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中國製造 美國製造更有吸引力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清零政策和貨運成本飆升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衝擊,使得美國在地生產的「美國製造」具吸引力,帶動越來越多的美企「回巢」。
中共清零防疫政策和貨運成本飆升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衝擊,這不僅使在中國外企加速撤離中國,也使美國企業在本地生產的「美國製造」變得更具吸引力,帶動越來越多的美企「回巢」。
據美國之音報道,提起棒球帽和書包,許多美國人想到的可能是沃爾瑪裡便宜的中國貨,但是在距離紐約曼哈頓11英里的紐瓦克,一家供應鏈端完全都在美國的紡織品公司,卻有著傲人的業績。
紡織品公司Unionwear總裁米契‧卡恩(Mitch Cahn)通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紡織品公司在北紐瓦克生產所有的產品,公司已經經營30年了,現在大約有155名員工,目前準備馬上再招聘25人」。
米契‧卡恩說,Unionwear成立於1992年,主要生產棒球帽、圍巾和書包等等,「2022年公司的業績特別好,很多原本從其它國家進口這些產品的公司無法負擔進口的成本,改為購買當地產品了。」。
新冠疫情給供應鏈帶來的衝擊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變得越加明顯,中共堅持實施的嚴格清零政策、封城導致企業停工停產,物流運輸中斷,同時也增加了貨運成本,再加上烏克蘭危機導致的油價上升,許多美國企業都開始重新審視中國製造、美國消費這個冗長的供應鏈是否仍是美國的最佳選擇。
Unionwear總裁卡恩給美國之音記者算了一筆帳,卡恩說,「美國賣的訂製棒球帽大約是8到10美元一頂」,「假設一個公司可以從中國以2.5美元的價格購得這頂帽子,之後加上關稅,加上運輸到港口,加上空運,加上運輸到消費市場,還要加上最後的包裝、對外國貨物的檢測,現在這頂帽子也要賣8到9美元了。」。
卡恩說,在新冠疫情前,自己公司生產的棒球帽要比進口產品貴大約30%到40%,而書包則要貴25%左右。「但是現在,棒球帽、書包,兩個產品線都完全能與進口產品競爭」。
不僅是中小型公司,大型公司最近也出現了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苗頭。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2022年年初宣布,將在密西根州投入70億美元擴大電動汽車和汽車電池的生產,這將為當地創造和保留共5000個就業崗位,密西根州州長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說,這將使得「密西根成為讓世界在車輪上轉起來的基地」。
美國半導體製造公司美光科技(Micron)2021年10月承諾,在未來10年投資1500億美元進行晶片的研發和製造,其中很大一部分將在美國進行。
另外,一些外國企業也承諾將在美國投資,2011年11月,韓國電信巨頭三星(Samsung)承諾將在德克薩斯州投資170億美元建立半導體工廠,服務於北美市場;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5月宣布斥資約55.4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其首座專用的全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設施。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主任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說,很多公司實際上早就開始考慮供應鏈本地化的好處了。
威廉‧芮恩施對美國之音說,「這並不是個新的趨勢,這個趨勢至少有十年了」,「公司希望供應鏈變短,希望靠近顧客群,公司對於波動的能源價格和不斷升高的運輸成本感到憂慮。」。
威廉‧芮恩補充說,川普政府時期對中國產品施加的關稅減少了進口產品的吸引力,而新冠疫情更加速了公司對於自己供應鏈不足的考量;加上烏克蘭危機,很多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供應鏈依賴於其它國家的風險。
哈里‧莫澤(Harry Moser)是行業組織「回岸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的創始人和總裁,這個組織旨在幫助製造業重回美國,莫澤在創立「回岸倡議」組織前,曾經擔任高端機床製造GF(Georg Fischer)北美分公司總裁22年。
莫澤對美國之音說,「大約一年前,還常常去向企業兜售製造業重回美國的服務,而企業主們都會說自己太忙了,沒時間,現在,企業蜂擁而來尋求幫助;其中不乏一些大企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企業。」。
莫澤說,在現在的情況下,有大約20%到30%的企業能夠在不加價、不減少利潤率的情況下將供應鏈帶回美國。
莫澤為記者舉了一些例子:「想想那些非常沉重的物品,公司的運輸成本一定會很高;或者公司需要經常更換設計,就需要不斷跟供貨商溝通;或者是需求波動的產品,比如說是衣服,在外國生產,公司可能需要2月下訂單、11月拿貨,如果能直接在當地尋找原材料,那麼公司提前一個月下單,仍然能滿足顧客需求。」。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管理主任尼克‧維亞斯(Nick Vyas)對美國之音說,「這個邏輯就是縮短供應鏈,建立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鏈」。
維亞斯說,縮短的、更為多元化的供應鏈,將會更加有彈性、更有可持續性,減少大量的運輸成本,也能夠降低碳足跡,「從前,企業只考慮一個底線,那就是成本,但是現在我們要考慮三個底線:我們要考慮成本,我們也要考慮供應鏈的彈性和可持續性。」。
Unionwear的米契‧卡恩對回岸的潮流感到樂觀,米契說,廉價進口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美國製造」成了具有真實吸引力的名字。
米契也給希望回岸的公司提供了一些建議,「發展當地的供貨商,或者是那些在西半球的供貨商,或許在加勒比盆地,或者是在南美,或者在加拿大,這樣就能保護自己不受不斷上揚的海運價格的影響。」。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166)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