斯2月24日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以來,以美國為首的盟友對莫斯科實施多輪制裁; 拜登說「就實施的制裁而言,俄羅斯必須為此付出『長期代價』。」。

拜登說,如果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最終達成和解,而這些制裁不再繼續進行下去,「那麼這對中國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所要付出的代價發出了什麼樣的信號呢?」。

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Scowcroft Center for Strategy and Securit)副主任馬修‧克羅尼格(Matthew Kroenig)說,雖然拜登是否說錯話值得議論,但總統的講話清楚表達對台灣的想法。

克羅尼格告訴半島電視台,「有人說這是一場精心協調的含糊不清運動,另一些人說拜登年事已高,說錯了話。我認為,在這一點上,原因其實並不重要。」,「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無論正式政策如何,總是由總統來決定是否進行干預,美國現在有一個清晰的方向,知道拜登的決定會是什麼。」。

除此之外,拜登和岸田在聯合聲明中多次針對中共,在軍事擴張、人權、南海、台海等方面指出中共種種劣跡。

聯合聲明中,美日兩國領導人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東海現狀的企圖,並且重申堅決反對中共在南海的非法海洋主張、填海島礁軍事化和脅迫活動;美日聯合聲明強調對法治的堅定承諾,包括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下的航行和飛越自由。

拜登在和岸田文雄會面期間,還支持日本成為「改革後」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理會在這個全球機構中具有重大影響力,安理會可以批准新成員和修改聯合國憲章;安理會可以批准維和任務、授權採取軍事行動和頒布制裁,這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變得尤為重要。

聯合國安理會有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一票否決權提出質疑,日本政府隨後多次提及要推動聯合國改革,改革內容包括讓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拜登支持日本『進入常任理事國』」的消息迅速在日本推特上成為熱搜。

《國會山報》說,日本加入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將在印太地區增加另一個可以制衡中共的國家;汪文斌5月23日回應說,安理會改革事關聯合國長遠發展和會員國切身利益,目前各方對改革總體方向和基本原則仍存在重大分歧,需要通過廣泛民主協商,尋求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的解決方案。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39950)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