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英議員籲查 中港官員在英資產
【新視角看新聞】2022年5月27日,英國國會110名跨黨派議員發表連署聲明,呼籲英國政府審查侵犯香港人權的中港官員的在英資產。
2022年5月27日,英國國會110名跨黨派議員發表連署聲明,呼籲英國政府審查侵犯香港人權的中港官員的在英資產。
發表公開信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基於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有關多名涉及打壓香港人權的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在英國的財產報告;其次是早前香港國安處拘捕90歲的陳日君樞機主教等五名「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最後是候任特首李家超將上任。
在三名國會議員麥克唐納(Siobhain McDonagh)、施志安(Ian Smith)和董勵達(Tom Tugendhat)的帶領下,眾議員在信中敦促外交大臣卓慧思(Liz Truss)使用《國家安全和投資法》,以考慮涉事人員在英資產的審計,並根據《馬格尼茨基人權法》對相關人員祭出制裁。
工黨議員麥克唐納認為,對相關人員進行資產審查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任何被指控侵犯人權的人,不應該在英國持有資產或財產。
保守黨議員董勵達表示,相關審查工作應該立即進行,深入了解中共官員在英國活動的情況。
保守黨下議員、前保守黨黨魁施志安則表示,英國政府應參考從俄烏戰爭中對俄人員的制裁作法。
英國下議院在5月12日曾就「612人道支援基金」拘捕事件進行緊急質詢。
然而,官員的回應未能讓議員滿意,導致跨黨派議員在會上要求政府採取實際行動,包括向中共大使館提出關注、制裁侵犯人權的香港官員、放棄重啟英中經貿對話。
工黨下議員、影子外交國務大臣韋斯特(Catherine West)和保守黨下議員施志安均質問政府會否考慮採取制裁行動。
施志安更批評英國政府,只是口頭上譴責中共的各種行動。但在根據《馬格尼茨基人權法》要求對個人祭出制裁上,卻遠遠落後於美國,促請當局對相關人士祭出同樣制裁。
根據「香港監察」在4月中旬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9名香港官員及12名立法會議員在英國等六個國家持有多項物業。
報告指出,涉事人士均是嚴重侵害香港人權的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都曾宣誓效忠中共,並公開支持《國安法》。又借打擊「外國勢力」為名,持續打壓社運人士、新聞自由和公民社會。
報告批評眾人聲稱自己愛國,卻在海外持有物業,送子女到海外讀書,並以外國戶口隱藏他們的財產,是「言行不一的虛偽行為」。建議各國應考慮審查香港官員的資產,以及制訂針對被點名官員的香港制裁名單。
被點名的9名官員中,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被揭發在英國持有3項物業;12名香港立法會議員中,有7人在英國持有物業,包括梁君彥、邱達根、霍啟剛、田北辰和林新強等。
另一方面,在2019年的民主抗議活動中,香港人堅持了下來;然後在中共和港府實施的疫情限制中,他們堅持了近兩年。但2022年,他們說已經受夠了。
2022年,香港居民正在成群結隊地離開這個昔日的東方明珠。幾個人告訴CNBC,這不是因為他們想離開,而是因為COVID-19限制和他們看到的民主規範被侵蝕,迫使他們離開。
2020年,中共政權不顧民意和國際呼聲,在香港強行推出「港版國安法」,香港民主和自由不復存在。在COVID大流行期間,香港政府跟隨大陸實施「清零」政策,越發使香港人失去信心。
3月份,在Omicron變種毒株帶來COVID病例激增之際,香港人才流失達到白熱化。
路透社報道說,現在,香港越來越多的生活網站,正專注於向讀者提供搬家和告別禮物指南。
在過去60年裡,香港人口幾乎每年都在增長。根據香港統計局的數據,1961年這一數字約為320萬人,到2019年香港人口達到750萬人。
2020年,香港失去約9.3萬名居民,隨後2021年又有2.3萬人離開。但早期估計顯示,2022年將有更多人離開。
在香港居住了17年的裴女士對路透社說,「在過去幾年裡,人們曾想過離開,但在過去六個月裡,卻是大規模出走。」
港府極端的清零政策是觸發因素。裴女士解釋說,眾所周知,2022年早些時候,港府強行將感染COVID的兒童與父母分開。「很多父母被嚇壞了。」,於是他們登上了「第一批出走航班」。
裴女士估計,她的朋友中有60%—70%的人在過去6至12個月內離開了,其中包括在香港有生意和家庭的人,以及那些曾經執意要留下來的人。
總部設在香港的搬遷公司Silk Relo首席執行官凱‧庫特(Kay Kutt)說,封鎖和檢疫政策,許多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其它國家的外籍人士回國後,一去不復返。
庫特說,但是「根深蒂固」的當地人也在離開。
在香港出生的楊錦麟說,「我們確實認為(香港)是我們的家,我們在這個城市投入了諸多感情,離開很難。」「然而,從2019年的抗議到當前的形勢,以及看到朋友們已經離開……使我們的決定更容易一些。」
庫特說,也有很多人搬到了英國和加拿大。
據加拿大移民網站CIC News報道,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人數正在「激增」。然而,更多的人正在搬遷到英國,截至3月,有超過10萬人申請搬到那裡。
庫特說,Silk Relo成立40年,過去三年是該公司姐妹公司Asian Tigers有記錄以來最繁忙的一年,從香港轉移到日本、韓國和泰國的趨勢在「上升」。
Kerry Consulting的辛西婭‧昂(Cynthia Ang)說,迪拜也在吸收來自香港的人才。百事可樂、聯合利華和寶潔公司紛紛將員工從香港轉移到迪拜。
裴女士說,還有一些人正在延長假期,以逃避香港嚴格的COVID限制,許多外籍人士回家住了幾個月,有很多人都不回來了。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文苳晴、李言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088)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