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常態化 拖垮中國地方財政?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核酸檢測的龐大開支,各地是否動用醫保基金支付,引起輿論關注;近日,中共國家醫保局明令,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
中國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龐大開支,各地是否動用到醫保基金支付,連日來引起輿論關注;近日,中共國家醫保局明令,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
專家指出,地方政府就是因為沒錢才動用醫保,現在不許用,又要實施15分鐘核酸檢測圈、建「永久性」臨時醫院,財政只會更為緊張。
5月28日上午,中國多家地方媒體都刊發一篇「國家醫保局: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的報道,報道引述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的話說,關於近期網絡上輿論非常關注的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引述相關《意見》,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
引述的《意見》就是2020年,中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發意見當中所指出,「應檢盡檢」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願檢盡檢」所需費用由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承擔; 而官方所謂「網上輿論非常關注」指的是幾天前,由華創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署名發表的「測算核酸帳本」的文章,文章目前在網上廣傳。
文中說,「一個被遺忘、但至關重要的測算前提,是常態化核酸費用約80%由醫保負擔,各級財政僅需支付約20%,而全國醫保仍有3.6萬億『餘糧』,足夠全民2天一測3年半。」,這篇文章發出後,引起討論,質疑目前推行的常態化核酸檢測是由醫保支出。
5月25日,第一財經報導指出,近日中國多地醫保部門陸續收到國家醫保局抄送的一份函件,明確提出使用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費用的方式,不符合現行醫保政策規定,要求相關地區立即整改。
一位關注醫療保險的大陸民眾劉先生5月26日告訴大紀元,許多民眾都關注核酸檢測費用是否來自醫保基金,「既然國家明確禁止大規模核酸檢測使用醫保,說明過去這段時間,確實有些地方有這樣的現象,國家才會出文禁止。」。
旅美經濟學家鄭旭光5月26日告訴大紀元,核酸檢測雖然不至於像華創證券分析師說的「全民2天一測」,但是這種曠日持久的措施,確實會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鄭旭光說,核酸檢測不是醫療,不應該用醫保支出,但是從醫保局要求整改的函件來看,很可能大部分地方都動用了醫保,因為這個開支不小,地方政府確實沒這筆準備,現在財政又困難。
長期關注醫療話題的醫生「莊時利和」在微博上說,一些地方目前展開的常態化核酸檢測,用醫保支付是不符合現行規定,醫保需要考慮的是所有參保人的利益,地方醫保部門沒有權力擴大醫保基金的使用範圍,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開支增多,會影響到其他病種的報銷。
熟悉保險的業內人士孫先生5月26日告訴大紀元,挪用醫保基金,勢必造成民眾醫療品質下降,如果醫保帳戶虧空了,無法支付藥品的醫保津貼部分,原本符合醫保報銷的藥品,將不再納入津貼範圍,在配藥上,民眾將被迫改用比較便宜的藥品。
上海市民姚先生5月27日告訴新唐人,姚先生是患有腦梗偏癱的殘疾人,需要長期吃藥,配藥一次要兩三百元,現在醫保沒辦法報銷,估計錢都用在核酸上了,現在買藥的錢、吃飯的錢都沒有了,對政府已經喪失信心。
杭州市是最早宣布「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城市之一,2022年4月底,規定所有市民每48小時務必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否則健康碼會自動彈出短訊提醒,無法進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月26日,杭州決定下調常態化核酸檢測次數,從2天一檢改為3天一檢。
根據第一財經測算,杭州2021年末常住人口1220.4萬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86.6億元,如果核酸檢測2天一檢,每次混管成本5元來計算,一年的檢測費用為111.36億元,佔地方財政收入近5%,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杭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92.6億元,已經超過預算收入。
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山東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北省都已經展開常態化核酸檢測。
鄭旭光分析,當局現在明令大規模核酸檢測由地方財政支出,理論來說,一樣是老百姓買單,因為財政收入也是來自於稅收,而且這筆「抗疫」支出會越來越龐大。
鄭旭光說,「不止千萬級大城市要建15分鐘一個檢測點,還要搞「永久性」臨時醫院,已經到了很荒唐的地步,中共以政治掛帥,以衛健委為首蠻幹,開放輝瑞疫苗進口能解決的問題,中共不開放,讓老百姓不停地做核酸檢測,給黑色產業鏈提供了一筆壟斷的生意,給貪官提供了貪污的機會。」。
時政評論員王赫認為,「如果財政沒錢,醫保不出錢,當局又要搞常態化檢測,各地就要迫使企業、老百姓自己掏錢,當局也早在政策上埋下伏筆,就是可以縮小『應檢盡檢』範圍,擴大『願檢盡檢』,把責任轉嫁出去,割老百姓的韭菜。」。
一位寧夏的網友說,「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的話題在網路上引發民眾抱怨,「深圳、廣東、上海、福建,地方財政年年有結餘,支付還可以,而我們這個穩居全國倒數,年年累積赤字靠中央救濟的地方怎麽支付?」。
一位浙江網友說,「年年有結餘是在正常經濟活動的情況下,大家看看今年會有結餘嗎?」。
還有民眾批評,「大公司都開始裁員降薪,地產半死不活,互聯網重拳打壓,小地方的公務員都發不出工資,錢從哪裏來?增加稅收嗎?還是企業和個人來承擔?」。
一位醫療界民眾說,「昨天醫院開會,口號是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了。」。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常春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091)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