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國通脹中國封控 全球經濟未來無信心?

【新視角看新聞】政經評論人士認為,現在全球經濟最大的危機就在於,我們處於一個對未來高度不確定的狀態。世界上幾大經濟體同時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可預測,使得當前的經濟危機重重。

美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中國4月份經濟指標繼續下滑,俄烏戰爭使全球糧食和能源供應雪上加霜——全球經濟似已面臨危機。專業人士認為,世界或面臨一個由政治因素觸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如果危機一旦爆發,將不亞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

美國的通脹率仍處於40年來的高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於5月17日表示,美聯儲將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來遏止通脹——但美國政府遏止通脹的努力將不可避免傷及經濟發展,包括經濟增速放緩和失業人數增加。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編撰的先行經濟指數(Leading Economic Index,縮寫LEI)在4月下降了0.3%,預示美國經濟增長將放緩。

成立於1916年的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因定期發布美國消費信心指數,以及美國和其它8個國家的先行經濟指數而享有盛名。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於5月19日在官網公布的4月份美國先行經濟指數已跌至119.2(基準年為2016年),是2022年以來的第二次下降。

除公布指數外,它預計美國2022年GDP的同期比升幅為2.3%,同時披露美國面臨的一系列經濟下行風險包括通貨膨脹、利率上升、供應鏈中斷,以及疫情導致的封鎖,尤其是中共政府的疫情封鎖政策對全球的衝擊。

4月份,美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期比上升8.3%,歐元區的CPI同期比上升7.5%,為1997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

相比之下,中共官方公布的CPI雖然低於美國和歐元區,但中國4月份的經濟指標繼續下行,部份數據已跌至兩年多來的最差水準。

中共推行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像是給復甦中的中國經濟踩了個煞車,如上海封城已重創當地的中小企業。

5月初對上海中小企業家的經營信心電話調查結果顯示,有89%的受訪企業已經失去經營信心或準備關門。

華東師範大學行政管理博士關昊的團隊用7天時間做了此項電話調查,共計聯繫了2603家企業,接通電話比例為38.15%。

中共統計局在5月16日承認中國經濟在下行——工業生產放緩、服務業生產下滑,市場銷售下跌,調查失業率在增加,如中國16至24歲年齡段的人口調查失業率已經升至18.2%。

中共以往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但在中共「動態清零」政策和中國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下跌,中小企業信心低迷、市場預期偏弱,企業效益在持續下滑。

中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在2021年12月的一次網絡公開演講中披露:20歲至24歲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青年群體,失業率持續在20%以上的高位。

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使持高等教育學歷青年群體的失業問題更加嚴峻。

就全球的經濟形勢,政經評論人士陶瑞5月24日對大紀元說:「人們今天的經濟行為,包括投資消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未來的信心。

現在全球經濟最大的危機就在於,我們處於一個對未來高度不確定的狀態。世界上幾大經濟體同時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可預測,使得當前的經濟危機重重。」

「與經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今政客們正在熱中於享受危機和不確定性帶來的鞏固權力的機會,甚至習慣性製造緊張狀態。」

陶瑞認為,世界或面臨一個由政治因素觸發的全球經濟衰退。

「如果危機一旦爆發,將不亞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可能會使全球每一個重要經濟體都陷入衰退,而且伴隨巨大的人道災難,我們在俄烏戰爭和上海封城中都看了這一跡象。」

在中共執意實施COVID-19清零政策之際,阿里巴巴連續第二個季度收入增長創新低。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中共實施COVID-19清零政策之際,該電子商務平台稱,疫情所帶來的相關挑戰正嚴重削減其國內業務。

阿里巴巴原本因中共監管行動和經濟放緩所受到的財務重創進一步惡化,連續第二個季度報告自2014年上市以來最低收入增長。

在截至3月的第四(財務)季度,該公司營收增長9%,為2,040億元(人民幣)。作為比較,該公司全財年總收入增長19%。

同時,第四財季淨虧損為162億元(人民幣),而2021年同期淨虧損為55億元(人民幣)。該公司稱其對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股票)價格下跌。

自3月中旬Omicron變種新一波疫情襲擊中國以來,該公司受到供應鏈和物流中斷所帶來的廣泛影響,4月份出現COVID-19病例的城市佔其國內零售市場一半以上。

新一波疫情來襲,中共一如既往採取了新冠病毒清零措施。

根據日本野村銀行較早時間的估計,從已陷入封鎖近兩個月的金融中心上海開始, 全國先後有46個城市約3.45億人全面或部份陷入封城措施,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威脅。

阿里巴巴沒有給出年度預測,理由是圍繞 COVID-19的干擾因素難以預測。

5月26日巴克萊(Barclays)分析師邵炯(Jiong Shao)說,「阿里巴巴前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是政府的 COVID-19防疫政策。」「如果封控措施持續到第二季度以後,我認為不僅僅是阿里巴巴,整個中國經濟都會遇到嚴重問題。」。

阿里巴巴也受到中共監管行動嚴重攻擊。2020年底,當局下令其金融技術子公司螞蟻集團停止首次公開募股。

2021年4月,阿里巴巴接到創紀錄的28億美元反壟斷罰款罰單。阿里巴巴的美國存託憑證在2021年中下跌了約60%。在遭受監管攻擊和經濟放緩之際,許多中國科技公司2021年底開始大裁員。

《華爾街日報》報道,熟悉此事的人士較早時間曾表示,阿里巴巴正在考慮2022年部份業務部門裁員約20%。

該公司一位中層管理人士指出,自2022年年初以來,他所在的業務部門約有20%的同事被裁員或辭退,留下來的人士氣低落。

以上節目內容,取自大紀元記者李思齊、王佳宜、李言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0063)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