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經濟困局撐不住 終於端上中共檯面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六方面33項措施穩經濟。中共當局2021年底公開承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壓力之後,第一次把經濟困局擺上檯面。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評論員王赫,於大紀元新聞網首發文章。

5月23日,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六方面33項措施穩住經濟。5月25日,李克強召開「穩住經濟大盤」的全國視像電話會議,敦促各地狠抓落實,逾十萬人參加。

這次規模之大,僅次於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召開的17萬人大會,當時疫情突起,武漢封城、全國震動。

「穩住經濟大盤」是什麼意思?就是經濟深陷沼澤,大盤搖動,要穩不住了。這是中共當局2021年底公開承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緊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之後,第一次把經濟困局擺上檯面。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GDP同期比增長4.8%,還比增長1.3%,小有樂觀地稱「略超市場一致預期」。

然而,5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主要經濟數據就全線走弱,多項指標陷入負增長,諸如: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期比下降11.1%,遠低於前值(下降3.5%)和預期(下降5.4%);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期比下降2.9%,前值和預期各增長5.0%和1.0%;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期比下降6.1%;1月~4月不包括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期比增速走低至6.8%,低於預期的7.2%等等。

雖然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嘴硬,稱「隨著各項助企紓困政策持續發力,相信第二季度仍會保持較好增長形態」,但李克強和中共當局卻坐不住板凳了。

在這次超過10萬人參加的大會上,李克強承認,2022年3、4月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在某些方面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而《華爾街日報》卻指出,這是「中國為上海因疫情而採取全域靜默措施付出的巨大代價」。

的確,中國經濟長期「帶病」運行,結構性、體制性、歷史性問題一直都沒有根本解決,再加上國際環境越來越差,決定了中國經濟走勢是衰退的,但這還不至於一步踏空掉下懸崖。

4月以來中國經濟的急劇惡化,直接來自於上海封城,因為上海仍是全國乃至全球的金融、貿易、航運和經濟中心,封城後牽一髮而動全身。

國際上應付 Omicron 病毒株都放棄了封城措施。而從經濟角度講,上海封城更是愚蠢的自殺行動。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還專門發表了一篇文章《從財政、航運等多角度看:上海為何不能封城?》;小心翼翼地引用當局所說的:「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措施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勸説當局通過不封城的方式來實現動態清零目標。

也就是說,中國目前的經濟危機,主要不是來自於經濟本身,而是來自中共的政策攻擊。主要是極端化的「動態清零」,其中也包括針對互聯網龍頭公司的「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李克強不敢說破,只是就經濟論經濟,聲稱要將「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確保第二季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的危機,中共掩不住,外界則早就看穿了。且來看幾大國際投資銀行的預測。

5月24日,瑞銀最新報告指出,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將中國全年GDP增長預期從4.2%下調至3%;5月 23日,摩根大通則從4.3%下調至3.7%;5月18日,高盛公布了4%的預期。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清算所的數據顯示,中國債券市場4月份連續第三個月出現大規模資金外流。

在這三個月裡,境外投資者把所持的中國債券減少了大約人民幣3,014億元。境外投資者也已在撤出中國股市,從3月初到5月20日,他們通過內地與香港股市的互聯互通機制淨,已賣出人民幣332億元的中國境內股票。

此外,國際金融協會(IIF)預測,中國2022年資本淨流出將增至3,000億美元,較2021年的1,290億美元高逾1倍。

《經濟學人》早前曾刊發《外國投資者正加速逃離中國》一文,據提供商Dealogic的資料,在中國境內,外國人持有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價值在2022年首季下跌約1,50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大跌幅。

同時,外商也在撤出;受到關注的最新個案是,國際經營最傑出的房屋租賃服務公司之一,愛彼迎。

愛彼迎關閉了中國業務,下架15萬房源。它的撤出,不僅意味著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與世界其它許多地方的互聯網脫鉤,尤其這是最後一家在中國運營的美國大型互聯網企業。

面對經濟困局,中國中小企業是最敏感的。

5月9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4月份持續下降,環比跌幅為0.3,低於2021年同期水平。

SMEDI反映的資訊包括企業信心低迷、市場預期偏弱以及企業效益持續下滑。

中小企業等市場主體陷入困境,中共前期減稅降費等政策,也還是不能使中小企業生存下去。

在中共堅持「動態清零」和中國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就算是真的想紓困,也很難有效果,並且已經太晚了。部份上海小企業主說,目前客流、物流和現金流幾近崩潰。中小企業的倒閉潮恐怕難以避免。

再者,中小企業的倒閉潮,又將使失業潮更加洶湧。

國家統計局5月16日公布的就業數據中,4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比4月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16至24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已高達18.2%。中共對此也是焦頭爛額。

5月18日,李克強在雲南主持召開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除了喊「突出就業優先」之外,難有長策。

就業是民生之本。滾滾失業潮,使中國的經濟危局轉化為民生災難。在這麼一個背景下,中共想召開一個「勝利的、團結的」二十大,大概是痴心妄想了。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056)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