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習李遇經濟困境 分頭困難、各走各路?

【新視角看新聞】中外媒體們分析習近平、李克強存在權力之爭,因為兩人最近在清零政策以及經濟政策上釋放了不同信號。反映出中國大陸正出現罕見的「兩大困難、兩條道路」之爭。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新聞增多,多家中外媒體分析習近平、李克強存在權力之爭,因為兩人最近在清零政策以及經濟政策上,分別釋放了不同信號。

在李克強過去擔任總理的大部份時間裡,習近平掌控了傳統上總理的大部份經濟權力,但最近諸多跡象則表明了,李克強的權力突然擴大,並試圖回調部份之前習近平推出的政策,包括取消打壓科技巨頭創新部門的措施。

大多數分析都認為,習近平有望在秋季的二十大上贏得破紀錄的第三任期,而李克強則已準備在年內卸任。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5日在中國召開「穩經濟」電視電話會議,要求10萬名全國大小各級官員參加。

在大會上,李克強承認,2022年3月、4月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在某些方面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仍大。

李克強要求對刺激經濟措施要又多又快——比如要求各地5月底前要推出實施細則;要求各地在幫助企業紓困上,政策能出就盡量出。

同時,李克強還要求各省自己想辦法在財政上自保、中央不會給地方兜底,不會再多撥財政款。

李克強說:「很多中小微企業已經到了最困難的地步,實際上到了存亡的關頭。」,「我們應該承認現實,疫情對居民收入帶來比較嚴重的衝擊。」

國務院在會議在5月23日推出了一個33項措施,希望使經濟回到正軌。但在大會後,中國股市、債市與匯市仍不見樂觀跡象。

台灣《聯合報》資深記者李春撰文分析說,李克強近期的十萬人「穩經濟」會議是難得一見且背景特殊,反映出中國大陸出現了罕見的「兩大困難、兩條道路」之爭。

所謂兩大困難,首先是經濟困難,危機四伏,中國大陸經濟2022年步入「改革開放40年來最困難的一年」;再來就是疫情,上海封鎖了兩個月沒有真正解封,北京正進入名義上不是、實則類似的封城。

在兩大困難之下,上海人開始實施「軟抵抗」、「自動解封」;北京則是出現北京大學、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陸續發生的學生抗爭行動,其它地方也出現民眾對無休無止的封控措施和粗暴執法的反彈;

於是傳聞中共高層出現「兩個司令部」、「兩條道路」之說,其中一個司令部就叫國務院,其要走的道路叫「穩住經濟大盤」。

頂級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文章看法則不同。

文章說,黨內分裂和高層反對習近平的消息還不夠份量,但在20大之前值得關注。不過,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表明對習近平的第三任期來說,存在任何真正的阻礙。

文章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因為清零政策導致了廣泛封城和對經濟的巨大破壞,正在給習近平帶來政治壓力。

即使在中國國內嚴控的社交媒體上,公眾對政府處理這一流行病的不滿情緒仍在增加。

習近平這些年在黨內和精英中,也樹立了不少「敵人」。他的反腐運動掃除了400萬名大小官員,包括約400名副部長或以上級別的官員。

許多知識分子對習近平收緊意識形態控制和壓制異議的做法也表示不滿。

近來傳聞集中在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家媒體中大幅露面、發表對商界的熱情講話,以及他對中國經濟的直率言論。

但是《經濟學人》指出,習李之爭的證據並不充分,習近平仍然非常有影響力。

文章認為,中共國家媒體仍然對習近平總書記,以及與他密切相關的政策津津樂道,例如清零政策。

5月24日,中共國家媒體開始連續報道習近平過去十年在全國各地的行程,加大進行吹捧。

長期跟蹤中共宣傳的香港學術機構「中國媒體項目」則表示,習近平過去並不經常出現在黨的主要喉舌《人民日報》的頭版,跟過去的歷史趨勢是吻合的。

《經濟學人》說:「在中國經濟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比如說現在這個時候,習近平把其他人推到前台是很正常的。」。

不過,習近平上任十年後,在其鐵腕治理下,能洞察中共內部資訊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少。自大流行病開始以來,習近平還沒有與任何七國集團的領導人進行過面對面的會談,他已經長達25個月沒有離開中國。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則認為,目前來看,中共內部存在分裂,雖然習、李表面上仍在同台維持局面。但從一些細節來看,李克強在某些方面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比如,最近李克強召開的那個十萬人大會,李克強在會上用了發電量等所謂「李克強指數」來衡量經濟,而不是用習及官方所說的那些指數。

「李克強指數」在最初李克強剛剛接手總理時候,李克強用得較多,後來隨著習近平在經濟方面權力的增加,就慢慢消聲匿跡了。

現在李克強重新使用它,至少說明李克強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不願全盤都跟著習近平走。

李林一表示,再加上李克強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肯定過習的「動態清零」政策,所以,用「習李同台不同心」來形容兩人的關係,可能更為確切。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167)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