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召十萬官員穩經濟 李克強權力消長有隱情
【新視角看新聞】極端防疫嚴重衝擊中國經濟,5月25日中共總理李克強緊急召集全國10萬各級官員開會「穩住經濟大盤」,規模罕見。疑似呼應權勢上漲的「克強指數」,但觀察家認為另有內情。
李克強在一個月內已經三度喊話「穩定經濟大盤」,在4月25日的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聲稱要穩住經濟基本盤。李克強5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部署「穩經濟」六方面共33項措施。5月25日則直接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財新網報導聲稱,參會者涉及全國2,844個區縣,有超過十萬人參加。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在5月26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李克強要借這個十萬人大會向全國表示,中國經濟嚴重的問題,現在已經蓋不住了。
李克強主持的這次會議的文字稿在微信上流傳。李克強講話提到,自本月初至20日,「發電量運輸量和新增貸款量都是負的」。新華社通稿大致報導了李克強重提的這個指數:「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
中共當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通常令人懷疑,而李克強在遼寧任職時曾經試圖用幾個相對較少受到政治因素干擾的經濟指標,即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數量,來判斷遼寧經濟的真實走勢。當時這幾個指標被媒體稱為「克強指數」。「克強指數」曾一度走紅。但是李克強進中南海後,「克強指數」就消失了。
吳嘉隆指出,「克強指數」是李克強當時根據遼寧這個重工業省份的判斷。但是中國經濟現在製造業已經降到百分之三十以下,服務業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不是像遼寧那樣的工業結構,所以李克強指數沒有參考性。
就「克強指數」再現,悉尼科技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馮崇義5月26日對大紀元表示,李克強在今年兩會已明確宣布明年到站下車,但是李克強又不甘心,提這東西就表示想做個交代,說明的政策和想法並沒有錯,只是權被拿走了,沒辦法落實。
李克強在會上要求努力實現「第二季經濟正增長」及「失業率儘快下降」兩大目標,否則「經濟有滑出合理區間的危險」,情況「刻不容緩」,中國經濟一旦滑出合理運行區間,再想拉回來會很難,而隨著二十大臨近,穩經濟已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重大政治問題。
與李克強對經濟很憂心不同,習近平公開講話不提這些。習近平在5月18日的視頻講話中談到了全球因新冠疫情而遇到的經濟挑戰,但是基本未提及中國自身的經濟下滑。
根據官媒報導,作為中共衛健系統最高級官員的馬曉偉,過去一個月內已兩度有黨媒發文強調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並稱習近平在疫情防控上是「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然而習近平在5月5日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強調要與一切否定該防疫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但是在疫情持續的北京,李克強在25日的大會上帶頭摘下了口罩。從講話稿內容看,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會議期間,李克強一次也沒有提到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儘管李克強沒有在講話中明確針對「清零」政策,但似乎已在暗示,「清零」和「保經濟」不可兼得。
吳嘉隆表示,「目前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緊急狀態,要急診,那些措施不行。真正的問題是這個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給短缺。另一個是信心危機,只要把上海解封,極端清零政策拿掉,經濟馬上就反彈了。李克強現在的確有更大的經濟發言權,但是工作難度非常高,他推出來的那些所謂的刺激經濟措施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
吳嘉隆舉例說,第一個比如財政政策的減稅。經濟不好的情況下,減稅是把更多的購買力放在消費者的口袋裡,人們不敢花錢。第二個是貨幣放水。貨幣放水可以解決流動性風險,但是解決不了信用風險,「就是我資不抵債,把資產賣了還是還不起我的債務。貨幣放水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會讓很多的殭屍企業苟延殘喘。」
李克強講話中提到「努力穩住外貿」。然而自今年疫情在上海、北京等多地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急劇放緩,外國投資撤離潮引人關注。
中國歐盟商會5月初發布調查顯示,多達23%的歐洲企業正在考慮將業務遷出中國,這是十年來的最高比例。
中國美國商會本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受最近的疫情反覆封控影響,超過50%的美國企業已經推遲或減少了在華投資。
吳嘉隆提到,在信心危機的情況下,大家都要保命,能走就走,外資在撤離,失業在增加,通貨膨脹還在走高,消費在收縮、投資在收縮、出口在收縮,房地產也有危機,好幾個毛病同時爆發,疊加在疫情和俄烏戰爭上面。這些根本問題關鍵都在於中共黨中央外行領導內行。
在最近的外界報導中,一些分析家認為,李克強長期以來被邊緣化,如今在總理任期臨近結束時,他的政治影響力卻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回升。
馮崇義對大紀元表示,近期有傳聞說習近平靠邊站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習近平並沒有大權旁落,李克強也不可能跟習分庭抗禮。「就是開這樣大的會,也是習近平的決定。」
馮崇義認為習近平讓李克強來主持5月25日的大會,顯示中國的經濟問題非常嚴重,崩盤的風險很高。習近平一直要堅持清零政策,堅持對西方的強硬政策,讓中國的經濟雪上加霜。現在他不得不放手讓李克強出來收拾這個攤子。
「但是如果李克強真的成功了,這個功還是習近平的,最高領導還是他,是他放手給李克強幹的。如果這李克強幹不成,中國經濟救不回來。那麼他就讓李克強來分擔責任。」
吳嘉隆表示,李克強現在是走鋼索,習近平叫他上來演,李克強也不得不演。但是他面臨一個很大的陷阱。這些措施都不會有效果,到時候習近平可以把責任推給李克強。
吳嘉隆認為,李克強要救經濟,首先不能讓習近平在那邊瞎指揮。「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就是習近平的政策,從經濟政策對美外交到對抗疫情出差錯。」「經濟不行了,後面還會有政治動盪。加上二十大快要來了,很多問題要敲定,黨內從人事到政策路線的鬥爭可能會更激烈。」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報導。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054)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